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任何一种语言在任何一个时期都存在着一定的语气。在汉语中,表达语气所依赖的手段,古今是有所不同的:古汉语主要靠语气词表达,现代汉语则常用标点来表示。因此,标点古文,对文中的语气相应地就应该用标点进行标明。但是,有些古籍的标点,对语气问题却常有忽略,从而影响了文章的表达。本文试以《孟子集注》(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之一《四书章句集注》本,1983年版)为例,就这一问题作一粗浅的探  相似文献   

2.
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分别作了注释,对《大学》还区分了经传并重新编排了章节,作为一套书同时刊行,称为《四子》。《大学》、《中庸》的注释基本上是朱熹写的,较少引用别人的话,因此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诸家说法较多,称为“集注”。后人合称之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  相似文献   

3.
《孟子》虽是重要的早期儒家著作,但仍存在许多意义理解上的分歧。参照赵岐《孟子章句》、朱熹《孟子集注》、焦循《孟子正义》及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或加取舍,或出己义,力求得出合乎《孟子》文本与孟子初衷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中华书局出版的标点本《史记》,句读上出现了一些欠妥甚至失误之处,可归结为:当属上而属下,当属下而属上,当断而未断,不当断而断,引语误标等。  相似文献   

5.
《孟子》英译迄今已近两百年,不同时期风格不一的译本不断推动先秦儒家思想的对外传播。万百安于2008年英译的《孟子》以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为基础,辅以译者本人的现代哲学注释,并融入了中西儒学研究成果。从文化视角考察万百安《孟子》英译本的形成背景及其哲学注释的特色,可以发现万百安通过详尽完备的注释,使古老的中国典籍走近现代英语世界的大众,促进了儒家思想的理解和接受。万百安中西合璧的哲学诠释方法也为我国儒学现代化研究和典籍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四书章句集注》是儒家经学在宋代取得的辉煌文本成就。《四书》合集和集成形式的《四书章句集注》,展示朱熹推进经学新形态的大工告成。《四书》经典本文在诠释书体的阐发下成为《四书章句集注》,为儒家经学生命精神的焕发树立了新的典范。《论语》、《孟子》与《大学》、《中庸》分殊于语录体和文论体。经文本体吁求注释体制有所适别:朱熹以集注体式适用于《语论》、《孟子》;以章句体式适用于《大学》、《中庸》,适别性的诠释书体与特定经典文体结合,生成了理学时代的经学巨著。朱熹的经学实践,促进了儒家经典文本从汉代《五经》合集、唐代《五经正义》向宋代《四书章句集注》的里程碑式进步,开新了经文本体与注释体制关系契接与疏通的时代学风。朱熹经学实践开新的层面主要是:兼顾经注传统与现实创新,章句集注体式分别适用经典文体,经典义理与人生日用亲和相切。  相似文献   

7.
《四书集注》,是孔老二的忠实信徒、南宋时期的大儒朱熹篡辑的。这个巧伪人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与《五经》相提并论成为儒家的经典,并将他把孔孟之道加工为“理学”的毒汁,灌注其中,作章句和集注,编成《四书集注》。  相似文献   

8.
《孟子》一书,自东汉赵歧《孟子章句》刊行起,至兰州大学中文系孟子译注小组《孟子译注》问世止,其间还有南宋朱熹《孟子集注》、清焦循《孟子正义》等等。由于注家蜂起,理应疑义烟消。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加深,至今依然是聚讼之声充耳,翻案之笔盈目。近读《孟子·梁惠王篇》,偶有所得,录之于笔端,以就教于有识者。  相似文献   

9.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首的《孟子序说》,首引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之文,可谓"知人论世"之必要铺垫;次引韩愈言论,重在揭示孟子辟杨、墨之功及其在儒家道统传承中的特殊位置;再引二程言论,则重在揭示孟子性善论、养气论的价值;最后又借杨时之言,将孟子思想的核心价值归结到心性论上,而这正是实现儒学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与佛、老由势若水火走向互相交融的关键思想资源。这既符合历史的逻辑,也彰显出思想学说自身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征引苏氏计十四处。《论语集注》十二处皆出自苏轼,其中《论语.公冶长》"孔文子"一章所引苏氏非若大槻信良所指苏辙,而是苏轼。《孟子集注》两处,一处《梁惠王章句上》所引苏氏非若《四书通》、蔡模《孟子集疏》所断定之苏轼,而是苏辙,《孟子集疏》、《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全文》亦皆误认为是苏轼;一处朱子所谓"近世苏氏"指苏轼、苏辙兄弟二人,非单指一人。  相似文献   

