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被清顺治帝用反奸计杀害之后,明亡清兴,袁崇焕在历史上,成为十恶不赦的“卖国贼”,长期被人唾骂,后来清康熙帝从顺治《实录》中,得知袁崇焕是冤死的,但也  相似文献   

2.
<正> “实录”原来是指真实可靠的历史记载。在《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有赞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以后实录成为一种史书体裁,以一朝皇帝为单位按年代记述国家大  相似文献   

3.
朱元璋历史观与史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守成皇帝可以从父兄的耳提面命中掌握治国经验不同,开国皇帝只能从历史上学到治国方略,而农民出身的开国皇帝对史书的尊崇则又是一般的开国君主所无法比拟的。从汉高祖刘邦要求陆贾“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何,及古成败之国”①的迫切心情,到明太祖朱元璋对史书孜孜不倦地阅读,无不反映出他们对历史经验的渴求。而出身贫寒,受教育有限的朱元璋,尤其看重史书所传载的历史经验教训。据《太祖实录》所载,朱元璋特别喜欢阅读《汉书》,时时以与其出身相同的刘邦为榜样,并常与诸大臣纵论历史,指陈利弊,反映出史学在其统治…  相似文献   

4.
<正> 《永历实录》显误,远不止百端。对全书进行一次较彻底的纠谬刊误、探微发潜,非专著莫办。这里仅举数例,以见一斑。为省篇幅,对于毋须多加考证的史实,文中一般不注出处。(一)《大行皇帝纪》显误举例《永历实录》是纪传体史书,它由一卷永历帝本纪(即《大行皇帝纪》)和二十五卷(今存二十四卷)臣僚列传组成。“纪以包举大端”,《大行皇帝纪》(以下简称“纪”)为“卷一”,是全书之纲。从其开卷的第一句话“大行皇帝讳由桹”起,错误便连续不断。  相似文献   

5.
谢贵安 《人文杂志》2012,(1):123-131
历史是文化的创制过程,文化是历史的文明结晶,二者是二位一体的关系。在历史与文化的传播中,史书的传播途径最为有效。在史书中,实录体史书有着特殊的承传功能。它的史料来源于原始记录和初级、二级史料性史书,这些史料经过实录的裁剪、整序和润饰后,很方便地为下游性史书所采掇,从而成为历代当朝纪传体《国史》、后修纪传体正史、编年史、杂史的史源。古代实录这种承上启下的史料流程,也就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承传过程。因此,实录在中国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与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明实录》共13部,约1600多万字,是明代历朝以朝廷诸司、部院所呈缴的奏章、批件等为基础,逐年、逐月记录各个皇帝的诏令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事而成的官修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15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附于《明太祖实录》、景泰帝朱祁钰附于《明英宗实录》)、约250年间的大量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史学价值,是学界研究明朝历史的基础史籍之一。然白璧微瑕,其中亦存在着一些阙谬之处,爰撰短文,予以商榷,并求教于学  相似文献   

7.
纲鉴史书兴起于隆庆年间,盛行于万历年间.适应科举需要而产生的纲鉴史书具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和明确的为科举服务的主旨.它在明中叶以后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其影响上至帝王大臣,下至百工村妇,甚至还流传至国外.同时,纲鉴史书的内容还被其他书籍所引用、论证.纲鉴史书的这种影响力典型地体现出它的史学普及功用.  相似文献   

8.
实录是我国封建史学中的一种重要史体。《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均注录梁代实录三部,武帝时两部:周兴嗣撰《梁皇帝实录》三卷,《梁太清实录》八卷;元帝时一部;谢吴撰《梁皇帝实录》五卷;过去不少学者据此认为:我国古代实录产生于梁代,唐以前的实录也仅此三部。  相似文献   

9.
朱国祯的《皇明史概》是一部兼采编年、纪传、纪事本末三体的明史著作 ,在史书体裁上有所创新。它对明代政经大事、典章制度、边疆外国有较完备的载录 ,其中“大事记”符合明中后期社会政治特征的史事选择 ,使这部史书的史料价值不容忽略。史书中体现了朱国祯正国史、去隐讳 ,资借鉴、彰忠义的史学思想 ,反映了重时势、重事实历史观与天命史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成熟的历史散文.修辞技巧的成熟应用,上古语言特有的古朴质实,实录中孕育的记语体例,以及言者阐述政治观点中产生的基本论证方法,对先秦诸子、历代政论文、史书体例、官方文书以及后世行文风格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它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清代实录馆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实录馆为例开之馆。皇帝晏驾之后,嗣位者必为之开馆纂修实录。因实录非常设机构,故《清会典》、《清通典》、《清通志》、《清通考》和《清史稿·职官志》皆不言及,学术界对清代实录馆亦不甚了了,这与实录馆在诸修书馆中的至尊地位极不相称。清代诸修书馆中,实录馆的组织之严密,运作之有序,堪称典范。很多先进的管理手段都是由实录馆首创,然后,其它诸馆才纷起仿效。研究清代实录馆,不仅对整理和分析《清代历朝实录》有一定的学术意义,而且对系统研究清代官方史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此,本文拟就清代实录馆的建置沿革、职官…  相似文献   

