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陶涛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3(4):353-358
戴维·洛奇的小说《好工作》中对于空间的细致刻画是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通过使用三种空间结构形式,即连续的空间、彼此中断的异质空间以及不能沟通的异质空间,洛奇完成对背景城市“卢密奇”的整体性构建,刻画了具有鲜明阶级属性及性别属性的异质空间。此外,与经典工业小说互文,实现了文本之间穿越异质空间的对话。三种空间构成了小说的故事空间,戏剧化地再现了英国工业资本主义和传统人文主义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运用格奥尔格·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探讨了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中期作品《波士顿人》中的物化现象.研究发现,美国内战后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传统意义上的亲情和友情被物化,这有助于了解美国内战后的社会精神面貌,对国内詹姆斯研究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时间: 2001年 3月 17日地点:北京大学电教报告厅 “Would youlike to tell us,what is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one’ssuccess?”(您能否告诉我们,在一个人成功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Confidence…Ithink so.”(自信……我相信是这样。) 这是明卓公司(The Human De-velopment Company)总裁鲍勃·奥伯瑞(Bob Aubrey)博士在北大演讲的一个现场镜头。正是乍暖还寒的北… 相似文献
4.
李建刚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俄罗斯在20世纪发生过许多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大事件:经历过数次惨绝人寰的战争,爆发过震撼世界的革命,尝试过多种迥然不同的社会制度,可以说俄罗斯在现阶段的人类历史舞台上,扮演着最耀眼、最卓越,也最壮烈的悲剧演员角色。这样的历史进程也影响着文学的发展,使文学呈现出多种姿态多重面孔。从宏观上讲,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分三个部分,这就是世纪初的“白银时代“文学、“十月革命“后的70年苏联文学,以及苏联解体后的文学。而70年的苏联文学又分为显流文学、潜流文学和侨民文学。文学现象如此复杂,再加上受各种意识形态影响,因此,20世纪俄罗斯文学其真实面目很难得到真正呈现和厘清。最近刚刚召开的山东省俄罗斯文学学术研讨会,其主旨就是要对这阶段俄罗斯文学历史加以再认识和再评价。本组笔谈选择了与会三位学者的文章。张中锋剖析了高尔基对尼采思想的误读;李建刚对安德烈耶夫的创作风格定位问题做了深入研究;皮野对韦涅季克特.叶罗费耶夫的小说《从莫斯科到彼图什基》做了重新解读。这组文章对于厘清俄罗斯百年文学历史的变迁及其所存在的问题来说还远远不够,还只是一种部分地还原20世纪俄罗斯文学本来面目的一种尝试、一种企图,并期待着这种尝试和企图能够引起学界... 相似文献
5.
董晓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95-97
托尼·莫里森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一位美国黑人女性。她身份的含混导致其创作主题的多元,因此她的作品能够吸引不同的读者和评论家,获得广泛的关注。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黑人美学等流派均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她的作品进行了无穷的阐释。本文通观其八部小说,评议莫里森创作主题的复杂性和其中反复出现的母题,即美国黑人妇女的困惑与自救、种族的苦难、自我追寻和文化定位、爱、历史、魔幻与现实的交替等。 相似文献
6.
宓芬芳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9(3):252-256
美国非裔作家詹姆斯·鲍德温着眼于美国种族历史与社会现状,主张文学利用历史创造现在。从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角度分析其戏剧《查理先生的布鲁斯》,研究其文学中的历史与文本的互动关系,探讨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有利于梳理鲍德温的历史观。鲍德温一方面通过设计独特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将美国种族历史文本化,再现暴虐的种族仇恨历史,揭示种族主义历史和白人的无知是种族仇恨的根源;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别具一格的剧本名称和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利用文本创造历史,强调种族仇恨的受害者并非只是黑人本身,而是所有的美国人,呼吁黑人与白人像兄弟那样团结起来以摆脱种族仇恨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相似文献
7.
苏文清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8,21(1):140-144
众多关于《哈利·波特》的争议与评说显示了《哈利·波特》内涵的丰富性与多元性,而这种丰富多元性正是主体间性哲学的具体体现。儿童与成人、童话与小说、“复魅”与“祛魅”各个方面的间性表现,为中国当代童话创作中一些时刻困扰着创作者和研究者的诸如儿童与成人的关系问题,童话体裁如何适应时代的问题,启蒙与儿童本位的问题,儿童化与成人化等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克莱尔·吉根的短篇小说存在很多人物、故事情节和主题意象的反复呈现。借助互文性理论,发现吉根的小说存在三种互文叙述模式:一是聚焦于女性的孤独和人际关系困境的自涉互文书写;二是爱尔兰乡村故事里基于宗教虔诚情感基调的历时性互文书写;三是充分调动色彩与声音等感官叙述的跨界互文书写。正是其小说运用多重互文的书写策略,吉根创造出一个具有爱尔兰乡村传统的现代生活世界,凝聚对当代女性的孤独个体与婚姻家庭双重困境的哲学性展示,并尝试得出自己独特的思考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