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道教是以“得道成仙”为基本信仰的中国传统宗教,其奉为最高宗旨的“道”至今都是越南文化中最具有象征性和影响力的符号之一.从时间上看,道教在创立之初就传入越南,从民间传播到上层社会,19世纪又逐渐回归民间,形成了漫长的传播史.从传播途径上看,早期道教先从陆路(云南或广西)进入越南,后来在东晋时,孙恩、卢循起义又通过海路将天师道传入越南.金元时创立的全真道在明末清初南下传教的过程中,又通过多条线路进入越南.中国道教与越南道教形成了源流关系.道教在跨文化、跨民族、跨宗教向越南传播中形成了如下特点:神灵信仰是道教在越南传播的主要象征符号;道教经常与佛教相伴而行;道教神灵与越南民间信仰相混杂,衍化出一些具有越南民族文化特色的新道派,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母道教与高台教;劝善书是道教在越南传递教理教义和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的一种方式,在维系越南社会结构和文化系统的动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输出的角度看韩剧的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剧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取得了电视剧出口及以电视剧为龙头带动的旅游、服饰、饮食、电子数码产品等一系列商业链条上的多次收益。与此同时,韩剧还输出了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和改变了韩国的国家形象。本文结合几部近年来屡掀收视高潮的韩国电视剧,对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与经济双赢"的现象进行分析,为充分挖掘我国电视传媒的经济潜能,同时为在跨国跨文化电视传播中的文化成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文化典籍跨文化传播所面临的语言、思维与文化障碍,结合视觉文化和新媒体时代语境,文章运用多模态语篇理论构建中国文化典籍跨文化传播的多模态语篇框架,探索中国文化典籍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模式,并从跨文化语境、文化体系转换、跨文化叙事转换、跨文化模态转换、跨文化多模态语篇设计、语篇跨文化传播媒介选择等层面分析了纪录片《孔子》(国际版)跨文化传播的多模态语篇构建过程,旨在为中国文化典籍跨文化传播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越南深受“汉文化圈”与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影响。特别是杂剧、嘥剧、嘲剧、水上木偶戏等,自古迄今数百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过中华民族演艺文化的滋养。在传统音乐、舞蹈、曲艺、诗歌、杂技、魔术等门类演艺文化的基础上,越南与中国以及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所形成的互动性跨文化表演艺术理论体系,积累了弥足珍贵的东方文艺创作、实践美学经验,充分显示了中华文明强大的传播力与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转文化传播”是“跨文化传播”在新全球化语境下的升级。活跃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洋网红不仅将国外的讯息带给中国受众,而且对中国的本土文化进行加工再生产,客观上践行了“跨文化传播”和“转文化传播”两种范式。本文从“洋网红”现象出发,结合“跨文化传播”理论和凯尔曼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以B站UP主“我是郭杰瑞”为例,从传播的广度、深度、参与度、情感评价四个维度比较“转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的传播效果。研究发现,“跨文化传播”能引起广泛的受众参与,在传播认同度、传播广度、传播参与度上优于“转文化传播”,但在诉诸情绪方面不如“转文化传播”更能引发受众深层的情感共鸣。本研究为“转文化传播”这一新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实证依据,未来我国的对外传播应将二者结合起来,以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社会认同和跨文化传播竞争力,通过对中西传统节日起源与形成差异的梳理和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认为西方传统节日大多是建立在宗教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基础之上的,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跨文化移植性;而中国传统节日主要源于岁时节气,具有极强的世俗性及泛神性。这种起源与形成差异成为传统节日跨文化交汇与移植、尤其是中国传统节日跨文化向西方移植的障碍。要使中国传统节日具有跨文化传播的普适性,必须对其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造,包括对其赖以产生的社会土壤进行改造,并赋予传统文化崭新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7.
语境文化的类型差异与跨文化传播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跨文化选择与互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交流媒介编码失误和交流媒介译码误读问题,这严重制约跨文化的有效传播。跨文化传播理论的历史嬗变及造成跨文化传播冲突的主要原因——高度语境文化和低度语境文化的差异,区分高低语境文化,进而做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进入诉求对象的文化角色,考虑他们接受信息的感知方式和心理特点,才能有效地使本国文化融合到他国文化中去,对他国文化产生吸引力,使跨文化在传播中多几分理解,化解差异、误解和冲突。  相似文献   

8.
