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丽莉 《兰州学刊》2014,(12):185-190
城镇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关键是质量的全面提升。文章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城乡发展和生态环境五个维度构建了衡量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质量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为各个具体指标赋以权重,对临夏州七县一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测度与评价,提出了可供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借鉴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民族地区应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特色农业经营规模化;加快农产品市场建构,实现特色农业流通现代化;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实现特色农业生产科技化等,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北回族政治势力的崛起,改善了回族的社会地位,成为西北政坛重要的制衡力量,同时带来了回族社会的深刻变迁:回族社会出现自治倾向,社会开放对外交流扩大,民族教育制度初步建立,工商业走向繁荣,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回族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西北政局的关键是处理好民族关系;中央政府需要更多地承担民族地区制度变迁与进步的发展成本;在民族地区既要发展民族经济,也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在增强各民族之间的互信与了解的同时,培养对祖国向心力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宁夏西吉县农村集市体系的分布及辐射范围表明,施坚雅以四川平原为蓝本的市场空间理论在西北民族地区虽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并非完全适用与重合;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具有民族及地区特色和现代功能的市场体系;西吉县特色中间市场的培育有利于城镇化建设及区域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影响:解读西北历史变迁的新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西北生态环境有利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其发展趋向寒冷、干旱和荒漠化。西北历史上农牧转换是生态环境与社会变迁的核心问题,生态环境恶化使西北丧失曾拥有的全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地位,造成经济社会的逐渐衰落。反思历史就要对古代西北农业开发及农耕文化进行辨证评价,探讨如何将农业由历史上人与自然对立的产物变为当代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多维背景下西北民族地区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民族地区的未来发展问题,必须在多维背景下进行分析,对于其跨越式发展的判断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前提:不仅要着眼于长远,而且必须将之置于一个特定的社会制度和背景当中.即便这样,其发展进程还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主要包括:生态环境问题,民族社会成员的观念问题,尤其是西部开发背景下西北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复杂性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一项与我国整体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系统性工程。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民族地区,在退耕还林还草的推进中逐步形成了“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农牧民的生活得到大幅改善。随着民族地区按照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不断地进行对退耕还林还草的适应性调整之外,进一步调整民族地区农业支出结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民族地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本文通过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态模型,对西北多民族地区5个省(区)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发展与动态演化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西北多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规划与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甘肃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现状与问题 ,提出甘肃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应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集中力量 ,抓好工业 ,加速现代工业发展 ,以发展特色旅游经济为突破口 ,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加快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立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以立法的形式来保护人类赖于生存的环境,将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智的选择.文章分析了影响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立法的因素,从法理角度对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立法的必要性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我国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立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问题是一个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体.自然环境、制度性因素、当地的贫困文化和整体较低的农民素质等都对西北民族地区的贫困有深远影响.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制度性因素是造成当前西北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西北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具有六大功能,表征形塑功能有助于推进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的民主化建设,满足需求功能有助于促进公民对国家及其政治体系的认同,输入整合功能有助于促进地区政权能力建设,监控功能有助于促进地区法治化建设,塑造功能有助于推动地方政治社会化进程,疏散功能有助于维护地区的政治稳定。这些功能的作用发挥,集中体现了公民政治参与在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的价值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民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形成的互助合作的经济和技术组织,对于解决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后带来的问题、农牧业经营中"分有余而统不足"的问题、农牧民增收难的问题和保障农牧民权益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甘肃藏区的发展实际,兼顾影响新型农民合作社发展的两方面因素,自觉处理好"五对关系",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是西北民族地区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生态利益与民族生态政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损害了民族地区的生态利益,导致我国民族生态政策的创新,这对保护我国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生态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四川社科界》2007,(4):41-42,24
2004年.以西南民族大学陈玉屏教授为首席专家的课题组.承担了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大委托研究项目《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系列》的研究任务。其中.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已结题。该成果对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西北回族生活在多民族、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通过与各民族的交流、融合、发展,形成了西北回族文化,并且通过各种传承方式使其文化得以代代传承,对其自身社会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不断适应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环境,与西北社会发生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回顾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及其扶贫开发的特殊历程,探讨了新的历史条件下资源环境问题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构建了扶贫开发与民族地区生态恢复重建及环境保护的耦合机制,提出关于扶贫开发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恢复重建及环境保护之间协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是西北农业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现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认识。 西北农业生产环境的现状 西北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五个省区。面积310万平方公里,人口6,935万,人口密度22.3人/KM~2。在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决策给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注入了生机 ,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新年伊始 ,甘肃省西北史研究会就迎着这新千年的曙光于元月 10日召开了大西北开发与历史研究学术讨论会。会上 ,来自省内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 30多人分别就西北的民族、宗教、边防、生态环境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大家一致认为 ,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进程中 ,作为史学工作者 ,应该站在历史高度 ,用历史的目光 ,认真总结历史经验 ,经世致用 ,为大西北开发拿出自己的科学成果。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生态环境的…  相似文献   

20.
西北地区农产品资源丰富 ,土地资源丰裕 ,但生态环境不良 ;西北农业产业结构高度倾斜于种植业 ,与生态环境条件协调程度低。生态环境不良成为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强约束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又导致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为此 ,西北地区必须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在二者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