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书民 《学术探索》2012,(2):150-153
国内语言文字学界提出"意音文字"说的学者,由于常把汉字中的"字"与表音、意音文字中词的书写形式对等,所以常常混淆字符的内在构形类别与字符记录语言的功能类别,造成对"意音文字"类型理解与分类上的偏差;否定"意音文字"说的学者则把文字的字符类型错误地等同于文字的体系类型,认为根本不存在什么"意音文字"类型的文字。实际上,文字的字符类型应该是文字表达语言的基本符号类型,"意音文字"应该是由表意、表音两种类型的字符构成的文字体系类型。  相似文献   

2.
导致群体性事件的社会矛盾演化阶段及其演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的社会矛盾现状,将现阶段的社会矛盾演化定位于量变与质变(即消失、转化)两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矛盾演化的分析,将演化流程划分为五个阶段(萌芽、发展、动荡、激化和消失转化),并进而确定每一个阶段的特征、临界点、演化标准等,构建描述社会矛盾的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3.
旅游地域系统的形成、演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文章在界定旅游地域系统及其演化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了系统演化呈现的特征,认为旅游地域系统的演化经历了系统形成、发展、成熟、衰退(更新)阶段;进而从结构与功能两个角度、从系统空间结构、旅游经济功能和旅游业的生态环境影响三个方面探讨了旅游地域系统演化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人工自然与生态的特征、演化阶段和演化规律有可比之处。通过对比找出二者之间的类似之处,其二者本质上都是一种自组织演化系统。但人工自然的自组织演化由于具有反馈机制和前瞻性,因而演化速度远要快于生态系统。认识到人工自然与生态的演化特征和规律,对于协调人工自然与生态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演化思想与中国演化经济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学新范式的角度来看,演化经济学与中国古代演化思想之间在深层结构上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周易》是一部"关于变易和创造性的著作","变化日新"是其思想精髓,这无异于演化经济学研究纲领之"硬核"的"新奇创生"。中国古代演化思想在哲学基础上不仅与演化经济学具有广泛的共同性,而且还可能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在西方演化经济学引入到中国后,通过对中国古代演化思想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我们就有可能创造出"中国的演化经济学"。  相似文献   

6.
盟誓这一先秦时代的社会特殊现象,其演化轨迹为:形成期表现为西周时期盟誓制的王室化;兴盛期为春秋时的世俗化,这一阶段又分为前后两期。到战国时,盟誓制走向蜕化,进入了它的衰落期  相似文献   

7.
演化经济学分析框架的重新概念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径创造是演化分析的新概念,它将新奇的创生及其现实过程作为分析的核心,对传统的路径依赖演化观形成了挑战。分析了路径创造理论形成的原因、理论内涵、分析框架和它对路径依赖分析的超越之处,并就它对演化经济学的意义做出评析。  相似文献   

8.
演化均衡与制度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在对经典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概念进行批评性评论的基础上,着重对演化博弈理论中的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演化均衡概念--演化稳定战略均衡和随机稳定均衡做了简要的介绍,并对这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做了进一步的分析.随后,本文将演化均衡的概念同制度演化分析相联系,着重指出了演化均衡概念对于制度演化分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科学认识论的视角看,从序列到演化方法的实质是科学认识主体依据科学认识客体的序列和演化的辩证关系,通过研究其序列间的先后顺序及规律性以达到研究其演化的过程及规律的目的。序列是演化过程各阶段的物质形态在空间上的“同时并存”,演化是序列在时间上的先后展开;序列赋予演化以“空间位置”,使演化在空间上得到统一,而演化赋予序列以历史性或“时间位置”,使序列在时间上得到统一。二者的这种辩证统一关系,为从序列到演化方法的提出和运用,提供了牢固的理论依据。从序列到演化方法的一般程序是:研究空间序列→探寻时间顺序→挖掘动力原因→解释说明形成演化理论。本世纪以来,科学认识主体运用从序列到演化方法创立了许多关于科学认识客体演化的新理论,可见,它是一种高普适性的重要的理性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监狱制度的演化初探万安中从公元前475年封建制最初确立的战国时期起,经秦汉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早期阶段。在这治乱交替,政治和经济逐步发展的千余年中,我国的封建监狱制度,历经了一个由产生到发展,并不断完善的曲折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新古典与演化经济学经济政策分析范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古典和演化经济学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经济政策分析范式,在政策分析的对象与本体论预设、基本假设、分析框架与方法、主要内容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新古典范式是在手段—目标框架下追求资源配置效率的数量型经济政策分析,演化范式则是在附加了过程约束的手段—目标框架下追求资源创造的质量型政策分析;新政治经济学与新演化政治经济学作为新古典与演化经济学进行经济—政治整合分析的努力,分别揭示了政策形成之政治过程的不同特征,故其经济政策分析体现出很大程度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2.
演化经济学述评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演化经济学已成为当今国外经济学界最热门、最前沿的研究领域。现代演化经济学的共同特征有以下两点:1 在分析中关注的是经济的动态过程也就是说不仅要看到均衡,更为重要地是说明均衡是如何达到的;2 承认"路径依赖"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现代演化经济学包括变异———选择理论、以非线性系统动力学为基础的演化理论(包括混沌理论等)和演化博奕论。  相似文献   

