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基于江苏省21所高校的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高校劳务派遣实践的运行绩效,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完善该制度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江苏省高校后勤部门劳务派遣实践总体情况良好,劳务派遣使得高校后勤的用人成本降低并得到专业化的优质服务,但也存在对被派遣员工管理困难、劳资纠纷较多、缺乏归属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于劳务派遣制度才刚刚被人们熟悉,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成熟,特别是在劳动者权益的维护上,在劳务派遣制度的运用中常常会有用人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有权益上的侵犯。江苏省通过在《江苏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务派遣方面所存在的种种不合理进行了合理的规范。本文通过对劳务派遣含义、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结合目前江苏高校的劳务派遣实践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构建科学规范的人事代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人事代理制度产生的前提和条件,人事代理制度的自身优越性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现阶段人事代理制度还存在竞争不公平、人事管理模式与人事代理双轨制并行、人才派遣的法律关系有待明确和规范、人事代理服务功能难以到位等问题。为此应建立考核评估体系,规范人事代理服务功能,理顺关系,创建公平竞争机制,加强对人事代理制度的理论研究和政策法规建设,建设高素质的人事代理队伍。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人事代理制度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人事管理体制 ,本文根据高校人事代理的基本目标分析了人事代理制度的基本内涵、人事代理制度的社会动力及人事代理制度的法律关系 ,关结合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具体实践 ,对今后开展高校人事代理应加强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我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第六十六条规定的劳务派遣用工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岗位上实施具有管制性强制规范属性,超出"三性"岗位范围外使用劳务派遣员工属于无效派遣。按照法律实施的需要和逻辑,我国法律应增设无效派遣向企业直接用工转化的处理管道,并取消《劳动合同法》原有规定中与"三性"岗位强制性规范存在冲突和矛盾的制度设计,以保证法律条规之间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世界先进工业化国家劳务派遣适用范围法律规制的立法实践表明,通过立法直接划定劳务派遣适用岗位、行业的规制方式容易产生"规制失灵"的恶果;放松甚至取消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限制,强化保障劳务派遣员工与用工单位自雇员工平等待遇的规制路径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务外包虽然缺乏统一、专门的法律规定,但相比劳务派遣自身的局限性,更符合企业追逐利益的需求,致使在司法实践中频繁出现“假外包,真派遣”的情况.通过规范分析和对比的手段,指明企业“假外包,真派遣”的法律风险,进而结合司法实务法院的判决,归纳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的区分标准中的主要因素.由此,提出解决企业劳务外包的法律风险的有效途径:宏观层面,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体系;微观层面,加强企业内部资格审查及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7.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通过理性分析高校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利弊,从政府、派遣公司、高校及劳动者四个角度提出做好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对策,对高校劳务派遣的热点问题作有益探索,为高校下一步用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员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和保障起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新法中劳务派遣制度进行解读发现,新劳务派遣制度在派遣机构准入门槛、派遣员工与正式员工同工同酬、派遣数量和岗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可操作性"漏洞,并指出了新法实施过程中可能面对的新情况。不断细化和完善劳务派遣相关制度,并在法律执行过程中建立保障机制,保证执法效果,是实现新法目标、保障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使派遣员工切实享受改革成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劳务经济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我国发展迅速.由于缺乏法律规范,劳务派遣这种经济模式存在着缺乏经营合法和业务规范性等问题.要使劳务派遣在我国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将其尽快立法.本文拟从劳务派遣存在的法律问题,对劳务派遣立法应明确的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就业形式和务工形式,近年在中国得到了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法律对于劳务派遣制度界定的不完善,造成一些企业肆意侵害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我们应该要看到目前存在问题,借鉴外国经验,努力规范和完善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保障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并促进劳务派遣行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对劳务派遣制度进行了修订,具体表现在派遣单位准入门槛的提高,对适用劳务派遣的范围进行更加细致的规定,以及要求派遣人员与用工单位编制内职工同工同酬的制度性规定。这对于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目前的劳务派遣实践带来了新的情况,如何应对新法框架下的劳务派遣制度的新变化,对于高校是一项新课题,需要审慎对待。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在不断健全成熟,但是,由于劳务派遣制度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对于当前我国的劳务派遣员工来说,很难得到权益上的保障,导致一些劳务派遣员工在工作上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对当前我国劳务派遣员工的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并对劳务派遣员工权益的维护提出几点建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劳务派遣的产生和制度演进是劳动力市场趋向灵活的产物.其雇佣和使用相分离、关涉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工及用工单位三方主体的法律特征使其与仅涉及雇主和劳工两方主体的传统典型劳动雇佣有较大差异.劳务派遣在各国劳动力市场上发挥的不是主力作用,应当充分认识其所具有的双面性,限制其干扰劳动关系稳定、损害劳动力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秩序的消极影响.在劳务派遣的制度设计中应从市场准入、行业分布范围及派遣期限等方面予以规制,建立劳务派遣与典型雇佣之间衔接的良好机制.  相似文献   

14.
劳务派遣制度是一种新型的劳动用工制度,主要指劳务派遣单位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派遣雇用人员为其提供劳务并向派遣员工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特殊劳动关系。但该制度对派遣员工来说弊多利少,派遣员工、派遣单位、用人单位三者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又不平衡的法律关系,因此,抑制派遣单位和用人单位,保护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应成为相关劳动立法的主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事业单位新一轮改革已在稳步地推进,高校作为公益二类的事业单位,也正在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人事代理制度伴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从人事代理制度的基本内涵入手,结合工作实践对高校人事代理工作的现状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提出了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对策,以促进人事代理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事代理制度是当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人事代理制度的基本内涵和实施人事代理制度的现实意义,并结合南京医科大学近四年的实践,对高校人事代理制度在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以促进人事代理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企业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弥补了我国劳务派遣的法律空白,初步确立了我国劳务派遣制度。文章在阐述《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特别规定的基础上,分析其对于劳务派遣企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在新的法律环境下,劳务派遣企业的发展策略,希望对劳务派遣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劳务派遣法律规制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考察发现:法律规制是一回事,劳动实践又是另外一回事.在劳动实践中通行并发挥作用的规则,并不完全等同于书本上的劳动法律.如何从理论上理解并解释该现象以及如何分析其成因并提出有建设性意义的对策是我们关注并解决的问题.从法律社会学的角度,运用"行动中的法"的理论分析了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修改、实施问题,揭示了劳务派遣法律规制表达与实践之间的背离现象并予以理论化和类型化,进而从立法和法律实施两个角度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即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不足,影响了法律规制的实施效果;弱化的行政执法,造成了法律规制效果的低下;"双轨制"用工制约了法律规制实施效果,三方之交易行为规避法律条款,架空了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首次规定了劳务派遣制度,使劳动派遣复杂法律关系的调整有法可依,但由于立法准备不足,存在先天的制度缺陷。本文从保障劳动者在劳动派遣中的合法权益人手。借鉴别国立法经验,从多方面探讨完善我国的劳动派遣法律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规范的劳务派遣构建高校和谐的劳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规范劳务派遣提供了法律依据。高校以劳务派遣形式聘用临时人员,可以实现劳动者、用工单位、用人单位的多赢局面。作为用工单位的高校,应谨慎处理因劳务派遣而产生的相互制衡的法律关系,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法律风险,保障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