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有: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个人。而作为政府主导供给格局下的金粒小麦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组织的供给,则是对政府供给不足的补充。是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中政府主导、多元供给的现实回应。是一种模式和路径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从统治到服务: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的逻辑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代到现代社会,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经历了由统治、管理再到服务的逻辑转换。在古代社会,政府是公共管理的唯一主体,排除了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公共管理的可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只能是权力导向的统治主客体关系;到了近代社会,等级化的官僚行政垄断了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不允许政府之外治理力量的存在,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的定位只能在单向度的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思维框架下进行适当调适;随着治理理论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现代社会强调社会治理的多元化,尤其是强调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治理作用,由此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正在走向多样化良性互动的新愿景。  相似文献   

3.
非政府组织、政府和公民都是影响国家公共管理和公民社会生活的重要变量,厘定和促进非政府组织、政府和公民三者之间的三重信托关系具有重大意义。非政府组织应是相对独立的社会团体,然而非政府组织的独立性受到政府组织的不当干预,政社关系有待彻底理顺;非政府组织应是一个自我管理完善、可以值得社会信赖的组织,但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可信赖度却不高;非政府组织自身管理体制不健全,无法有效地维护公民权利和提供公共服务。鉴于此,要增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公民之间的互信;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理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责权关系;按照民主和效率的要求,厘清非政府组织内部的工作关系,提升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摘要]产业协会作为中国目前最重要的提供公共服务的非政府组织之一,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维护产业企业利益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背景下,重要的是创造平台克服劣势发展壮大产业协会,使其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取代政府居于主导地位,实现产业协会公共服务的主体角色转换,最终达到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5.
社会排斥描述的是一种由于制度缺失而导致的诸多社会现象.我国目前农村贫困现象非常严重,多年来政府一直是消除农村贫困的惟一主体.由于非政府组织自身所具备的特点,身处国家体制外的非政府组织参与扶贫,对于缓解和消灭农村贫困现象,提高农村贫困救助的效率,实现农村贫困救助主体的多元化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实行"二元制",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弱势地位。面对市场经济、多元治理的必然趋势,市场和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缺陷日益暴露。非政府组织应运而生,不仅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而且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成为政府和社会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医疗卫生公共产品供给中面临诸多问题,因此要促进非政府组织对农村医疗卫生公共产品的供给,建立多主体供给体系;理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承接部分农村管理职能;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加快非政府组织的建设,可以增加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换力度,增进社会容忍,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非政府组织的重大意义,力求形成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伙伴关系,增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优势,拓宽非政府组织的协调沟通机制,促进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经济理论为思维工具,分析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现象,以及农村NGO以其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公益性等属性优势,对弥补"双重失灵"发挥的积极作用,阐述农村NGO成为市场与政府以外资源配置的新方式是农村经济发展所具有的客观必然性。以社会学理论为分析视角,从构筑新型的农村社会组织、营造农村新型的体制规范和秩序、培育农村社会的新型公民主体、凝练和谐的农村社会关系等层面,发掘农村NGO产生的内在机理,解读我国农村NGO的逐渐兴起是新农村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转型及我国政府公共职能的转变,我国传统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政府不再是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的单一主体,农村社会组织也成为提供主体之一。但是当前许多农村社会组织存在着自主性及独立性不足的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苏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研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必须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政府为指导,并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合理定位政府角色,正确发挥政府职能;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加快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办好农村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1.
