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语奇偶句调型的组合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基调由语篇调模和句调调型模式组成。本文主要探讨语篇中句调调型的组合模式。汉语句调有平调、升调、降调、凹调和凸调 5种调型。句群中的句调调型之间有一定的组合模式 :在偶句调型中有往复、对立、回环三种扬抑律周期模式 ,在奇偶句调型之间又有“奇—偶、偶—奇、奇—偶—奇、偶—奇—偶、奇—奇—奇” 5种组合模式。句调调型的组合层次和停延层次相同。奇偶句调型组合模式可以说是汉语散文、口语节奏的内在呈现。计算机模拟结果证明 :根据汉语奇偶句调型组合模式合成的普通话就能比较接近自然语言  相似文献   

2.
陈太胜 《天津社会科学》2013,(1):111-117,121
叶公超的现代格律诗理论,从区分新诗与旧诗二者的“根本差别”入手解决新旧诗之争中的对立问题.叶公超强调新旧诗是用并不相同的“语言”(即白话,语体)与“文言”写成的,有各自不同的节奏与语调.叶公超认为旧诗的语调是“吟唱的语调”,新诗的语调则是“说话的语调”.叶公超以“音组”为基础提出了关于新诗格律的基本主张.叶公超的独创性,在于他从对现代诗“说话的节奏”这一特点的阐发中,发见中国新诗与旧诗的基本出发点的不同,并为中国新诗界定了不同于旧诗的“表现思想”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著名语音学家、中国实验语音学的奠基人、已逾百岁的吴宗济先生,对中国语言学、特别是现代语音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吴先生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国内首次系统地采用声学和生理测量的方法,通过对汉语普通话元音、辅音及声调的系统实验分析,揭示了汉语元音、辅音和声调的客观生理和声学特性,推动了实验语音学在中国的发展;(二)首开中国协同发音研究的先河,通过对普通话不送气塞音和擦音音节内部及音节之间辅-元、元-辅音之间的协同发音考察,归纳出相关的声学模式,从发音生理上解释了汉语语音顺向或逆向的同化现象.同时,还运用协同发音原理解释汉语的连读变调现象;(三)采用乐律上的"半音"作为研究和处理字调与句调的度量单位,并提出了从赫兹标度换算为半音程标度的原理和方法;(四)继承和拓展了赵元任先生的语诃思想,揭示了汉语语句中的必然变调规律和或然变调规律,在进一步阐述声调和语调关系的基础上,发现短语调群在不同语气语调中遵从"移调规则".解决了赵元任当年"暂时没有想出好法子"的难题,建立了从中性语调到感情语调的转换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为语音合成制定了相应的韵律标注系统和合成规则.(五)开创了汉语篇章韵律的探索,他以愤怒兼命令的感情句为例,对情感语调和篇章韵律的声学表现进行了考察;同时,还巧妙地吸收和融会贯通自然话语跟诗文、乐律及书法、绘画等艺术表达手段的某些共通性,进一步深入剖析了汉语篇章韵律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英汉语调特点对比及英语语调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语语调是英语语音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但通常也是一个比较薄弱的和被人忽视的环节。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调的主要特点,如:声调语言和语调语言的特点,节奏的特点和衔接方式的特点进行一些粗浅的对比分析,指出二者之间的差异,找出干扰学生掌握正确语调的原因.以便对英语语调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浅论节奏在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论节奏在音乐中的情感表达秦太明节奏是时间性艺术不可缺少的要素,它在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音乐艺术。什么是节奏?广义上讲,生物的节律,生活的规律、建筑的谐调均衡都属于节奏;狭义上说,音乐中的节奏是指在节拍的基础上音的长短、强弱...  相似文献   

6.
英语语音学习与听力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单音、节奏和语调训练对听力训练影响很大。提高听力水平是语音训练的主要目标,而语音学习又必须结合听力训练来完成。广大英语教师、翻译工作者和英语学习者真正认识到学习语音的必要性,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和障碍才能得以避免。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中,可以完句的成分或手段有很多,从句子内部来说,有一些词类和句子成分,主要是虚词和修饰语成分;从句子外部来说,主要是各种语调和上下文语境、情境等。前者我们可以称为显性的完句成分,后者则可称为隐性的完句手段。这两种方式经常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8.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听力课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具有复杂而多变的语气表现形式,只有了解掌握它才能使留学生发出地地道道的汉语。对外汉语听力课中的“听”其实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材料和时间内,向学生介绍汉语语气规律,并辅之以针对性较强的练习,让学生逐渐摆脱母语的干扰,最终形成汉语习惯。  相似文献   

9.
叶韵是汉语诗歌最原始、最根本的音乐化手段。以音乐理论审视诗韵是中国古代诗学的一大特色。韵语顺口易记,因为押韵既和音乐中的再现相像,符合“相似组合律”原理,又是节奏的重要标志,具有区分句、段的功能。诗歌的韵式,一方面要如同调式,追求篇章结构的有机整体性与多样统一性;一方面要追求旋律的表现功能,通过语音的自然属性来象征或暗示某种与题旨情境相适应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0.
语法与文章     
前 言 一提到语法,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名词动词,单句复句,单句成分和复句层次等。我们不否认,这是语法。但我们还要说,这不是语法的全部。我们在这里说的题目是“语法与文章”,要在文章中研究语法,用语法分析文章,把语法与文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这样做是否太牵强了呢?不是。 语法是什么?语法是语言结构规律。文章呢?文章是各级语言结构的有机组合。张寿康先生在《文章学说略》中说,“汉语是组装型的”,文章是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群、  相似文献   

