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分析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堂小组活动PPT的语类结构和模态运用,发现在英语课堂语境中,为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小组活动PPT遵循语类结构的一定步骤,同时又呈现出 “语类复合体” 的特征和个体差异。进而总结出学生在设计和使用多模态PPT时的7种常用模态和使用频率最高的主体模态组合,还探讨了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以上方面存在的差异。对考察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以及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运用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模态PPT演示教学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多种模态的认知刺激。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实例,研究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与学生学习绩效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多模态教学模式顺应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对于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及记忆效率是有关系的。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模态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多种模态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交流方式的改变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网络时代的技术识读、信息搜集以及结合图像、声音、体态等多模态表达的识读能力日渐重要.鉴于此,本研究对英语专业学生多元读写能力和意识进行调查,对学生PPT样本进行多模态语类分析,旨在了解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多模态环境下外语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后印刷时代,多种符号资源被用来构建意义,视觉图像和设计成分日益成为人们表征意义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文本识读策略已无法满足读者解读多模态语篇的需要。运用适当的视觉识读策略,熟悉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中各种符号资源的意义潜势,是识读多模态语篇的必需。基于多模态语篇、多元识读及符号学相关理论,提出一个分析、解读多模态语篇的视觉识读策略框架,以拓展读者的视觉识读技能,增强其构建和识读多模态语篇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Kress&vanLeeuwen提出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借鉴Jones的多模态内容分析方法研究纸质版教科书《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语篇的多模态性,阐述文字和图像模态之间意义建构的互动机制.分析教育语篇的多模态性有助于学习者准确识读语篇意义,促进学习者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多样化的网络时代,传统以语言文字为主的单模态意义建构模式已不能满足人际交流的需求。采用多模态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是新媒介时代对语言教学提出的迫切要求。通过实证研究,调查和分析大学生英语多元识读能力的各种影响因素,能够为设计多模态英语课堂,快速提高大学生英语识读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范例。实验结果表明:学生的数字识读水平、校外识读水平和多模态识读水平共同决定了其英语多元识读能力。据此,可以通过学习内容和教学互动的多模态化来帮助学生提高多元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旅游文本具有典型的多模态语篇特征,由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符号资源共同构成多模态整体。提升学生多模态素养即多元读写能力,使其能够批判性解读和翻译多模态旅游文本,是旅游翻译教学的重要目标。新伦敦小组为培养多元读写能力而构建的“设计学习”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体验与教师指导并重,鼓励批判性分析与实践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文化中多种模态的供用特征及互动机制进行旅游翻译。该模式为旅游翻译教学提供了明确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在主位系统和信息结构以及语类等层面上以实例分析了它们对多模态英语报刊语篇识读的积极作用:主位——述位系统有利于识读者定位语篇的主题和篇章结构;信息系统有利于识读者迅速把握新信息,满足阅读需求;语类模态对识读者分析篇章的结构及整体理解都十分有好处.功能语法对多模态识读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语言文化多元的日益增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模态意义构建业已成为新媒介时代交际的主流表达形式。教育领域因多媒体设施和网络教学平台不断引入,教学多模态化也日趋明显。多模态化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多元识读能力是针对多模态化的意义表达和解读而提出,学生多元识读能力提高应从多模态意义的解读和建构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技术与意义生成——论多模态PPT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符号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论证PPT(PowerPoint)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作为一项新技术,PPT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与黑板相比,PPT的可操作性优势、承载信息量的优势和模态变化的优势无与伦比。更主要的是,根据建构主义的情景教学理论,PPT是以丰富的社会符号资源形式参与意义建构的必要的认知元素。它以其多模态性,为语篇、语境、语篇信息结构的再现和新的教学语类的实现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基于计算机的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元认知策略训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的影响,指出元认知策略训练有助于学生获得元认知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优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带来积极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民族预科英语学习具有学习时间短、考试压力小等特点,但却对日后的大学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过渡作用。部分民族预 科生在英语课堂上不合理使用手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但是,手机在课堂上的使用也有积极的一面,能够提高学习 效率,扩大知识面,只是限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而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对此,老师可以主动引导与培训学生合理地利用手 机进行英语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利用手机和互联网的优势为英语课堂服务,可以提高预科 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育信息化新常态下,互联网云平台、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工具如微信等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实践日益融合。通用商务英语演讲能力“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多资源”培养实践表明:多模态、多媒体学习调动学生多通道信息加工;云端平台、微信群和批改网的运用,为学生创造了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多种学习环境;同济-英孚联合举办英语演讲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热情,让学生享受到校企合作、资源整合的利好。该培养模式体现教育信息化新常态特征,利于学生通用商务英语演讲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与核心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但目前教学仍侧重于书本理论,与实际生产脱节,这不利于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绘制,教学方法亟待改革。提出制图理论和零部件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建立基于认识实践的机械制图教学环境和基于工程设计为主线的机械制图教学体系。增加机械零部件认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零部件表达方法的学习,以及严格按照制图流程进行绘图。旨在提升学生对零部件的认识、表达方式、绘制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观察力和技能性学习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工程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工程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如何构建校本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问题备受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者的关注。基于需求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对上海理工大学37名大学英语教师、10名教学职能部门负责人和702名非英语专业一至四年级学生,就英语学习目标、学生身份认同、课程需求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学生英语学习目标需求和身份认同呈现明显多元;2)学生身份认同多元与其对学校设定不同教学目标的愿望等呈显著相关;3)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内容取向多元。基于需求分析结果,研究构建了适应理工特点、对接学校培养理念的普通理工院校大学英语校本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多元目标需求。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学习自主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商务信息瞬息万变,选择合适的、动态的教学方法更能 适应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建构主义学习观,采用师生合作、互惠式教学等方法培养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更加高效的创新性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已成为大势所趋。对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个性化教育,通过学生的高度参与能够充分挖掘学生语言学习的潜力,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收到更优化的教学反馈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元认知是人对于自己认识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元认知策略是认知主体自我调节的一种学习策略。元认知理论 应用到“高级英语”教学中,则是利用既有的认知积极干预“高级英语”教学过程,一方面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 学策略,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和指导,另一方面能从深层次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开发学生创 造性思维,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量智能网络教学平台被引入外语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 式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对某省属院校8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实施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试图了解基于Fif教学评估系 统的多维动态智能评价体系的建构和对英语学习者语言习得差异性因素的干预作用及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评价 模式的实施对于学生学习态度、语言习得自信度、学习风格和合作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 的设定方面还需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