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直附着在西方哲学层面上的诠释学 ,有其特定的哲学含义。音乐文本是以声音为表现媒介的艺术形式的文本。对它的诠释 ,既不存在唯一合理性 ,也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它是不能穷尽的历史过程。对音乐文本的理解 ,重要的是音乐文本背后的问题。只有把对音乐文本的理解看成是对自己问题的答复时 ,才算合理有效地诠释了音乐文本  相似文献   

2.
文本诠释学是保罗·利科构建其诠释学理论体系进程中一个成熟而具有建设性的阶段。他提出了一系列概念,诸如间距化、归己化、文本世界、诠释学之虹等,其中有些概念是在已有基础上加以改造而成,另一些则是利科的独创,成为其诠释学理论大厦的重要支柱。通过这些概念,利科不仅对诠释学传统疑难问题进行梳理与澄清,逐步完善了文本诠释学理论,并把文本诠释视为一种范式,试图呈现文本诠释在方法论层面上的作用,把诠释学理论推广到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种诠释学转向。希兰的科学诠释学力图从现象学-诠释学的角度对科学进行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认识,通过对感知空间、科学研究过程等问题的分析,强调意义与价值的关联,倡导多元角度对待科学本身,开创了科学哲学研究的新视域,为理解现代科学研究的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在自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政治传播的一种新兴载体,各个高校纷纷开通账号,积极利用这一平台主要面向大学生群体进行政治传播.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也面临着用户流失、内容同质化、传播效果差、用户参与度低的困境.造成这些问题主要有社会环境、高校自身、学生群体特点以及平台缺陷等方面分的原因,需要有针对性地从高校自身、高校与学生、高校与其他运营主体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5.
在玄学思潮兴起的社会背景下,王弼背离汉易象数易传统,自标新学,创造性地提出了"得意忘言"的文本观,并对易学诠释维度和方法进行了全面革新,从而建立起了魏晋时期经典诠释的规范。更重要的是,王弼完成了中国传统诠释学史上的一次重要转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研究推动其作品传播的英文翻译葛浩文的翻译思想及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利科诠释学的视域分析葛浩文的文本翻译,可以发现葛浩文的成功是充分发挥了利科提出的翻译诠释学的译者主体性,在翻译实践中坚持"语言友好"的伦理原则,努力建构翻译的"译‘不可译’"的约定性的产物。葛浩文的成功为我们培养优秀的翻译人才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7.
翻译的文本观问题,在译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传统的文本观主张探求作者本意,现代的文本观主张诠释文本本意.本文拟在对施莱尔马赫的传统诠释学和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提出的文本意义的理解和解释方法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来探讨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对翻译理论的启示,指出在翻译中要破除旧的文本观,树立新的文本观,探求文本所能展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大众传媒是对外政治传播的重要载体,大众传媒的实力决定着一国对外政治传播的影响力。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传媒对外政治传播重视对外政治信息传播中文化因素的运用及与对外文化传播的配合推进以达致理想的影响力。在追求政治传播影响力的过程中,传媒如何在尊重传统文化和呈现现代中国当中寻求到平衡的支点,是后续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哲学诠释学视域中的"文本"具有不同于一般文本的特性:在文本的所指上,伽达默尔的文本指的是最初写成的东西,它产生于理解的受阻,并因理解的可能性和效果的不同而具有不同层次的划分;就文本的特征来讲,伽达默尔的文本作为一个哲学诠释学的概念,具有本体论意义,文本不再是主体的客观对象,而是理解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其存在于和读者的历史对话中,对其理解的最终意义是应用于自身。  相似文献   

11.
12.
诠释学源于对神圣文本的说明,最初是作为精神科学独有的方法论出现的。20世纪之后,科学的本质和作用显现出其携有社会因素的属性。英美分析哲学思想与欧洲大陆传统哲学思想的碰撞与沟通之后,当代科学哲学家们逐渐意识到诠释学在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中的普适性。没有绝对独立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普遍具有诠释学的特征。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方法论的相互侵染促进了科学方法论的扩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给人民群众公开回信,回信对象涉及青少年群体、基层干部群众、科技文化工作者以及官兵战士等。回信时机多处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红色节日、国际节日、重大活动和一些重要时间节点附近,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共鸣。回信内容涉及青年成长与成才报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国家科技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新时代强军兴军新征程四大主题。回信具有短、实、新、亲的话语风格。这一工作方式是对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有效增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畅通了党群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反馈渠道,增强了全社会成员对于主流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相似文献   

14.
镶嵌,是汉语表达中古已有之的一种修辞手法。以镶嵌手法建构的修辞文本,由于是将某些特定的字词镶嵌于某几个前后相续的语句之中,因而表达者所要表达的真实语意就显得非常隐晦。从汉语修辞史的视角看,这种表达最为中国古代文人所喜爱。就日常修辞而言,以镶嵌手法建构的修辞文本,虽然不乏表意婉约深沉的审美情趣,但也有非常明显的文字游戏意味。就政治修辞而言,则主要是为了表意的含蓄深沉,使政治批评或嘲讽显得隐晦婉曲,由此既可彰显表达者作为政治人温文尔雅的形象,又可达到规避政治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16.
倒反,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自然人在日常修辞中,运用倒反修辞手法,正意反说,既可以传难以言说之情,又可达不便明言之意。政治人在政治修辞中,运用倒反修辞手法,既可在政治交际活动中诿责避祸,又可明确表达自己对相关政治事件的否定态度,同时还可彰显自己作为一个政治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胸襟格局与温文尔雅的君子形象。  相似文献   

17.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微信公众平台开辟了高校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途径。从传播学5W模式角度出发,对全国39所高校微信平台展开调查分析,归纳出微信平台在传播及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控制功能、培养功能、互动功能、价值导向功能等,对其合理利用必将为高校文明传播、发展和传承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提要]媒介环境学者认为任何媒介都不是价值无涉完全中立的介质,媒介自身拥有一套由语法和编码规则组建的符号系统。人们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媒介符号环境的限制,以符号系统定义的方式感知和思考问题。本文以微信为研究对象,通过其所构建的感知环境、符号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分析,得出微信的媒介偏向主要表现在空间跨越、多感官延伸以及场景融合,并产生了技术追慕下人文失衡、感官全面延伸与截除下的“文化痉挛”、场景融合下“后区”前置等文化、社会和交往情境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利用新媒体构建政治人物的媒介形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近两年来,中国媒体对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领导人的形象传播不仅令国人交口称赞,更吸引了国外主流媒体的注意。本文基于政治传播视角,分析中国媒体传播理念的调整和创新,探讨媒体建构亲民化、生活化、个性化的领导人媒介形象策略。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内在地关联于诠释行为。于是,选择何种诠释原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诠释,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对中国实践的指导作用,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反观中西方诸多诠释理论,哈贝马斯的批判诠释学因其倡导在反思交往中实现合理诠释而备受青睐。依照这一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应当以公众通过对话沟通达成的共识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归根结底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公众化基础之上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