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灭蜀后,蜀地开始全方位融入华夏。在这一宏阔的社会历史进程中,蜀地农业和水利在自身悠久传统的基础上,汲取秦人带来的北方先进文化,又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就为汉以后蜀中天府之国的形成奠定了广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献记载和考古材料揭示新石器时代晚期蜀地便进入了农耕时代。史载古蜀很早就与华夏族群发生了互动关系,其间有着密切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川西高原的考古材料反映该区域持续受黄帝族群粟作文化的影响,新石器时代晚期便开始了以农耕为主,辅以渔猎采集的生业活动。大禹在蜀地取得的治水经验和水利技术更是有力地促进了本区域的开发与早期文明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讨论古蜀国时代杜宇、开明王朝的嬗替问题不能忽视两个基本前提:其一,在农业发展初始阶段,自然地理条件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其二,在统一国家形成初期,国家主流文化与地方区域文化的双重互动。综合文献记载和考古成果可以发现,善于治水的开明氏代替"教民务农"的杜宇氏并非是通过传说中政权和平交接的"禅让"方式得以实现的,而是一场政权的暴力转移,是先秦时期蜀地在特殊地理环境制约下,农业发展与社会变迁双向优选的必然结果。所谓"禅让"是秦并巴蜀之后,汉晋之世的蜀人对蜀地文化"层累叠加"的结果,亦是蜀人对统一国家高度认同的一种文化形态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4.
[提要]欠发达地区基层政府在推进农业技术革新中普遍且长期存在着差异化结果的现象,即政策执行结果与政策目标趋近或者背离并存的状态。这是由基层政府究竟遵循发展主义还是任务型治理的行动逻辑导致的。在不同类型的压力型体制塑造的情境下,基层政府推进农业技术革新的行动逻辑存在较大差异。在试点性压力型体制塑造的组织内情境下,贫困地区基层政府常采用发展主义的初始行动策略。但在面对差异化的组织外情境时,基层政府又会对上述行动策略进行灵活调整。欠发达地区基层政府会在自组织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等组织外情境较强的村庄由全面主导者变为协调者和辅助者,但在组织外情境较弱的地方则会优先扶持农业企业或者个别农业大户,有时甚至会加大对辖区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在普惠性压力型体制塑造的组织内情境的作用下,欠发达地区基层政府只需要对标完成任务即可。在组织外情境较弱的村庄,基层政府会采取任务型治理的行动策略,但是在组织外情境较强的村庄,基层政府则会由任务型治理行动策略转变为发展主义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5.
[提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是民族地区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抉择。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研究了民族地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现状特点、比较优势和路径选择。文章首先给出了新发展格局与区域发展的分析框架,然后从产品市场、固定资产投资和旅游业三个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现状特点,再从禀赋结构和产业基础两个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区比较优势的变化,最后提出了民族地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路径选择的政策建议。文章的主要结论是民族地区外循环程度较低,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不高,内循环中以资源输出和产品输入为主,制造业发展有限。主要政策建议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对接和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进民族地区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中推动绿色转型与发展;在全方位更高水平开放中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包容性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提要]青年领导力发展模型以青年特质、社会责任和关系网络为三个相互依存的维度。针对目前中国青年领导力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青年领导力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动力,并给出培养该能力的可行路径。批判性思维区别于普通思维,培养青年的辨别、质疑、争鸣、剖析、反思等能力,有利于优化青年特质、强化社会责任、拓展关系网络,在青年领导力的发展过程中,贯穿于初期积累、中期整合和后期提升阶段的全过程。发展青年领导力,既要关注知识、经验和技能等与领导力直接相关的内容,也要注重培养作为其根本动力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摘要]“三皇五帝”是中国上古传说时代帝王与先圣的合称,关于这一概念的指代、内涵和文化特征,中原和巴蜀文献皆有记载但各有不同。“三皇五帝”一词始见于《周礼》,但“三皇”“五帝”具体为何,自西汉以来众说纷纭。中原“三皇五帝”虽有不同说法,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三皇”以产生方式演变来划分,“五帝”则是依血缘关系、功德高古来联系。在中原“三皇五帝”体系外,地处西南地区的巴蜀,也有独特的“三皇五帝”系统:三皇即“天皇、地皇、人皇”,是为“三才皇”;五帝即“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五主,或“赤帝、白帝、黑帝、青帝、黄帝”,是谓“五色帝”。“三才皇”代表了“天、地、人”三才一统的哲学观念,“五主”代表了西南地区多元一体、和谐共存的文化形态,“五色帝”则与巴蜀大地流行已久的“五行”观念、“五方”意识、“五德”价值密切相关,表现了气吞八极、涵盖四方、形上形下、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情态。  相似文献   

8.
