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人走向近现代文明的一次伟大跃进,它留给20世纪中国最大的思想成果无疑是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的思想启蒙。民主和科学作为时代精神的沉淀,在中国历七十年而不衰,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在新时期重新弘扬这一启蒙精神的必要性;但另一方面,这一思想启蒙毕竟有其历史局限性,它没有直接导致现代文明的出现。本文拟在探讨“五四”思想启蒙的成就和局限的基础上,论述“五四”启蒙对当今中国的现实意义。 一 民主与科学,是“五四”思想启蒙的两大基本内容。可以认为,“五四”运动之所以要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在它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开启了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新开端,发现了实现救亡图存的依靠力量、找到了实现救亡图存的科学理论、拥有了实现救亡图存的领导核心。百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五四精神的激励下,勇担历史使命,一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被动挨打、不断衰弱的悲惨命运,实现了由沉沦到上升的转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五四精神对激励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投身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依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如何继承发扬五四新文学文论传统,建构中国当代文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五四新文学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它确立了一种新文学的传统,同时也确立了一种新文学的文论传统。五四新文学的文论传统的主要内涵体现在,抨击中国封建社会旧文论的批判精神,高扬科学和民主的西方审美现代性精神,百家争鸣的多元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五四""意图伦理"的误区,是将"态度"与"思想"混为一谈。反对传统的"新思想"与维护传统的"旧思想"之间,蕴涵着丰富的辩证内容和复杂的价值基准,不可一边倒。"五四"的敌人是"成见"和"不思想"。民主与科学,不仅仅是两个并列的主题,其内在逻辑关联也是"五四"精神的本质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民主观和民主的科学观的建立,是"五四"未完成的历史任务。而将科学的民主观和民主的科学观统一起来的真正价值基准,正是"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5.
将民主与科学认定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精神特质,几乎已成为学界公认的史实。本文认为,民主与科学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显性旗帜,而“五四”新一代知识者之共同精神信仰则是“个人主义”,正是这种“先知类型”的“个人主义”为那一代知识者提供了独异的生命激情,从而使他们在中国传播异质性思想成为可能。本文力图从鲁迅和胡适的易卜生观切入对该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中国文化环境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丹卉 《天府新论》2009,(1):118-123
马克思主义在五四时期的中国获得传播,这与当时的文化环境有密切联系.文化环境的变化促使五四前期高扬"德赛"精神,"德赛"精神凝聚着西方近现代文化的核心理念.马克思主义作为德国乃至整个西欧思想和学术的高度结晶,天然蕴含科学与民主两大主旨,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准备.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传播,除了它自身真理强大这一内因,外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内容上,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表述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相似性;二是在国际形势上,率先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苏俄向中国展示了成功范例和友好姿态.  相似文献   

7.
"五四"学人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科学与民主的本土根源。实际上,科学与民主在"轴心时代"的西方与东方,比如,在古希腊与古中国,同样属于一种根源性的存在。论科学,古中国不输于古希腊;论民主,古希腊既有实质民主也有形式民主,古中国则只有实质民主。我们之所以在本土文化里追根溯源,目的无非是通古今之变,证明科学与民主亦属本土所固有。既然为本土所固有,那就不必在根源上"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汲汲于外求。所以,我们应该认同现代新儒家坚持的返本开新的文化理念,回归本原,接续传统,创造历史,开启未来。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所确立的文化本作精神是什么?或者说五四精神是什么?人们肯定会回答是“科学”与“民主”。把五四文化精神归纳为“科学”与“民主”,固然是极有道理,不过,在我们看来,这决非五四文化精神的全部。“科学”与“民主”是五四运动的旗帜,但同时也是此前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旗帜。早在戊戌变法前夕,严复就曾揭橥出“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是西方文化的命脉,并进而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要用”的新文化体用现①。因此,“科学”与“民主”尚不足以概括五四文化革新的底蕴。我们认为,五四运动的本质内容是对…  相似文献   

9.
七十前,在中国的大地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五四前后,新文化之潮涤荡神州,民主科学精神如同闪电划破漫漫长夜,促进了学派的发展。五四新学派以前所未有的新姿态展现了新特征,发挥了新功能,导致了思想的深层交锋和学术的空前繁荣。在当代新学科迅速崛起的今天,理应进一步发扬民主科学精神,勇于创立和发展新学派,以新学派及其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推进当代新学科的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10.
七十年前,爆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从此在中国出现一种新意识、新概念,即历来被人们所推崇、所乐道、所继承、所弘扬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犹如滚滚洪流漫过大地,冲击民族文化,好似耀眼闪电划破长空,照亮民族心灵.它的历史功能和深远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显示其价值。(一)七十年来,人们常常议论五四精神.究竟什么是五四精神呢?过去,不是概括为反帝爱国,就是归结为民主科学.这些认识对不对呢?无疑是对的.然而,若从世界环视中国,从当代回首历史,这些观念难免坠入单向型和简约化的传统之见。所谓五四精神,是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1.
知性主体精神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性主体精神是科学、民主和现代道德的深层本质缺乏知性主体精神是中国传统社会主流文化的根本症结培育知性主体精神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关键“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和新道德,对于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五四”学者认知水平的局限,导致他们在理论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第一,他们虽然看到了只有科学与民主“才能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并强调“伦理的觉悟”,但对于科学、民主和新道德的共通的深层精神本质──知性主体精神──却没有揭示,或只有零星的、片断的论述;第二,…  相似文献   

