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幼儿教师心理弹性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并考察工作倦怠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从而为幼儿教师离职倾 向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离职倾向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对四川省292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 果:(1)幼儿教师心理弹性与离职倾向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235,p<0.01),心理弹性与工作倦怠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 0.355,p<0.01),工作倦怠与离职倾向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72,p<0.01);(2)工作倦怠在心理弹性与离职倾向之间起部分 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82.1%(p<0.05)。结论: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弹性水平,有助于缓解她们的工作倦怠感,从而降低 她们的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2.
研究学校体育环境对大学生自我关怀能力的影响及校内人际关系在两者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类型随机抽样法,抽取江西省5所高校的3 718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校体育环境,大学生自我关怀,校内人际关系等信息,利用SPSS统计软件内置的Process分析工具,构建变量间的中介效应模型,并通过Bootstrap再采样算法考察中介效应的统计显著性.结果表明:学校体育环境与大学生自我关怀能力和校内人际和谐性呈正相关(r=0.217,P<0.001;r=0.065,P<0.01),与校内人际隔阂性呈负相关(r=-0.129,P<0.001);校内人际隔阂性与大学生自我关怀能力呈负相关(r=-0.443,P<0.001),校内人际和谐性与自我关怀能力呈正相关(r=0.247,P<0.001).学校体育环境对大学生自我关怀有着显著的直接效应(β=0.163,P<0.001),校内人际关系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5.62%.学校体育环境对大学生自我关怀能力的发展可产生影响,同时校内人际关系在学校体育环境与大学生自我关怀能力发展中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便利抽样法,以南通市某三甲妇幼保健院769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抑郁情绪在医务人员的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r=0.450,P<0.001),抑郁情绪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r=0.481,P<0.001),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情绪呈正相关(r=0.442,P<0.001);抑郁情绪在医务人员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35.08%。提示工作家庭冲突可直接影响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也可通过抑郁情绪间接影响职业倦怠,抑郁情绪的缓解,有助于降低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大学新生主动性人格对抑郁的影响,并考察其心理韧性与性别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PPS)、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257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新生抑郁检出率为28.1%;大学新生主动性人格与抑郁呈负相关(r=-0.39,P <0.01),与心理韧性呈正相关(r=0.46,P <0.01),心理韧性与抑郁呈负相关(r=-0.32,P <0.01);心理韧性在主动性人格和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性别在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起调节作用(β=-0.12,P <0.001),相比男生,心理韧性对女生的抑郁影响更大。结论:大学新生主动性人格与抑郁的关系是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剖析领导支持对幼儿教师离职倾向的影响,并探讨职业压力在领导支持和幼儿教师离职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笔 者选取广州市33 所幼儿园共326 名在职幼儿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幼儿教师职业压力问卷、离职倾向问卷及领导支持感问 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被测教师领导支持感与职业压力相关系数为-0.363,p=0.000<0.05,领导支持感与离职倾向相 关系数为-0.476,p=0.000<0.05,均存在显著相关;2)被测教师职业压力与离职倾向相关系数为0.074,p=0.180>0.05,不存在显 著相关;3)职业压力在领导支持与离职倾向中的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占比例为8.62%。  相似文献   

6.
领导方式是影响员工偏差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已有文献对伦理型家族企业领导与其下属偏差行为间关系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其作用机制更有待在中国情境下进一步探讨。在问卷调查民营家族企业领导及其下属所组成的160份配对样本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结构方程(SEM)模型探讨伦理型家族企业领导对员工偏差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伦理型领导与组织导向偏差行为及人际导向偏差行为显著正相关,道德身份与情绪耗竭在伦理型领导与偏差行为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的启示在于:在民营家族企业中要防止偏差行为的发生,家族企业领导者既可以通过塑造符合伦理规范的领导方式,也可以提升员工道德身份感,并减轻员工压力,从而减少偏差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7.
