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南部山区的汉族传统节日春节的年俗文化至今保留完好,地域特色鲜明,原汁原味、形式多样、气氛浓烈,并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年俗事象。此地的春节自农历腊月的“腊八粥”拉开序幕,直到正月二十三的“燎疳”结束,贯穿一系列传统节日及表现形式。本文主要论述了其中的“迎喜神”、“社火游庄”和“马社火”。  相似文献   

2.
略说华夏“社”文化□戴存仁在我国的文史典籍、文学作品中,常记载有“社”文化的内容。如今,农村不少地方还可见到社庙,还保留了社祭的风俗。这是华夏“社”文化风俗的产物。一“社”字的本义是掌管土地的神。《说文》对“社”字解释为:“地主也,从示土。”“地主”...  相似文献   

3.
[土地] 神名。《论衡·讥日篇》:“如土地之神,不能原人之意,苟恶人动扰之,则虽择日,何益哉!”按此为作为神之“土地”一词之较早见于载籍者也。清翟灏《通俗编》(无不宜斋本)卷十九引《孝经纬》云:“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是社  相似文献   

4.
“社”原是先民们对自然土地的崇拜,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部族的融合,“社”的文化内涵不断演变,后逐步融合英雄祖先崇拜,成为政权的象征。大禹治水有功,被夏人尊为“社神”。商汤灭夏后,欲迁夏社。“迁夏社”乃变更社神之义。文献中把“社”“稷”二神对举,稷神原为“烈山子柱”,商汤变更为“周弃”,这种行为称为“迁”。对于夏社“社神”,商汤计划也采取类似方式,此举引起遗夏势力的反对,被迫终止。商汤命伊尹报祭夏社,表明灭夏兴商得“天命”的正当性以及商政权建立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中文信息》2007,(12):136-136
“打树花”是河北省蔚县春节最具特色的社火之一。尤以暖泉北官堡的“树花”表演最为绝妙。它是将废旧生铁炼成炽水,泼在城墙上,漫天洒下如雨的火花,好似光亮夺目的火树,因而取名“树花”。元宵节晚上,北官堡高大堡门楼上布满灯火,一派辉煌,掩映在夜幕中显得格外雄伟壮观。首先为“打树花”助花的是民间花灯表演,跑活马、划旱船、推彩车、牛斗虎……  相似文献   

6.
试论解放区文学的土地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的土地意识,就是对土地的依存、珍视、迷恋的情感以及认知系统,它表现为对以农为本的生存方式以及附属其上的精神文化的关注和尊重,对农民式的土地情感的认同和超越,对土地的意义和价值的形而上的深层领悟。我国古代的文化观念和文学传统中间有着深厚的土地意识。《尚书·洪范》中“五行”之说的木、水、土均与“地”有关。古代以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代皇帝和诸侯在建国和大典的时候,都要立坛祭祖。土地、国土、国家(社稷)几乎成了三项对等的概念,与这种土地崇拜相联系,从而产生了“土地”重力牵引下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四个方面考察了神对人类精神发展、优化的价值:神给人类精神的发展提供了第一个抽象思维的集中点;神使人类精神自由的本质得以想象性实现,又得以在现实中规范和确定;神既契合了人类的信仰本性,又是人类精神对兽性的超越和人性的追求的一个寄托点。但“神”作为一个虚幻、荒诞的观念,随着科学的发展,已经历史地贬值了  相似文献   

8.
<正> 在人类思想史上,有一种奇特的现象:主张理性的哲学和主张信仰的宗教既相互反对又相互结合。更为奇特的是,哲学和宗教的这种既反对又结合的关系的中介,恰恰是“神”(或“上帝”)。对神的不同认识导致了二者的互不相容,对神的共同认识则导致了二者的目标趋同。最后,经过两千多年的争斗,哲学神与宗教神各自吸收了对方的合理之处,二者终于相安无事,共同指导人类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行为。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前,土地庙堂在中华大地到处可见。土地在黎庶心目中,是神灵的“基层干部”,由他保佑一方的人寿年丰,受到极其虔诚的礼拜。近几年来,在被文明遗忘的角落,土地庙宇又悄然在田边地角建起。小小的庙堂内端坐着土地公和土地奶奶。由此可见,这尊神低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扎根极深。但是,学人对其探研很少,许多问题含混不清。譬如,这尊地扮的性别就有点儿模棱两可。笔者拟讨论土地神的性别衍变,兼及其他。土地作为苍茫大地之神,本来该是女性,所谓“皇天后土”。丁山先生经过探索,曾指出:“社稷之神称为后土,后稷,她们应当…  相似文献   

10.
一、可持续发展哲学理论基础1.对立统一规律在可持续发展的体现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矛盾中运动变化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人和客体自然也一样,人和自然的对立古已有之,从历史上来看,人类最初的刀耕火种和饮血茹毛的生活,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的基础上。古人对大自然的崇拜可谓无所不至,人对大自然的规律无法理解和抗拒时,便产生了“神”。在中国,对“土神、火神、山神”五体投地的膜拜行为最能说明问题。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早在我国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