11.
《孟子》编纂者主要采用两种书写体例来完成孟子思想的表达,即对话体和语录体。二者形式看似迥然有别,但实则关联密切。语录来源于对话,是对对话进行拆解、提炼的产物。《孟子》编纂者以对话和语录形式表达孟子思想,一方面是《论语》书写体例的延续,另一方面也受到西周春秋史官传统中“实录”精神的影响。《孟子》编纂者在编纂过程中遵循两大原则,即类聚原则和均衡原则。《孟子》七篇,各篇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题,七篇之间也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构成了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由行而知的相对完整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
牟宗三以现代主客二分的认知论把朱熹的"格物致知"诠释为"泛认知主义",又认为朱熹以《大学》"格物致知"诠释《孟子》"尽心知性",因而"尽心"是"认知地尽",非孟子意。但事实上,朱熹的"格物致知"之"知"是主客一体的"德性之知",并非主客二分的认知论,而且朱熹把"格物致知"与"尽心知性"联系起来,主要是为了从语言结构次序上说明"格物"对应于"知性"而为先,"致知"对应于"尽心"而在后,并不是要用"格物致知"诠释"尽心知性"。从"格物致知"的角度看,朱熹《孟子集注》解"尽心知性"可以被看作是格心之为物,而朱熹《大学章句》解"格物致知",则是要求以格心之为物为中心,并进一步推展格"天下之物"。这样的理解,不仅可以看到《孟子集注》解"尽心知性"对于《大学章句》解"格物致知"的密切而互补的关系,而且能够揭示出《大学章句》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内涵,又能避免把朱熹《孟子集注》解"尽心知性"看作"认知地尽"。  相似文献   

13.
《许三观卖血记》是一部主要由人物直接引语叙述修辞来展示的小说,大量直接引语的配备增强了文本的直接性、生动性和戏剧性,对塑造人物性格起到了很好作用。但文本中也存在许多有悖于相关准则的直接引语现象:从直接引语的结构来看,文本中存在少量直接引语的变异形式;从叙述的流利性来看。有的直接引语并不干净利落,显得相当笨拙;从人物对话原原本本的记录来看,有的直接引语不符合现场对话的叙述语境;从特殊的音响效果来看,有些直接引语与人物特定的心理状态不相吻合,等等。这些具有“前景化”特征的直接引语,对凸显文本主题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饶鲁在对朱子《孟子集注》的批判中,颇富新意地阐释了理气、心性、工夫、仁政诸论题,主张理主气辅、理德气势,反对程朱“孟子论性不论气”之说。他将性与理、仁通而论之,反驳朱子性论的诸多看法,强调仁义当从道而非事的角度论述。饶氏思想流露出注重综合而非分析的心学倾向,主张仁与心一体,提出操存之心与仁义之心皆是一心,批评朱子心论的二分说;重视存养扩充工夫,认为孟子对克治工夫有所忽视;在仁政、王道上对《集注》亦提出不少具体批评。饶氏对《孟子集注》之批判性阐发,源于其自身工夫受用及欲矫朱子学弊病的动机。尽管因立说“多不同于朱子”而招致学者批评,然饶氏之学以其思想之深刻新颖,对此后的朱子学产生了持久影响,显示了“后朱子学”演变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释《乘》     
春秋时代,晋国的史书叫《乘》。为何名“乘”?汉赵岐解释为“乘者,兴于田赋乘马之事,因以为名。”(见《孟子·离娄》注)宋孙奭替《孟子》作疏时也认为“以田赋乘马之事,故因名为乘也。”这就是说,“乘”是“乘马”,因书的内容是“田赋乘马之事”,故以“乘”命名。而朱熹不同意赵说,直言“乘义未详。”(见《孟子集注》)“乘”究为何义?今试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四书章句集注》既有常例,又有变例。如果说“程子曰”是常例,那它有四种变例:一是见于《大学章句》《中庸章句》的两例“子程子曰”,既具有等值《读论语孟子法》的“读法”含义,更具有独尊二程理学的“道统”含义;二是见于《大学章句》的一例“程子云”,意在表明存疑地采借程子之言;三是见于《论语集注》的三例“程子曰〇程子曰”,以〇为标识,试图将句解、章指这两个不同层次的注文区别开来;四是见于《孟子集注》的两例“程子又曰”,旨在提示前文由两人之言组成,其中一位必是程子。从《四书章句集注》表述“程子曰”的这四种变例看,体例问题是朱子四书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吐鲁番出土砖志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材料,是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整理价值较高。从文字学、词汇学和古籍标点等三方面入手,通过胪列有力证据,详细辨析《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一书中的三处不当释文。  相似文献   

18.
高闶博通经史,尤精于《春秋》,所撰《春秋集注》为学者所推重。然于众多注疏本一样,《春秋集注》也存在着一些征引失当、考论不精之处。但瑕不掩瑜,在宋代诸经解中,《春秋集注》仍以其独到的见解,在经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标点虽是一套辅助文宇表情达意的符号,但使用价值并不亚于文字。可在教学中,不少学生并不这样看待,而认为作文不用或用错标点无足轻重。孰不知,一篇再好的文章,如果只有文字,没有标点,也只是一堆乱麻,纠缠不清。人们看它,费解难懂;念它,诣屈骛牙。因此,为了纠正这种偏见,在日常教学中确有必要引导他们重视对这门知识的学习,除对其基本用法要求掌握外,尤其要掌握部分标点的疑难用法,如引号、问号、括号等。以下就这三种标点的疑难用法作一粗浅归纳,以供参考。 一、引号 1.引语后点号的位置 引语后点号的位置,取决于引语…  相似文献   

20.
从文体学角度对《傲慢与偏见》进行分析来看,对话在奥斯丁小说中起到了刻划人物、突出主题、营造气氛的作用,并且成为其主要形式和方法。而合作原则的悖逆和各类引语的选用是作者对话描写艺术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