在福建省某高校选取704名医学生,采用自编人口学变量问卷、自我控制量表、生活节奏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测试。结果发现自我控制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511,P<0.01);自我控制与生活节奏呈显著正相关(r=0.494,P<0.01);生活节奏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显著正相关(r=0.409,P<0.01)。自我控制水平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41, P<0.01),自我控制水平能够正向预测生活节奏(β=0.49,P<0.01)。生活节奏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22,P<0.01)。生活节奏在自我控制和主观幸福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059,占总效应的20.7%。兴趣爱好在自我控制和主观幸福感中起到调节作用(β=0.084, t=2.73,P<0.01)。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心理契约的类型(交易型、平衡型、关系型)和组织结果变量(离职倾向和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契约的类型对组织结果变量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的样本包括来自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合肥等城市高技术企业的454名员工,采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文中提出的假设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交易型心理契约与离职倾向正相关,平衡型心理契约与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正相关,关系型心理契约与离职倾向负相关,而与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正相关。此外,研究还发现,平衡型心理契约对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是通过工具性信念作为中介的,而关系型心理契约对离职倾向和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是通过情感承诺为中介的。  相似文献   

9.
以来自18家科技型企业以及网络中的436名技术人才为样本,考察辱虐管理、员工反刍思维及离职倾向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辱虐管理对下属离职倾向具有正向影响;反刍思维中的症状反刍、反省和强迫思考三个因子在辱虐管理与员工离职倾向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组织应该高度关注辱虐管理问题,通过改善领导行为,重视员工负面情绪的疏导,减少技术人才流失。  相似文献   

10.
探索大学生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基本心理需要在大学生身体活动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 2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测量工具包括身体活动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心理健康量表。结果发现:(1)大学生身体活动与基本心理需要(β=0.53, p<0.01)及心理健康(β=0.13, p<0.01)呈正相关,基本心理需要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β=0.35, p<0.01)。(2)基本心理需要在大学生身体活动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95%CI:0.14,0.24),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41.94%和58.06%。结论是:(1)大学生身体活动、基本心理需要和心理健康间呈两两显著正相关,且大学生身体活动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2)基本心理需要在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之间起显著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关怀行为量表和情绪劳动量表,对福州市7所医院的755名成人病房护士进行调查,了解护士的情绪劳动及关怀行为的状况,分析护士的情绪劳动对关怀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成人病房护士情绪劳动处于中上水平,深层扮演是护士最常用的劳动策略,其次是情绪表达要求、表层扮演。护士的关怀行为中高层次的情感支持方面仍需加强,护士情绪劳动中的深层扮演策略与其关怀行为呈正相关(r=0.362,P<0.01),可以解释关怀行为总变异的11%。医院护理管理者需要关注病房护士的情绪劳动,并对护士进行心理情绪情感支持,优化其劳动策略,从而维护护士心理健康,改善对患者的关怀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学生不当行为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高校266名教师样本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学生不当行为分别与教师组织自尊、职业幸福感呈负相关,组织自尊与职业幸福感呈正相关;(2)组织自尊在学生不当行为与教师职业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教师个性控制点负向调节学生不当行为与教师职业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自尊与职业幸福感之间的关系;(4)教师个性控制点负向调节学生不当行为通过组织自尊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后半路径:内控倾向越强,学生不当行为通过组织自尊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间接效应越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8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生职业认同及离职倾向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认同量表、离职倾向量表对北京市8所三级甲等医院860名临床医生进行调查。结果:临床医生的职业认同总体得分为(4.59±0.77),离职倾向总体得分为(2.91±1.37),职业认同与离职倾向呈现负相关(R=-0.190,P<0.001)。结论:医生职业认同感与离职倾向存在一定的关系,相关管理者可以通过提高临床医生职业认同,降低医生的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早教机构组织气氛对早教教师组织承诺的直接影响,以及教师自我效能感在影响机制中的中介效应,以135名早教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早教机构组织气氛和教师自我效能感对教师组织承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651,P<0.001; β=0.457,P<0.001);早教机构组织气氛对教师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β=0.677,P<0.001);教师自我效能感在组织气氛对教师组织承诺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309,相对效应值为0.4747)。研究建议:早教机构应增强组织支持力度,降低监督限制行为,并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早教教师应树立专业信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5.