11.
格式塔理论认为人的大脑中先天存在着一些情感范式,一旦有相似的外力式样刺激知觉,外在对象和内在情感和谐同构,外在客体也便具有了情感表现性。异质同构理论带来了一个新的美学研究契机,启发人们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多的维度去思考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同步增殖、相互塑造的关系。用格式塔美学的异质同构理论来解析汉语口语语音的美学成因,将视知觉范围内的心理学成果引入听觉,可以发现汉语口语的元音、音节界限、四声、句调、双声、叠韵、叠音及押韵等典型特点所产生的结构样式,与人的生命律动中的情感范式相互对应,相互引发与激活,形成特殊的音韵美,成为汉语口语美学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语法单位,包括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群五种。这是一级比一级高的语法单位。其中,词组占有重要地位。汉语是非形态语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语素与语素构成词,词与词构成词组,词、词组构成句子,其基本结构方式是一致的。这样,弄清楚词的组合规律,往下分析构词法,往上分析造句法,便可举一反三。因此,语法研究与语法教学中,应该以词组为重点。过去,在这方面我们做得是很不够的。 从语言实践看,常见的语法修辞错误(这里说的修辞是指消极修辞),大多数发生在词的组合上。去年,我们向实际做了一番粗略的调查。每天读报时,把从报纸上发现的语法修辞错误搜集起来,全年共搜集了七百八十一条。其中属于词的组合方面的就有  相似文献   

13.
耿红岩 《兰州学刊》2008,(7):206-208
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存在形式,口语有着自身的发展轨迹,与书面语比较起来,有着不同的审美追求,不同的求美律。我们追求口语表达的美化,就要寻找其求美的规律。所谓口语的求美律是指在言语活动中为提高表达效果说话人主动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又可称为求美策略,可分析为表层形式美律和深层内涵美律两个层次。  相似文献   

14.
1927年在戴望舒的写作道路上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戴望舒完成了由《雨巷》到《我底记忆》的转变。这种转变被戴望舒本人和后来的诸多评论者解释为从诗的音乐性到非音乐性的转变。本文将这种转变界定为由“唱”到“说”的诗的语调的转变。这种转变对戴望舒本人来说是诗艺的一大进展,而对中国的新诗历史来说,也代表了由穆木天、王独清等人过分注重音韵的具有浪漫主义诗风特点的早期象征主义到真正注重诗质的中国现代派诗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王建新 《学术论坛》2005,21(9):124-128
在新的历史时期,建构职业道德模式,应优先考虑把利益作为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和推动力,并遵循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规律。依据这种思路,文章认为当前社会主义道德的建构模式应包括三个层次六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新青年》是最初构建中国现代诗学的重要阵地。《新青年》刊载的翻译诗歌对新诗音节的建构影响深远。《新青年》诗人群体的译诗将英语诗歌轻重律中国化,大量运用虚词营造轻重音变化,借鉴英语中的语法和句法变化,丰富了新诗音调。在用韵上,译诗较多采取英语诗歌头韵、内韵与多种尾韵的形式,并结合汉语音韵特征,对早期新诗音韵形式作了更加自由多元的中国化转化。《新青年》译诗打破传统近体诗固化的韵律节奏,向英语诗歌借鉴,探索口语和情绪的自然节奏以及诗歌的语义节奏,对中国新诗节奏建构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出现于南朝永明时期的诗歌声律论,直接受到佛教文化的启迪,如汉语四声说的提出是受了梵语“围陀三声”或梵语悉昙的影响。但从文化积淀的角度来说,它深深地依赖着汉民族固有的音乐和语言的文化历史渊源。一中国诗歌从诞生时就与声律为一体关系。原始社会,初民们在生存和实践过程中,无意或有意地发出一些有节奏的呼声或击打声,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愉快,把这种有节奏的呼喊声或击打声保留或固定下来,就成了原始诗歌产生的源头。随着初民的不断进步,他们把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内容加进了有节奏的呼喊声和击打声,并用自己…  相似文献   

18.
“和韵”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韵”说是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提出的汉语声律原则,是刘勰对前人诗作声律的探索和总结,它为近体诗格律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根据。作者认为,“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是“和韵”说的精粹,“和”是形成语言节奏不可缺少的对立因素,“韵”是声音节奏中的相同因素;二者是一组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体,是汉语声、韵、调对立统一的组合形式。从这一认识出发,本文对以往关于“和韵”说的解释,如“双声叠韵说”、“四声八病说”、“平仄押韵说”等,进行了商榷。作者还运用语音实验图谱为其论点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史,都是在不断的继承与创新的对立统一律中,随着不同时代人文精神和审美趣尚的不同而不断变革发展的。本文拟从艺术文化学的角度,将彝族文学的历史性变革,即由原有的母语叙事模式全面转向汉语写作模式这一文化变迁现象,作为彝族文学继承与创新的根本命题加以透视。同时,分析和揭示彝族文学变革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底蕴、当代形态、时代背景及未来走势。一、烙印:由母语叙事转向汉语写作的初期现实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都要经历这样一个历史的转型过程,彝族文学同样顺应这一历史发展主流,较早地由原有民族母语文学形态踏上…  相似文献   

20.
商业电影的叙事节奏包括叙事的物质因素与情感因素。这两种元素体现在矛盾冲突的时间安排和叙事元素的比例分配之中。24部好莱坞动作电影的情节进展有着固定的时间分配模式,在矛盾冲突的不同阶段有着固定的叙事元素分配模式。这些模式集中体现了好莱坞商业电影叙事节奏的基本程式。精研不同类型电影的叙事规律,精准控制商业电影的叙事节奏,平衡观影效果与电影成本,在程式化基础上创新,是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叙事节奏对我国电影生产的直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