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在近两年媒体的经济报道中,最受宠的大概就是浙江模式,或简言之温台模式了。连续数年GDP增长速度位居全国三甲,2001年外贸顺差位居全国之首,年销售额超亿元的民营企业数目居全国首位,占了全国最富的100个县中的1/3,福布斯大陆百名富人排行榜中占了近1/5……在造就浙江辉煌的种种因素中,有两点是最为关键的:一是民营企业的活力,二是产业集聚所带来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杨彤  陈云康 《决策》2023,(9):52-55
<正>溧阳市动力电池出货量占全国15%,产业链完整度和产值规模均位居全国县域第一。业内有云,“得动力电池者得新能源汽车天下”。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成本约占整车的40%以上,产业竞争非常激烈。溧阳是江苏常州下辖的一个普通县级市,2022年动力电池出货量却占到全国的15%,产值破千亿。目前,溧阳集聚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70余家,细分领域TOP3龙头企业20余家。产业链完整度和产值规模均位居全国县域第一。2022年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3.
提到浙江,人们似乎就联想起“民营企业”、“温州模式”、“制度经济”,这些早已耳熟能详的字眼似乎已成为浙江的代名词。改革开放20多年来,浙江GDP增长率连年位居全国前茅,经济总量从全国排名12位上升至第4位,浙江经济的两大亮点“民营经济”与“温州模式”被全国各地争相借鉴,浙江经济一路飘“红”,直线上升。特别是较早进行的市场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人多、地少、缺煤、少铁、无油,基本没有值得一提的大宗自然资源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称得上是中国民营企业大省,据全国工商联的统计,浙江省民营企业数量已连续12年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之冠。在2010年全国百强民企的榜单中,浙江省有22家榜上有名。不但如此,浙江省民营企业的经济规模也居全国之冠,2009年浙江省民企百强的资产总额为2848亿元,为当年全国百强民企资产总额的11.5%。然而,如此辉煌的成绩背后却透着一丝隐忧,那就是民企短寿的现象在浙江也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民营经济活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更是快于全国平均水平,民营企业产业集群经济的发展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民营企业出口贸易作为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浙江民营企业出口贸易产业集群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0,(20):30-31
从第二产业法人单位数来看,江苏、浙江、广东三省拥有的企业个数最多,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13.8%、11.1%和9.8%。而从从业人员数量来看,这三省的位次略有变化,广东第二产业共有从业人员2073.28万人,占全国比重的13.3%,位居第一;江苏、浙江分别以1946.75/和1544.54万人,紧随其后,位列二三位。  相似文献   

7.
在企业自主创新理念的影响下,基于技术手段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如何强化企业对先进技术的引进与转化成为民营企业运行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难题。因此,以下首先对民营企业技术引进的基本模式进行介绍,在对不同技术引进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浙江民营企业的技术引进与转化。  相似文献   

8.
2007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中,浙江占了1/4.浙商创造的一个个神话,让同行羡慕,甚至膜拜,这绝非偶然.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解浙江民营企业慈善行为的现状,探讨其优化慈善行为的对策,本课题组对宁波、绍兴、台州、温州4个地区主要民营企业的高管层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91份。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慈善行为的总体情况浙江省民营企业规模和水平与江苏、广东两省相差不大,据对三省近四年民营企业慈善捐赠总额全国排名前20位中的企业数统计看(见表1),浙江省呈总体下降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全国"两会"前夕,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中国第一个海洋经济示范区规划,也是浙江省首个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规划。国务院批复中称,建设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关系到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区域开发规划理论与空间规划理论浙江经济依靠民营企业和市场经济先发优势占得先机,然而,近年来出现诸如陆域发展空间狭小、传统产业上升空间有限等问题,制约了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浙江台州有8.7万家工业企业,总产值2500亿元,其中民营经济的比例超过95%,民营企业吸纳了120多万社会劳动力就业,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近90%。台州的民营企业有着诸多的第一:温岭牧南工艺品厂,中国第一家股份合作企业诞生地;飞跃集团,中国最大的工业缝纫机出口企业;吉利集团,全国唯一生产轿车的民营企业:星星集团,中国最大的冷柜生产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很高,等等。  相似文献   

12.
沈伟民 《经理人》2007,(5):78-78
浙江贝发集团(以下简称贝发)是一家笔类产品制造和销售的民营企业,95%产品出口,笔类和文具年产销1亿美元以上,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三(数据认证:中国制笔协会)。如今,这家国际市场上的“中国笔王”,看中了中国国内市场,并启动了“新商业模式”战略。  相似文献   

13.
考察浙江慈溪的民营企业发展路径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家族模式+小狗经济+产业集群”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们的发展模式相仿,都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管理创新→制度和技术创新→现代企业制度→成长空间拓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高技术产业存在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和市场竞争3种集聚模式,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产出具有相关性。已有关于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产出关系的研究忽略了时间和空间因素的影响,导致研究的局限性。        基于此,以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探讨高技术产业集聚模式对创新产出的作用机制。从时间和空间视角,立足于产业整体和五大行业,分别引入时间滞后项、空间滞后项和时空滞后交互项,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和市场竞争3种集聚模式与创新产出的时空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呈现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表现为空间异质性,整体呈现高-高和低-低的空间集聚分布,同时还具有显著的累积循环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高技术产业多样化集聚短期内会对创新产出产生负向的区域内和区域间溢出效应,从长期看区域内溢出效应消失,区域间溢出效应由负向转为正向。集聚模式对创新产出的时空效应还存在行业差异,以行业为研究对象时,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创新产出短期内受到市场竞争的负向区域间空间溢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产出短期不仅受到专业化集聚和市场竞争的正向区域内空间溢出,还受到多样化集聚对区域整体的负向空间溢出,其他行业的创新产出没有受到集聚的显著影响;从长期看产业集聚对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研究结果丰富了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产出关系的相关经验研究,为高技术产业集聚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经验证据,为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发展提供了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灰色关联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之间相互联系和影响,对二者相互关系的研究越来越重要.本文运用灰色关联理论,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联度,并对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四省市产业集聚与区域竞争力的关联度进行测算,得到江苏的产业集聚度变化与区域经济竞争力变化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江苏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相关度为0.827,大于广东、上海和浙江.  相似文献   

16.
<正>以4%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17%的人口,创造了国家近1/4的经济总量。如今,长三角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产业体系最完备、区域一体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在这里加速形成。  相似文献   

17.
<正>“2022年,四川省动力电池产量达83吉瓦时(GWh),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6月29日,在第十九届西博会重要专项活动——“中国能源安全高峰对话”活动上,这一数据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热议。四川锂电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又具备全国数一数二的清洁能源优势,在锂电储能产业“风口”,如何迎“风”而上,保持领先地位并实现进一步提升?对此,记者采访了参会的多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1-2011年中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和系统GMM估计法,考察了制造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两者在全国层面呈现"倒U"型关系;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产业集聚同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劳动力的拥挤效应十分明显;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同经济增长则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孙丽姗 《决策探索》2010,(18):31-32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河南的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占半壁江山,民营中小企业又占民营企业的99%以上,尤其河南是全国农业大省,民营中小企业的作用更加突出。但河南民营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足5年的短寿现象,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活跃、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但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浙江民营企业发展遇到了30年来最困难的时期。面对危机,很多浙江民营以此为挑战和契机,把转型升级作为其摆脱危机、继续成长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总结了天能集团26年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企业发展规律进行分析,以期为浙江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