领导方式是影响员工偏差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已有文献对伦理型家族企业领导与其下属偏差行为间关系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其作用机制更有待在中国情境下进一步探讨.在问卷调查民营家族企业领导及其下属所组成的160份配对样本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结构方程(SEM)模型探讨伦理型家族企业领导对员工偏差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伦理型领导与组织导向偏差行为及人际导向偏差行为显著正相关,道德身份与情绪耗竭在伦理型领导与偏差行为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的启示在于:在民营家族企业中要防止偏差行为的发生,家族企业领导者既可以通过塑造符合伦理规范的领导方式,也可以提升员工道德身份感,并减轻员工压力,从而减少偏差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6.
基于相对剥夺感理论、资源保存理论和人格特质等视角,探讨了建言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相对剥夺感、核心自我评价、心理契约违背与建言行为关系间的结构模型。通过相对剥夺感量表、建言行为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心理契约违背量表对392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相对剥夺感与建言行为呈负相关关系(r = ? 0.35,p < 0.01);核心自我评价在相对剥夺感与建言行为间的调节效应显著(β = ? 0.18,p < 0.001);心理契约违背的中介效应也显著(总效应c = ? 0.28,p < 0.001,直接效应c′ = ? 0.20,p < 0.01)。因此,核心自我评价对相对剥夺感与建言行为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心理契约违背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建言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制,可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偏常人格大学生的决策功能特征。方法: 采用爱荷华博彩测试(Iowa Gambling Task)对55例人格偏常大学生、31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决策功能的测试,并对两组被试进行DSM-5人格量表(PID-5)测试,比较两组决策功能及PID-5结果。结果: 两组被试逐渐减少A卡片(F=18.17,P <0.01)的选择数,逐渐增加D卡片(F=12.93,P<0.01)的选择数,净不利卡片数(A+B)-(C+D)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F=9.25,P<0.01)。A卡片选择数占总不利卡片选择数的比例,人格偏常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2.24,P=0.03)。净不利卡片数(A+B)-(C+D)在人格偏常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t=-0.61,P=0.55)。PID-5的敌意维度与净不利卡片数存在显著相关(r=0.38,P<0.01);敌意维度下的敌对(r=0.25,P=0.02)、操控(r=0.25,P=0.02)、欺诈(r=0.25,P=0.02)、傲慢(r=0.36,P<0.01)、寻求关注(r=0.32,P<0.01)、冷漠(r=0.26,P=0.02)与净不利卡片数之间显著相关。结论: 偏常人格大学生倾向于冒险决策,且决策功能与敌意维度及相关特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基于职业应激CPT理论,探讨影响乡村教师离职的关键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方法:采用工作压力量表、绩效满意度量表、组织支持量表和离职倾向量表调查了751名乡村教师以验证模型。结果:(1)乡村教师的工作压力、离职倾向、绩效满意度和组织支持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2)乡村教师的工作压力显著正向预测离职倾向,且绩效满意度起中介作用;(3)组织支持正向调节工作压力对绩效满意度的影响。结论:乡村教师的工作压力可以通过提高绩效满意度这一中介路径进而降低其离职倾向,组织支持感拓展了工作压力对绩效满意度影响的边界范围。研究为提倡将“双减”拓展到乡村教师范畴,减少其工作压力,稳定发展乡村教师队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高科技人才管理需要人文关怀,社区匹配是目前大多数企业人才管理的盲点,是人才管理的重点之一。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将高科技人才的工作投入预设为起始点,人才管理的社区匹配作为中介变量,探讨工作投入、社区匹配与人才离职倾向的关系。结果显示,社区匹配在人才管理中完全可以作为独立变量存在,并且社区匹配对离职倾向的预测作用优于工作投入;同时由于组织人才的高成就导向,使得社区匹配对工作投入与离职倾向的关系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组织应加强对高级人才的社区关怀,构建共荣奉献的团队和组织文化,提升组织人才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分裂型人格特质对人际关系应对方式的影响,以及元情绪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分裂型人格问卷(SPQ)、特质元情绪问卷修订版(TMMS)以及大学生人际关系压力应对方式量表(ISI)分别对268名在校大学生的分裂型人格特质、元情绪水平及人际关系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和女生在元情绪的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或p<0.01);分裂型人格特质总分与人际关系消极应对及元情绪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人际关系应对方式与元情绪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元情绪中的情绪注意和情绪恢复在分裂型人格特质人际因子与消极应对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分裂型人格特质(人际因子)水平高的大学生在面临人际关系压力时更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元情绪(情绪注意、情绪恢复)在二者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