13.
文字发展阶段和方向 世界各民族的文字在最初阶段多是象形、指事、会意的。因而,从造字的那天起,文字就与语音产生了矛盾,正是这种矛盾才促进了文字一步一步地朝着表示语音的方向发展。即:文字产生于象形阶段(包括指事和会意),经过形音阶段(以形为主)、音形阶段(以音为主)。最终走向表音阶段。可以说,世界各民族文字的发展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李静 《兰州学刊》2008,(12):196-199
东巴文处于早期表词——意音文字阶段,存在为数不少的合文现象。文章以《纳西象形文字谱》为材料,在探讨东巴文合文含义的基础上,从东巴文合文构件数量、构件结构、构件位置、构件功能、构件读音五个方面对《纳西象形文字谱》里的合文进行穷尽性研究,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文字为诗”是严沧浪批评“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尽变唐人之风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沧浪诗话》)。 严羽之后,“以文字为诗”就一直成为用以区分苏黄宋调和盛唐之音的主要特征之一。如果说,对苏黄的其它特点如“以议论为诗”、“尚理”等还毁誉参半,那么,对“以文字为诗”的评价,就近乎是完全的否定。 古人批评苏黄“以文字为诗”,主要是指斥其背离了自诗经至盛唐以来的诗歌传统。如早在严羽之前的张戒就批评道:“苏黄用事押韵之工,至矣尽矣,然究其实,乃诗人中一害,使  相似文献   

16.
试述西方古代理想人格的历史演化卞桂英人格,是指人的品格;而理想人格,是指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人们行为中的集中体现,是人们行为道德准则即做人的样板、楷模。历史上不同民族、不同时代都有自己的理想人格。在古希腊罗马时代,伦理思想家主要着...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梳理现代演化经济分析的形成与发展脉络可以发现,是生物学还原论思想和回归均衡分析的冲动,阻碍了其对经济生活的解释能力。分工与演化是描述经济有机体生长发育过程的两个维度,是经济系统的一体两面。分工理论如果能够审慎地处理均衡分析的重要程度,现代演化分析能够扬弃生物学还原论的思想,并恰当处理均衡范式在演化分析中的重要程度之后,两者融合所构建的分工演化分析框架,将使现代演化经济分析拥有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撒网”模型与企业家社会网络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企业家社会网络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资本。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家社会网络演化类似于一个“撒网过程”:在产业集群出现阶段,企业家的社会网络主要由局限于狭隘区域的强联系所组成;在产业集群的成长阶段,企业家的社会网络主要由跨区域的弱联系所组成;在产业集群的成熟阶段,企业家的社会网络主要由地理范围更广的强联系所组成。不同企业家的社会网络演化具有路径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19.
关于“厶”字的象意特点及几个证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德茂  吴蕊 《文史哲》2002,(3):109-112
唐兰先生的“三书说”,比之东汉许慎的“六书说”更加贴近造字之初的实际情况。象意造字法是象形造字法的开创性发展。象意文字有的就是一种形象,但是,它的特点是在形象以外即字形以外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正是因为象意文字为抽象概念的造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才没有使汉字像其他古文字一样,被纯表音的字母文字所取代。古“厶”字就是一个象意文字,与它有关的几个字也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汉字是世界文字之林中独一无二的见形见音见意的文字,20世纪考古资料的大发现,学者们掀起了探索中国文字起源的热潮。在20世纪有关中国文字起源的论说中,至少有8000多年说,6000——7000年说、4000多年说和3000多年说等多种不同论断。殷代文字肯定不是中国文字的源头,中国文字的源头可上溯到夏王朝时期即考古学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大汶口陶文、丁公陶文和景阳岗陶文等,只是一种带有民族特点的原始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