农村非政府组织是农村应急管理的主体之一,在实践中表现出参与意愿高但主动性不强,参与类型多但效果不明显的矛盾。影响其参与应急活动的因素包括农村非政府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困境、农村突发事件纷繁芜杂而应急基础建设薄弱、农村应急合作机制缺乏三个方面,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农村非政府组织网络结构建设不力。要确立和发挥农村非政府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根本的途径是建构由农村非政府组织和政府及农村外非政府组织组成的三元互动应急网络,完善各类机制,优化应急参与流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已经处在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转型的关键时期。以松江区为代表的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农村已经初步具备率先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经济社会条件。在农村发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需要充分发挥社区既有组织资源与城市社会组织的作用,但在一段时期内,村级组织仍将是政府的主要合作伙伴。因为监督管理与提供服务的主体角色重叠以及专业化服务技能的欠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村级组织处在农村利益冲突的风口浪尖,这促使村政组织重新明确角色定位,并推动乡村治理体制转型。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治理体系视野下,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这三个关系问题至关重要,需要进行专门研究。对于政府与市场关系被"利益霸权"扭曲的问题,解构利益霸权是建立规范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键,采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制定听证制度从听证程序上制衡政府自由裁量权,保障公民自由权利。为解决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被扭曲的问题,必须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作为服务型政府,要服从和服务于公民社会,营造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为适应政府从包揽公共服务的管理模式朝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治理模式的转变,必须建立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新型关系,使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实现方式发生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焕 《南都学坛》2009,29(6):110-114
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使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推进了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建设,基本建立起了公共服务的监管规则体系。我国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公共服务监管与问责机制存在一定缺陷。国外公共服务发展的主要经验有普遍推行以市场化、社会化、分权化为主要趋势的公共服务改革;社会性公共服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重视调动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的积极性;重视公共服务的监管问题。借鉴国外公共服务发展的主要经验,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政府应当在公共服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入多元化的供给主体,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应有的活力;注重公共服务的社会公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公共服务的全程评估,强化公共服务的问责和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5.
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服务是西方国家公共服务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国外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总体上看,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正当性,即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服务何以必要;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即二者存在怎样的博弈关系;如何对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服务进行管理,即存在哪些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公共服务过程包括社会需求和意志的表达、政府决策和组织安排、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和公共服务的问责。由于政府、市场和非政府组织(NGO)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在公共服务过程中,需要NGO与政府的互动。但是因为政府观念转变缓慢、NGO能力缺失和历史经验教训导致的互信不足,使得二者在公共服务过程中的互动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政府急需转变观念,NGO应加强自身能力,促进公共服务过程中NGO与政府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非政府组织与公共服务的分析角度,阐释了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这一非政府组织发展动力机制,即是由政府选择与社会选择相互联系形成的合力,分析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这一非政府组织的性质和发展定位以及在社会和谐心理建设中的作用.从管理和运作两方面提出问题和对策,为其他同质性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8.
非政府组织是农村学前教育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学前教育在弥补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满足学前教育多元发展和补偿弱势群体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在教育治理过程中,由于外部制度、内部组织以及社会支持方面的困境也阻碍了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发挥。为此,非政府组织需要从国家制度支持、社会大众认可以及自身组织完善三方面探索参与农村学前教育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模式与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合作是农村公共服务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普遍共识。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有行政化供给、市场化供给和社会化供给三大类七种模式,各种模式的特色和应用领域各不相同。实践表明,政府本身的认识和能力已成为制约公共服务供给成效的关键因素。由于各地农村的差异,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面临以下困境:服务目标上,难以兼顾公平与效率目标;供给主体上,政府缺位、市场参与动力不足和社会组织不成熟;供给方式上,难以有效开展公私合作;供给机制上,难以协调公共性与逐利性。为摆脱困境,政府主导下公私合作是必然趋势,政府要兼顾公平与效率,规范自行行为、完善市场建设,处理好公私部门之间的合作与监管关系,注重引导和培育农村社会组织,深化机制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以苏北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视角,分析苏北地区乡村关系的现状,指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效果不明显,村委会对乡镇政府仍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必须推进培育民间经济组织,增强农民及村干部的主体意识;加强乡镇之间、村庄之间的合作交流,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其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绩效评估及政绩考核等进行明确定位;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政府应该改变以往"一包揽"的管理方式,积极吸引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参与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