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开展临床共情基本路径研究,调查共情基本路径执行现状,为共情临床实践提供建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苏省8所公立医院825名临床工作者和在这些医疗机构就诊的807例患者的临床共情基本路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共情的认知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在临床共情基本路径中的神态、情绪、倾听、微笑环节,医务工作者与患者的认知存在偏差;在耐心、专注、语言、告知、解释环节临床工作者均表现不佳。结论:临床工作者各路径环节表现不佳,需结合临床共情路径的内涵和实施方法,促进临床共情实践的实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临床共情,是指医务人员理解患者的体验、需求和想法,与其进行沟通,并检验沟通准确性以提供治疗的能力。临床共情会对医务人员的工作产生影响,文章回顾了医务人员临床共情与工作倦怠的研究,分析了两者的关系,进一步从临床共情的产生过程和调节过程两方面探讨了临床共情的机制,为临床共情与工作倦怠复杂的关系提供了解释,并对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共情研究将共情分为情感共情、认知共情和行动共情三个维度,并没有重点关注共情的获得方式。结合现象学和认知科学对于共情的研究,指出感知共情作为共情的第四个维度是其他三个维度的基础。感知共情的作用方式表现为:感知共情与行动共情互为协同,感知共情与认知共情互为渗透,感知共情作为共情整体的保障。四维共情内在关联的综合观摆脱了共情的分离观和一体观,解决了分离观的认知消耗以及一体观的他异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共情是指个体在认识到自身产生的感受来源于他人的前提下,通过观察、想象或推断他人的情感而产生的与之同形的情感体验状态。共情的产生与多个脑区的参与有关,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可将它们分为核心情感系统、镜像神经系统以及心理理论系统。其中,核心情感系统通过与其他两个系统间的相互协作,形成了具身模仿共情及心理理论共情两种模式的神经网络。这两种神经网络通过横向和纵向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整体的共情神经网络系统。在未来的研究中,可能需要对共情神经网络的作用机制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拓展,深入探讨其调控机制问题,并努力将理论研究的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5.
通过共情训练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往往和他们缺乏共情能力有关,本研究旨在探索通过共情训练来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方法。借鉴国内外多种共情训练程序,设计一套提高大学生共情能力及人际交往水平的训练方案,将68名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实验组的大学生进行共情能力的干预,对照组的大学生不进行任何干预。结论表明:大学生共情能力可以通过有效的干预手段得到明显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人际敏感都会随着共情能力的提高而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共情训练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共情能力的有效性,在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心小学展开调研,通过基线调查筛选五年级两个自然班级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周接受1次共情训练,每次1小时,连续干预11周,对照组不接受共情训练。干预前后,均采用基本共情量表、人际关系冲突解决策略量表为测量工具。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无论是共情能力总分,还是认知共情、行为共情、人际冲突解决策略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级,且差异均达显著性水平。可见共情训练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共情能力,进而帮助其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其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7.
共情修辞可被视作推动国际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中国对外援助话语包含了诸多共情修辞印记,契合了情感共情、认知共情和共情意动的共情逻辑,经历了从文化认同到情感认同再到理念认同的过程。研究发现,在共情效果方面,受众与修辞者的共情水平并未表现出一致性,相反,面对修辞者持续高水平的共情,受众情感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受国际话语博弈和“泛媒化”景观的影响,援助国和受援国在修辞者和受众的身份中呈现出复杂的多样性,带动了修辞传播中共情效果的折变。在对外援助语境下,内化共情修辞机制的话语体系建设是实现外部认同和提升援助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9.