近两百年以来西方世界翻译和出版了不少中国古代爱情诗。西方编选者以自己的诗学标准对中国诗歌文本进行选择、翻译和阐释,以翻译选本的方式呈现,使其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中国古代爱情诗翻译选本在西方世界的译介、传播和接受涉及如下问题:输入者的时代环境、编选者的情感差异、接受者的美学取向、中西方的伦理歧异以及不同文化系统的性别认同。分析编选者主体对中国古代爱情诗的阐释依据,剖析具体文学文本与文化现象背后的跨文化传播机理,可以为中国文化的跨文化阐释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维度、现状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面临一个矛盾:一方面从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出发,要求综合电影跨文化传播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条清缕晰的分析;另一方面从研究过程的可操作性考虑,很难同时在多点上进行历时和共时多层研究。面对这一复杂状况,以文化为基础是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根本;以影像表达为切入口,以美国好莱坞电影为参照有助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具体化,而定量与定性综合、电影理论与跨文化传播理论交叉的研究方法则是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从粗放到细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通过跨文化视角,从"文化共性""文化融合""文化适应"三个方面解析美国电影在全球的成功传播,及其所反映的美国主流价值观和信仰对全球文化的深远影响.好莱坞电影成功的跨文化输出策略,为我国电影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并以此为基础,探寻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有效策略,积极寻求本土文化与异文化的契合点,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文化传播的普适性,并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历史内涵,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魅力,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文化传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黄梅戏跨文化传播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发生的信息传播和文化交往活动更加活跃和频繁。随着中国经济与文化的崛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向全世界传播的艺术品种之一,黄梅戏从其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实现跨文化的传播是必然趋势。借助SWOT理论框架,基于对影响黄梅戏发展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在国际和国内范围实现黄梅戏跨文化传播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李娜 《国际公关》2024,(5):137-139
社交媒体时代,文化交流频率大幅提升,以英语文化为代表的外来文化,成为中国社交网络中的流行元素。英语文化的网络传播不仅包括语言本身的学习和使用,更涵盖各种英语文化元素,如音乐、电影、时尚、美食等的传播和接受。跨文化网络传播对文化发展有促进作用,但其背后蕴藏的风险不容忽视。基于此,本文以有效应对跨文化传播机遇挑战为目标,对社交媒体时代英语文化网络传播在中国的传播现状、影响与优化路径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3.
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跨文化传播日益频繁.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和意识形态载体的中国电影,必须以积极的姿态应对竞争,广泛参与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传播.全球化语境对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中国电影要取得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必须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中找到一个"契合点",实行"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编码",在电影传播的文化策略、题材策略、艺术策略以及运作策略上广泛借鉴,大胆创新,以"和而不同"的目标作为跨国传播的文化诉求,开创中国电影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严重忽视了中国文化的教学,学生在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面普遍感到困难.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正常进行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使中国文化在国内的传承和在海外的传播受到威胁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在"后西方时代"来临及中国崛起的国际政治背景下,好莱坞电影所建构的"中国形象"不同以往,折射出西方国家所隐含的新的政治文化意愿,但始终是以一种西方为中心和主体的文化策略为前提。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影需积极建构跨文化传播中自身的主体形象。目前中国电影的跨文化输出存在各种问题。以打造"中国梦"作为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文化内核,并增强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异质文化里相似性文化基因的传递将会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媒介文本的跨文化传播过程是媒介文本的意义在异质文化间流动的接受过程,意味着话语文本在一种文化系统中编码,而在另一种文化系统中解码,其所遇到的现实挑战主要体现为文化差异,从而使得媒介文本在跨文化传播中遇到交流障碍或者产生文化误读甚至是文化偏见.分析探讨了文化差异在媒介文本跨文化传播中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认为如果要提高跨文化传播的效果,就要正视和了解文化差异,调整媒介文本的叙事策略,适应不同文化语境下受众的理解习惯,以适应受传者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实现积极有效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7.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大众媒介跨文化传播的日益发展,现代大学生的文化意识也多样化了。基于此,文章对于跨文化传播给现代大学生服饰、饮食、节日、娱乐文化意识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林语堂是中国文化传播先驱,他在跨文化传播领域取得的成功,与其正确的传播策略和顺畅的传播渠道密切相关。林语堂在充分考虑西方受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采取贴近受众的选题策略,为作品在美国的畅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赛珍珠夫妇合作建立新型出版模式,解决了海外出版难题。同时,积极利用现代传播媒介进行营销宣传,为打开美国文化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林语堂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案例,对于当前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及构建中国软实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越南两国之间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先进的农业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历史上,中国古代农业文化在越南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农业文化的传播为中越两国传统友谊的构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谱写了中外科技交流史上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世界关注。然而,中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仍存在多方面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困境,提出在中国文化传播中融入道家思想,以助中国文化传播走出困局。通过追溯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分析道家思想在国际交流中的意义,本文对作为中华文化重要部分的道家文化的国际传播做了可行性分析,并以孔子学院为例,对道家文化在中国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