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再探中英文反义同词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词兼有相反或相对义项的现象称为反义同词。词义具有动态特征,反义同词现象是认知主体对事物或属性不断重新概念化的结果,同时也是认知对象自身的相对属性在同一词语内的反映。从历时角度看,反义同词是一词多义演变的特殊现象。反义同词现象的存在和认知主体的主观体验不可分割,认知主体、视觉、背景和凸显侧面不同都可能是导致反义同词现象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汉英语中的反义同源和反义同词现象,并分析了造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对反义同源和反义同词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揭示词义的演化过程及其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能起到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反义同词。本文从共时的平面上考察当代英语中的这类现象,探讨其词义转化的一般规律,同时指出,任何共时平面的反义同词可以是历时角度反义同源现象演化过程中的一环。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将对揭示词义的演化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反义同词现象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词兼有相反或相对义项的现象称为反义同词.从历时角度来看,反义同词为一词多义发展的特例,然而相反义项得以在同一时间和同一语言空间共存于同一个词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语义基础和哲学理据的.从矛盾的统一性、反义词的同一性、事物的两面性、词义的反向引申等多维度地论证了反义同词现象产生和存在的语义基础和哲学理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比较语言学的方法(主要是汉英比较,少量涉及日语)揭示“同词反义”现象,并从词汇学和语义学的角度,探索产生“同词反义”现象的根源,指出了研究这一语言现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反义同词的转喻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义同词指一词兼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义项,是词的多义性的一种特例。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探讨了反义同词的生成机制,并对反义同词中的转喻关系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反义同词中的反义关系具有概念的邻近性、范畴的同一性、显著度的不对称性,反义同词的生成依托于概念转喻机制。  相似文献   

7.
论"反义同词"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中存在“反义同词”现象 ,即一个词的词义系统中包含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义项。它与历代所论“反训”有所区别。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古代汉民族辩证式整体思维形态密切相关。人们发现对立现象无所不在 ,对立思维形成 ,对立概念大量存在。对立思维经过概括化、抽象化、形成辩证式整体思维形态。阴阳思想是其典型体现 ,阴阳对立互补是宇宙运动的基本模式。反义同词现象则是这种思维形态在语言模式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从句法和语义两方面探讨了为什么"很多"不能作状语而"很少"能、"很多"能作定语而"很少"一般不能的现象,并认为"很多"与"很少"虽同具谓词性但前者有体词性而无副词性,后者有副调性而无体词性,二者不仅在功能分布上不一样,而且在语义上也根本不能构成相互矛盾而又相互依存的反义组。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汇中反义语素并行构词现象说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汉语里有许多由反义语素并行构成的合成词和四字格短语,反义语素在意义上矛盾、对立,在语言习惯上却能共同构词,这不能不算是汉语中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语言现象。本文着重分析了这类词在结构和意义上的特点,并探讨了影响词内并列的反义语素排序的因素,最后从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出发论证了这类词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相反的两个义位如果不属于同一个词位(词),就不能看作是反训现象,因为"词"这个语言学概念是从共时同一性角度来确定的。{治}{乱}两个义位有不同的来源,语音形式也不相同,虽然它们后来采用了同一个字形,却代表了不同的词,因而"亂"不是{治}{乱}同词,不是反训词。  相似文献   

11.
Janus兼有相反或相对的义项,也称为反义同词。反义同词是词义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例,即一词多义的特殊表现形式。把语言表达的清晰性与模糊性对立统一于语言的实际使用中,不仅不会造成交际混乱,反而体现了英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标记性(markedness)是语言中的对立、不对称现象。它普遍存在于人类语言中,并且广泛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在反义形容词词对的对立中,它体现得最为明显。文章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分析和阐释英语反义形容词词对的不对称现象,进而初步揭示语言中标记现象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3.
反训说平议     
传统训诂学中有一种特殊的字(词)义训解现象,其特点是被训释字(词)能用一个在某种意义上可与其构成反义关系的字(词)来训解,所以被人们称为反训.如以“治”训“乱”、以“香”训“臭”、以“快”训“苦”等等皆属此类.需要说明的是,在反训现象中,被训释字(词)的被训释义与训释字(词)的训释义实际上并非反义.所谓反义是指它们的其它义项而言(详下).  相似文献   

14.
《史记》和《汉书》在某些篇目中不仅内容上有诸多的重合之处,用字上也是大同小异。这些用字上的差异校勘学上称之为"异文"。"异文"中有一部分属于同源词的范围,同源词的显著特征是"音近义通"。本文试图从同源词产生的途径来分析这些异文中的"音近义通"现象,并将这些同源词分为声训同源词、孳乳同源词和方言同源词。  相似文献   

15.
近段时期"山寨X"词族非常流行,在百度中输入"山寨"能查到5000多万条和"山寨"有关的信息,其中大多数属于"山寨X"词族。但此处"山寨"的意义同它的本义已经相去甚远。"山寨"产生了新的语义——仿冒、伪造的,而且在这一语义的基础上又衍生出更为丰富的语义。通过对"山寨"新义的来源、"山寨X"所形成的语义场、"山寨"新义的语义层次、"山寨"的词性、"山寨"进入副名结构"很X"、以及"山寨"进入的不同语模等各种语言现象进行探讨,可以窥探社会状况和语言本身的规律对词汇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反义关系是语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语义关系,反义词对则是语言中意义相反的或相对的能体现反义关系的一对词。本文对汉语反义词同现现象进行研究。认为汉语反义词频繁同时出现在以下三种结构中:反义合成词,特定短语结构和习语。本文同时探讨了汉语反义词同现现象的哲学构词法及美学理据。  相似文献   

17.
反义关系(antonymy)是词与词之间的一种聚合联想关系,它反映的是词汇项目的“意义对立”(Oppositeness of meaning)现象。反义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语义关系,它与同义关系一样,长期来一直受到语言学界的重视。但是,什么叫反义关系,或者说什么叫“意义对立”,反义关系有哪些类型,见仁见智,各有主张,看法比较模糊,缺乏严密而明晰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反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的存在是无法否认的,"介"字不论作为单音词还是作为词素,都具有"使二者相联系"和"使二者隔绝"两个意思,就是证明.反训主要是由词义的引申发展造成的,而且语言可以通过内部机制的调整来消除由反义同词(或同词素)造成的表达歧义.  相似文献   

19.
英汉仿词比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英语和汉语都有仿词,二者有同有异,都存在近似仿词、反义仿词、空间仿词、色彩仿词和数字仿词,但英语中有词缀仿词,汉语没有;汉语中有音仿,分同音仿词和近音仿词,英语中没有。通过比较,来加深这一修辞现象,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老子》五千言,义理精深,常使人感到索解为难。但《老子》行文也有其规律和特点,如能将其揭示和掌握,则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同词反义”就是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所谓“同词反义”,就是说,在《老子》中,同一个词常常具有相反的意思。这种情况不是极个别的,而是颇带普遍性,涉及到《老》书的一系列范畴,有的甚至是其基本范畴。对它们如果不注意辨折,就会茏统模糊,不得其解,甚至把意思完全搞错。下面以举例的形式试作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