12.
明代史馆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明代史馆及其所修史书,史家议论颇多。明代王世贞曾说,“国史之失职,未有甚于我朝者”,可谓滥觞。清人也以为,“明修《元史》两次设局,毋怪乎草率荒谬,为史家最劣也”。所论如此,几至明史馆于死地,以至后人以为明史馆果真“不修起居注,不修国史”,连修实录也“无一定的制度”了。 明代官修史学果真如此草率,明史馆修史制度果真如此可悲吗?还是让我们先从明史馆产生的背景、其机构变化的过程以及修史的特点入手,把握住它在史馆发展史中的部分轨迹之后再作议论吧——这对于明史和史学的研究都是不无益处的。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档案馆现存历史档案一百三十余万卷(册),是前东北档案馆所存档案的主要部份。最早的是唐开元二年(公元七一四年)的,距今一千二百多年,最晚的是“九一八”前后的。就其朝代分,有唐朝的,明朝的,清朝的和民国年间的,也有少量日伪时期的。一、唐档唐代档案,世间所存无几,该馆所存仅六件。其内容有捕盗、官员替职、法师名单等。二、明档(略,以后专门介绍) 三、记载皇帝政务活动的档案该馆保管的这类档案有: 1.清实录。该馆保管清实录共七八九八册。  相似文献   

14.
史书自注是中国古代史注中很有特色的一种体例,历代许多史学家采用这种体例阐述思想,明述作之本旨,见去取之从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自注的发达是中国古代史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认真总结史书自注这笔丰厚的史学文化遗产,对于我们认识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轨迹,发掘其深刻内涵及现实价值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武一宗”毁佛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武一宗”毁佛的历史考察求士,明德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始盛于动乱的十六国时期。其渐兴,与所谓的胡汉之争,华夷之辨有直接的牵连。道教被认为是汉族的宗教。佛教则是外来品,被认为是“胡神”,非汉族的皇帝往往通过佛教来为自己的统治制造合法的根据。后赵石勒、...  相似文献   

16.
我国隋朝财政政策探析肖长中隋代开国皇帝杨坚,是一位对治国之道很有研究的皇帝。他所实行的理财兴国措施,据史书记载:“未见其有以为富国之处” ̄①,“罢酒坊,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 ̄②。对历史上工商税的主要来源之一的盐、铁,从生产到销售实行开放政策,既不专...  相似文献   

17.
发生于1721年的朱一贵事件是清政府收复台湾后第一次台湾民众反叛活动,虽很快被平定,但使得清廷对台政策有了很大转变,全面加强了对台湾的军政管理。这次民众起事被平定后不久,厦门民间士人黄耀炯依据所见所闻撰成第一本记载此事件的单行史书《靖台实录》,而被誉为“筹台宗匠”的蓝鼎元正是受到此书启发而作成《平台纪略》,后被编入《四库全书》,历来被作为研究朱一贵事件的重要史料。其后,《靖台实录》在中国大陆失传,直到近几年方在日本被“重新发现”,但尚未引起学界重视。对比上述两书,可知在对事件的记录上两书各有特色,尤其对平台功臣的评价上大不相同,借此可探知蓝鼎元为堂兄蓝廷珍争功的深层写作动机,或能对《平台纪略》部分史实有所修正。朱一贵事件的消息传入日本后,反响强烈,短时间内出现了大量的相关戏曲,而《靖台实录》一书在传入日本后为之提供了更为详实的材料,传抄甚广。小说家上坂兼胜更是在其基础上翻译改编为《通俗台湾军谈》,将朱一贵讴歌为像郑成功一样的“反清复明”英雄人物,其中所流露出的日本崇明鄙清的“华夷”心态颇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8.
明朝当代史的史学生态平衡,主要是国史与野史之间的平衡,但由于作为国史的《明实录》秘藏宫禁,使依据实录史料修纂可信史书成为不可能,从而导致民间野史的狂生疯长.使史学生态严重失衡。及至后期《明实录》被传抄出宫,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野史的蔓延。但由于后期的实录或流传较少,或未及修纂,使有关晚明和南明的野史又开始滋生。本文试图从一新视角探讨明代“野史之盛”局面形成的原因、史学生态问题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学巨著,《史记》的伟大成就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早为学界所公认,无须赘述。其中,它最为学者称道的,是它忠实于史实的“实录”精神。稍后于司马迁的汉代史学家班固这样评价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善。故谓之‘实录’。”一部史书,能做到“文直”、  相似文献   

20.
靖难之役是明代史上影响颇为深远的政治事件。朱棣登基后,为维护新政权的合法性,篡改史书、钳制言论,使得建文史事扑朔迷离。靖难之役中的“济南保卫战”,系建文帝方获胜的一场重要战役。由于明前期文网甚密,此事鲜有论说。明中叶后,文网渐驰,士大夫李贤、宋端仪、王鏊等人,在采择官方史书、档案及民间传闻的基础上,从诸多方面记述此事。他们的论述在嘉靖以降渐趋融合,形成了靖难之役济南战事的完整叙事。其中,既有真实历史,亦不乏夸张、神化之处。随着私史修撰的兴盛与济南战事历史书写的发展、传播,战役领导者铁铉也被塑造为忠勇双全、铁骨铮铮的忠臣义士,并得到官方的推崇、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