12.
试论五四时期思想家的民主观吴乃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思想家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民主和科学成为五四的旗帜,反映了五四启蒙思潮的精神实质.五四民主思想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总结,它深化了中国人民对民主的认识,但其...  相似文献   

13.
由省社科联主持的江苏省“五四”精神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4月27日至28日在南京举行。来自全省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80多人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55篇。省委副书记顾浩同志看望了代表,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文虎同志代表省委省政府到会讲话。李锐同志应邀发言。会议的成就,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关于“五四”精神。探讨“五四”精神,是这次会议的主题之一。会议就此问题展开的热烈讨论,不仅形成了会议的重要学术成果,也是我们继承“五四”精神的重大历史前提。会议提出了许多见解,比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相似文献   

14.
“开新”还须“返本”:现代新儒家一个基本信念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新儒学思潮肇始于“五四”时代,是对新文化运动全盘反传统所作的保守性回应。新儒家学者自觉作为现代化实质内涵的科学和民主,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更是中国社会能否定出中世纪。迈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他们严厉批评腐儒冬烘们的顽固不化.指出科学和民主这两种精神“完全是对的”,应“无条件承认”。梁漱溟坦诚宣布:“我有一个最大的责任,即为替中国儒家作一个说明,开出一个与现代学术接头的机会”①。可见,问题不在于要不要科学和民主,而在于如何要科学和民主,如何在保持民族文化自主性前提下消化、整合、涵育这些现代内容…  相似文献   

15.
弘扬五四的科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我国空前的启蒙运动.五四青年,首举科学和民主的旗帜,以“断头流血,都不推辞”的气概,请德赛二位先生“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在中国革命史诗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七十年来,五四首倡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社会渐次发生深刻影响,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当今中国,正处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我们纪念五四,就是要发扬五四的科学精  相似文献   

16.
“五四”的科学与民主思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后期,闻一多思想发生重大变化,即与“五四”有关,是以五四新文化合乎历史逻辑的发展为前提的。闻一多从“五四”的镜子里看出了历史的法则,因而他一改早年推崇传统文化的态度,举起了“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向封建主义和国民党的统治发起勇猛冲击。这在他,既是回到“五四”、又是踏上时代的潮头。闻一多通过“五四”的精神之桥,走向了“人民的世纪”。他的思想面貌焕然一新,认同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方向,成为共产党人可以信赖的朋友。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省社联在5月2日举行学术座谈会,邀请近60位专家、学者和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就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主义传统以及科学和民主精神进行了座谈。现综述如下: 一、关于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 与会同志认为,五四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是长期以来植根于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核心内容。发扬五四精神,首先就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  相似文献   

18.
先秦民本思想在诸多方面与当代民主精神有着相通之处.只要我们深入发掘,它完全可以作为当代民主建设一个极具价值的参照系.先秦民本思想认为国家最高统治权的基础在民.而这一点正是当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先秦民本思想认为立君的目的在于利民、保民,帮助人民实现人生愿望,这一点也正是人民政权领导活动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等等.我们今天弘扬先秦"民本"传统,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注意:第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批判继承先秦"民本"思想.第二,充分认识先秦民本思想与其他历史时期民本思想的联系与区别.第三,全面把握先秦民本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之"以人为本"思想的根本区别.我们应当善于剔除先秦民本思想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让"民本"这一古老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重新焕发青春风采.  相似文献   

19.
尽管"五四"运动功不可没,但也存在严重缺陷。"五四"运动没有认识到科学首先是一种知识生产方式,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科学与技术不同;科学不仅是一种精神和态度,更是一种技术和能力。更为严重的是,"五四"运动几乎完全无视法治的重要价值。"五四"人物没有认识到可控性这一因素,重实质正义、轻程序正义,仍陷于古代的重人治、轻法治的窠臼。我们今天既要继承"五四",也要反思"五四",批判其不足,才能超越"五四",也才能实现"五四"的初心。  相似文献   

20.
<正> 什么是五四精神?我认为,五四精神就是批判精神。因为就在五四运动当时,胡适、陈独秀这两位运动的领导人就回答什么是五四精神。胡适说,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就是这次运动的精神。当然,在这里他借用了尼采的一句话。陈独秀说,“五四”实际上宣传了两个东西,一是德先生,一是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从这两位五四运动的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