采用自编问卷、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自我反思与洞察力量表(SRIS)对福建省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383名本科生进行调查,探讨护生共情能力与自我反思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护生的共情能力与自我反思能力之间总体上呈正相关(r=0.380,P<0.01)。护生自我反思能力、年级、性别可以解释护生共情能力19.0%的变异,其中自我反思能力解释了14.4%的变异。学校应通过加深同理情感体验、提升自我反思能力等措施提升护生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共情是在区分自我和他人的基础上对他人情绪的体验和理解,共情既是一种人格特质,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共情的结构和功能是近年来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共情不是一个单维的心理结构,而是包含着自下而上的情绪分享过程和自上而下的认知调节过程.情绪分享过程是刺激驱动的自动化的过程,而认知调节过程会对情绪分享过程产生调节作用,两个过程既彼此独立又互相作用,以确保个体社会适应的灵活性.两个过程的不平衡可能会导致社会适应问题,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科研工作现状,为提升现代医院科研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采用自主设计的问卷,对南京市10家三级医院222名医务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科研能力与医务人员医技水平相辅相成;科研动机与医务人员科研工作满意度密切相关;缺少充足的科研时间是影响医务人员从事医学研究的主要因素;目前医院单纯重视论文及课题情况的科研考核机制较为片面。结论:通过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加大科研投入,培养优秀青年科研骨干;建立科研助理聘用制度;转变科研考核模式来提升医院科研水平,促进医学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医疗费用的较快增长使得群众看病费用负担增加,"看病贵"在中国成了一个热点问题。临床路径作为一种疾病的规范诊疗计划,与医疗环节、医院信息建设密切相关,其付诸实施和推广将有效规范临床医疗行为,减少不必要的检查,避免过度医疗,通过环节质量控制,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小型民营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缓解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离职率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和Ordinal回归分析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及影响因素。结果:91.79%的被调查者觉得工作对个人能力有很高要求;68.13%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紧张度高;55.84%的医务人员每周工作时间长于法定工作时间(40小时);72.39%的医务人员感觉工作压力大,其中每周工作时间、工作紧张度是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小型民营医疗机构管理者应该搭建医务人员培训进修的平台,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招募更多更好的技术人才,激励现有医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医务人员应该积极、乐观应对工作压力,融入医院工作与生活。  相似文献   

14.
医疗众包(crowdsourcing)模式是近几年在国外医疗机构新兴的互联网医疗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辅助医疗手段,医疗众包模式显示出很强的应用优势。在我国,医疗众包模式尚未规模开展,且目前国内缺乏这方面的研究资料。基于此,研究医疗众包模式的特点和重要性,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在国内开展医疗众包模式的可行性,对于弥补目前我国医疗资源的短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63名从事妇产工作医护人员的视角,了解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剖宫产现状?剖宫产率的变化情况以及医护人员的态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有效降低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的策略,为高淳卫生行政部门推进“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康”项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南京市高淳区妇康医院(民营)和区人民医院从事妇产工作的63名医护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用EpiData3.0?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3.7%的医护人员在一般情况下,会更倾向于选择自然分娩,6.3%更倾向于选择剖宫产;在选择剖宫产的考虑因素方面,临床指征是考虑的重点(96.8%),其次是产妇及其家人意见(69.8%),医疗风险是第三考虑因素(57.1%);相比公立高淳区人民医院,民营妇康医院医护人员选择剖宫产术对增加本人收入影响更为明显(P=0.019),选择剖宫产术更容易引发医疗纠纷(P=0.002)?结论:临床指征?产妇及其家人意见是医护人员选择剖宫产术的主要考虑重点;二孩政策的实施,使产妇的依从性更高,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当前医务人员的主观幸福感现状,结合医务人员在医患伤害事件中的心理状况,探索医患伤害事件背景下医务人员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对南京?上海四家医院的369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性别?收入?职称等因素对医务人员主观幸福感存在影响?医患伤害事件后的宽恕水平可以显著预测幸福感?结论:协助医务人员在医患伤害事件后调试心理状态促进其宽恕水平的提高,既有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也有利于其自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职业倦怠问卷—服务行业版(MBI-SS),从内蒙古东中西部盟市的精神病医院及综合医院共抽取360名精神科在岗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蒙古精神卫生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平均值分别为:情感衰竭(3.40±1.41)分,去人格化(2.52±1.70)分,个人成就感(3.84±1.43)分;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与性别、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年限、职务因素有关;社会支持与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呈负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编制、职务、工作年限和社会支持对情感衰竭有显著预测作用,社会支持、性别、职务、职称和年龄对去人格化有显著预测作用,社会支持、职务、职称和年龄对个人成就感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应重视精神卫生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问题,并充分考虑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