香港、澳门回归十多年来政治发展的现状,特别是目前港澳统战工作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存在,驱使我们进一步深入反思一些基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港澳民众的政治心理、港澳政治发展的基本取向、香港反对派的政治特质、港澳统战工作的主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在政治理念、技术、行为和体制等多个方面做出适当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时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城市与乡村作为社会的“发展极”与“稳定极”,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时空背景,溯源我国城镇化与乡村建设的历史变迁,是预测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时间节点的依据;分析我国城镇化与乡村建设战略的实践进路,有助于优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时间维度上应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确定协同发展的时间节点;空间维度上可将特色小镇建设作为载体,把以城市群为主体、大城市为中心、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支点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与乡村连接,优化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0.
[提要]坚持党管媒体是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管理体制的核心原则。依托大行政区制度的调整与撤销,以1954年第二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为标志,建国初期的宣传工作管理体制完成过渡并进行了深度适应性调整。各地方的具体经验为中央提供了政策参考,赋予了制度以新的活力。党管媒体的加强,是贯穿此次调整全过程的政治主线。  相似文献   

11.
[提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40年,中国高校社科学报经历了复兴发展与繁荣(1978—1999)、变革与转型(2000年迄今)两个发展阶段,呈现出由数量增长向版面扩张和质量提高,由综合性向专业化、专题化和特色化,由内向性、封闭办刊向开门办刊、联合办刊、平台化、走出去,从整顿发展到再整顿再发展等变革与发展特点,管理者和学报人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变革转型尝试和探索,学报体制渐趋完善,但开放合理的学报体系尚未建立。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高校社科学报发展与变革的历史,总结发展的规律、特点和经验,明了改革方向和实现路径,进而为进一步变革与转型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依据,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提要]近年来我国仲裁立法及各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都在不断改进,尽可能地实现与国际接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院制定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规则》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制度以适应现代商事纠纷复杂多变的形势,但基于《自贸区仲裁规则》与我国仲裁立法相差甚远的原因,其并未充分发挥先进制度设计所带来的应有效应;这些创新性的制度要能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则需要国内法的支撑,据此结合司法实践提出完善临时措施制度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提要]边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节点,是当前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主题为边疆治理的CSSCI文献为数据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共现分析、聚类分析与突变分析,梳理边疆治理研究主题脉络,全面把握边疆治理研究的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边疆治理研究形成了边疆与边疆治理两大研究分支,边疆治理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边疆治理研究的理论向度、历史向度、场域向度、模式向度、边疆的基本内涵、中国边疆学等。新时代边疆治理研究的发展需多学科视角交叉,统筹多形态边疆,加速构建边疆治理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4.
[提要]互联网平台的搭建和算法技术的发展使零工经济迅速扩张,与此同时,算法决策对平台和雇员的控制也导致了多个相关主体之间不同于以往的劳动冲突。本文以外卖平台为例,观察了《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所引发的微博讨论,通过对事件中公众的关注焦点的分析,从权力关系变动的角度反思其背后的原因,探讨算法决策下零工经济平台发展中的人文主义缺失问题,从而对平台型企业建设应有的价值理念及其落实方式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后的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入WTO后 ,我国和我区的农业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本文结合WTO的农业有关协定和条款 ,深入分析了加入WTO给农业发展带来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以及需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提要]乡村振兴战略是西部大开发地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准确测度乡村振兴水平,对于西部地区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维度构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西部地区12省(区)市2011-2018年乡村振兴各子系统水平及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并借助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影响乡村振兴水平的外部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乡村振兴各子系统水平在12省(区)市间的差异较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水平最低的省市依次为青海、贵州、西藏、四川和甘肃,因此各省(区)市应找准自己的发展短板,破解发展难题。(2)研究期内,各省(区)市乡村振兴综合水平呈稳定上升态势,但整体上偏低,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内蒙古和新疆乡村振兴综合水平最高,云南、西藏、青海和贵州乡村振兴综合水平最低。(3)乡村振兴各驱动因素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驱动因素的作用程度(即关联度)按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地区产业结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农村财政支出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化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的一种主张,引起我国理论界和经济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从我国的农业现状出发,对我国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从而证明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简要回顾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历程,指出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农业产业化在我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农业土地资源人均拥有量上与全国相比具有比较优势 ,但其农村经济、农民收入远落后于东部地区 ,加入 WTO后会对西北地区粮食供给、传统的以粮棉油为主的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民收入和农民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对此 ,政府应加快对农业的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统一完善的农产品贸易的市场运作机制 ,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改革农业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在社会经济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相对而言,农业问题却日益突出。通过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得出在工业化、城镇化趋势不可扭转,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发展低碳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提要]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脱贫后的反贫困问题仍将长期存在,特别是中国西南藏区连片贫困区尤为明显。文章以川滇藏连片贫困区为例,通过分析其致贫因素及现状特征,探讨反贫困与乡村振兴、三农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而深入观察与川滇藏连片贫困区类似的反贫困问题。政府部门应支持和发挥智库作用,针对性地提出脱贫中与脱贫后的持续反贫困建议,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后续贫困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方案,为持续反贫困问题提供借鉴与参考,助推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