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审美时尚的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现当代,审美时尚是一种颇具影响力的社会现象。科学的认识判断是正确评价的基础。本文拟对审美时尚的涵义、本质和特征进行深入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论审美时尚的非审美心理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时尚的个体心理动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分析讨论了8种心理动机,并指出非审美动机在审美时尚参与者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3.
论审美时尚的个体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活动个体在审美时尚问题上的心理压力,乃由一系列心理误区所致。本文讨论了审美趋从行为的负面价值,指出以自信自决的态度去应对审美时尚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论审美时尚的潜在负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美时尚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社会现实。正确评价审美时尚,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课题。本文主要从美学立场上对审美时尚进行价值判断,着力探究审美时尚所具有的不容忽视的潜在负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当下中国,在外来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消费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内涵也越来越深刻。首先,电子产品以其独特之处以及其在消费市场所构成的特别消费现象,成为中国当代消费主义文化的基本态势,商品作为某种特定的符号意义进行生产消费。其次,传媒和中国当代消费主义文化的联系更加紧密,时尚在促进文化交流、活跃市场经济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巨大,但也造成国人消费观念的畸形发展。再次,传媒在影响中国当代消费主义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积极变化: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发生改变,媒体对消费个体单向度的信息灌输变成了有消费者参与的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过程,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个人在信息的选择上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中,时尚以其“常变常新”的瞬间性满足人们多变的身份认同需求。时尚总是短暂的,它的变化总是非理性的。但是在“非理性变化”的表象下,看似紧迫时间的时尚,实际上并非被现实的时间所左右;看似只为“曾经拥有”的时尚,在其瞬间性背后潜藏着大众对“天长地久”的永恒性的渴望与追求。由此启发我们通过分析时尚的短暂性,洞悉时尚在其瞬间性表象之下所具有的永恒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消费社会的到来,改变了文化生产的逻辑,这在我国第五代导演身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第五代导演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创造了有中国风格的浪漫审美主义的“文化电影”,在新世纪初,他们的国产大片迅速地转向审美消费主义,成为消费社会消费审美主义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
以审美经济学为视角考察网络文化产业,发现:审美泛化与仿真式"拟象"同新媒体文化息息相关;审美文化的历史嬗变表明,审美文化研究已成为我国美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取向,其现实层面则表明,审美文化呈现出多元共生的复杂格局;审美经济与审美消费主义的关联揭示出网络文化产业是一种典型的符号经济业态,需要遵循虚拟经济的发展规律和主体间性的审美法则;审美产业化呈现出超功利审美与功利性后果密切结合的趋势,与此相应的则是网络文化产业的大众化与平民化走向。  相似文献   

9.
10.
人类的审美心理结构动力学揭示了人类审美心理的动态构成。审美心理结构是在人类的遗传过程和经验的基础上生成的。对应于审美显意识、审美潜意识、审美无意识,人类的自我形成为创造性自我、经验性自我、本能性自我、创造性自我在本能性自我和经验性自我的基础上生成了审美的自我,从而在自由选择的社会实践之中生成了审美心理动态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史学的兴起发展,是以史学家积极关注现实、褒贬是非为精神特征的.然而,从历史的角度看,在统治者对史学越来越严密的控制下,史学家从观念上越来越服从于现实统治者对史学的要求.这虽然保证了中国古代史学能够与现实处于一种既矛盾又和谐的关系之中长期共存,不断发展,但却使史学失去了思想的自由性和现实的批判性精神.其不良后果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2.
虽然朱光潜著述中几乎没有提及日丹诺夫这个名字,但日丹诺夫主义与朱光潜的关系是考察1949年后朱光潜美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视角.两者关系的历程宛如一出多幕剧,朱光潜首先用日丹诺夫主义来自我批判,然后用它来批判别人,在撰写<西方美学史>俄国自然派篇章时又悄悄地疏离了日丹诺夫,从而使这出关系剧一步步演绎到了最高潮.日丹诺夫与朱光潜构成如此纠缠的关系,正是朱光潜内心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语境中矛盾与蹉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凌力在历史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从对英雄的理想、悲剧英雄的意志行为及女性的爱情态度描写中再现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性;在对"反面人物"等的塑造中则体现了真、善、美难以统一的现实人性.  相似文献   

14.
考据学人眼中的唯物史观史学——以童书业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史观派和史料派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两大派别。两派虽呈对峙之局,正面交锋却不多见。来自史料派大本营的童书业曾与史观派中的王宜昌、李季和翦伯赞展开辩论,公开对其进行学术评估。他并不否认唯物史观史学本身的价值,但反对部分唯物史观者的唯心的古史观及其对考据派的谩骂式批评。他指明史观派所用的是类推的方法,以史观学说为依据,以比附推断为步骤,而以求合为目的。他还认为唯物史观不是科学,而是一种时代思潮和宗教哲学。童书业心目中的唯物史观者,与1949年之后的正统认识大相径庭,其范围要宽广得多。抗战后唯物史观派的上升也具有一定的学理依据,不只是政治变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16.
王灿 《东方论坛》2010,(2):89-95
在《尚书》历史思想中,历史变动观念丰富而重要。《尚书》的历史变动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历史是连续而非断裂的;历史是不同朝代(实即新旧时代)的递嬗;历史是某种程度的"循环"。它们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政治伦理和道德体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代美学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晚期形态,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产生了以“自我表现”为核心的“唯情论”美学思潮.在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统运动中,道家以“自然”超越“自我”,儒家以“礼法”禁锢“自我”,而佛禅则将“自我”化入“色空”的虚无.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探讨并揭示明代美学的历史语境和作为美学生产主体的明代文人如何从传统“入仁”的士夫转变为“不仁”的“自我”,并在此前提下,梳理明代美学以自我为中心的主题确立.  相似文献   

18.
寨堡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性聚落,其修筑的时间、空间皆与区域的战争形势有着较大关系。清代四川省由于多次大规模战乱,迫使乡民修筑了数以千计的寨堡。寨堡的命名主要可分为因自然地理条件和因人文社会因素两大类,前者包括地形、水文、土石、植物等,后者包括姓氏、寺观、神祇、嘉名、人物、神话、形象、纪事等。寨名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了寨堡的选址、用材、作用、历史、精神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先秦美学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产生是先秦美学史独特的主题。先秦美学史动态地包括史前文明、商代、周代和战国四个历史阶段 ,静态地覆盖了器物对象、感性观念文艺对象和抽象理性审美观念三个层次。先秦美学史呈现了人类审美意识发生的共同规律 ,同时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精神 ,为整个中华古典审美意识打下了浓厚的底色。  相似文献   

20.
中国美学主体价值系统的历史演化,是以主体直觉转换的不同知识形式为特征的,由此演变显示的审美内涵的绵延与深邃为中国美学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内在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