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庙在中国古代是王朝家天下的象征,蕴藏着皇帝的龙脉和龙气,摧毁太庙就是亡国的表现。历朝历代,只要城头变换大王旗,新上台的统治者一定要下令将太庙烧毁。不仅意味着旧王朝被彻底推翻,而且精神支柱也被摧毁。  相似文献   

2.
太庙匾额是太庙的标志,是清朝第一块书写满汉文的匾额,是此后清朝皇家建筑匾额的样板。您也许不会想到,这和顺治皇帝宠爱的董鄂妃有直接的关系。据史书记载: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命太庙牌匾只书满汉文,停书蒙古文。紧接着,顺治十四年正月初十日,命各坛庙门匾额,悉如太庙  相似文献   

3.
关于追尊皇后的祔庙问题,欧阳修、马端临、王鸣盛等人的看法差异较大,有必祔太庙、皆立别庙和两者均可三种观点。宋代神主祔太庙的追尊皇后有四种:追尊皇帝的皇后、后嗣做了皇帝、神宗整顿太庙礼制时被升祔、因先帝太庙室中虚位而按照太庙礼制自然升祔;其他,则别立庙。透过宋代追尊皇后祔庙的实践过程可以看出,现实皇权、士大夫态度在追尊皇后祔庙的实际运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光绪三年,穆宗神主将升拊太庙,但太庙九室已满,无地可容.巨典攸关,群臣筹议.经过几回合的激烈争论,最终决定在原太庙基础上增修龛座,神主升袝.此次筹议的结果并不符合传统礼制,其特点有二:废除亲尽祧庙制度,礼制服从于现实.  相似文献   

5.
刘建明 《中华魂》2011,(6):42-43
《荀子·宥坐》中记载,有一次,孔子到鲁桓公的太庙中去参观,见到一种倾斜易覆的欹器.便问看守太庙的人:“这是什么器具?”守太庙的人回答说:“这是一个‘座右铭’一般的器具。”孔子说:“我听说这种器物,空着时会倾斜,灌了一半水就会垂直正立.灌满了水就会翻倒,把水倒净,尔后又复倾斜,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6.
唐至北宋时期太庙禘袷礼仪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汉魏以来太祖以上的毁庙之主不参与禘袷合食的成例在晚唐发生了改变,这些神主参与禘袷礼仪的程度不断加深;别庙皇后开始参与太庙的禘袷合食,暂居别庙的皇后神主从晚唐开始以祔于祖姑之下的形式合食太庙,到了北宋,还确立了长居别庙的皇后神主参加太庙合食的制度;北宋后期,朝廷取消了禘礼.这些变化说明:禘袷礼仪尊崇正统、体现名分的功能有所淡化,敬奉祖先、着眼本宗的考量不断凸显;汉魏礼学家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已经无法左右禘袷礼仪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关于辽朝皇帝实行庙号制度的时间有多种记载,结合宋人和辽代碑刻中的记载,可以确定辽朝的庙号制度当是在耶律隆绪即位后才得到完善;《驸马赠卫国王沙姑墓志》“赞”中的“太祖”是撰者焦习为了骈体文写作的需要,根据中原儒家文化传统而使用的词语,并不表示此时耶律阿保机已经有了庙号“太祖”;辽朝所谓的“太庙”不是严格意义上中原王朝的太庙,只是已故皇帝的“先庙”或“祖庙”,追尊皇帝并不供奉其中,皇后死后也不配享在相应皇帝的庙中,身穿红色锦衣的皇后神主木人是与契丹人传说女始祖赤娘子一同被供奉在木叶山庙中。辽朝所谓的“太庙”不是固定建筑物,而是由毡帐和毡车组成的,前面置纛,处于草莽中,跟随皇帝四时捺钵。  相似文献   

8.
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在兴庞各庄西瓜即被选为皇宫太庙荐新贡品.所以人们把大兴庞各庄西瓜称为贡瓜.  相似文献   

9.
正据陆游《避暑漫抄》记载,公元962年,宋太祖赵匡胤称帝的第三年,秘密地叫人刻了一块石碑在太庙寝殿的一个夹室中,并留下规定,以后皇帝每次来太庙祭祀先祖或新皇帝即位,都要到夹室诵读碑上的誓词。石碑上只有三行字:"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  相似文献   

10.
中统元年(1260)十二月 以梵僧八合思八为帝师,授以玉印,统释教。三年(1262)十一月 敕圣安寺作佛顶金轮会。十二月 作佛事于昊天寺七昼夜。至元二年(1269)三月 僧机为总统,居庆安寺。六年(1269)十二月 己丑,作佛事于太庙七昼夜。十三年(1276)九月 壬辰朔,命国师益怜真作佛事于太庙。十四年(1277)二月 丁亥,诏以僧亢吉祥、怜真加加瓦并为江南总摄,掌释教。十六年(1279)十二月 帝师亦怜吉(真)卒。敕诸国教师、禅师百有八人,即大都万安寺设斋圆戒,赐衣。按:此处似是帝师八思巴卒…  相似文献   

11.
2010年9月16日,备受瞩目的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北京太庙隆重开幕。本次"两岸汉字艺术节"从9月16日一直持续到10月15日,期间举办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展示了汉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成徐芳 《社区》2013,(6):20-21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太庙社区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创新志愿者服务形式,从2010年起成立了社区服务项目"邻里关爱驿站",努力推进和谐社区服务,大力营造"古韵坊巷、乐融太庙"的社区文化氛围,架构居民感情沟通的桥梁。通过三年的打造,  相似文献   

13.
1950年8月,我在华北军区后勤部装具厂任红色俱乐部主任时,被选派为天津地区代表,参加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召开的文教工作会议。报到后即去参观在明清两朝太庙旧址上刚建立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只见宫前竖立着赵树理的题词:“从前属谁大,皇帝老祖宗,现在属谁大,劳动众弟兄,还是这座庙,换了主人翁。”虽是大白话,却包含着令人振奋的非常深刻的内容。看罢这题词,伫立在灿烂的阳光下,望着巍峨的大殿,一种获得解放的喜悦心情和当家做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对赵树理敬佩不已,渴望能见到他。第二天,在邮电部礼堂开大会交流…  相似文献   

14.
祭祀祖先是古人一项重要的生活内容,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要进行祭祖活动,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祭祀制度.社会各个阶层按照其不同的身份地位,有着规制不同的祭祀规定:太庙是皇帝祭祖之所,家庙是世族大臣祭祖之所,庶民只能在寝室祭拜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象征身份等级的家庙制度逐步瓦解,为民间祠堂所替代.  相似文献   

15.
独特和不平凡的1999年已渐行渐远,袁运甫先生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年中那些挥汗如雨的日子。这一年无疑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非常累,但也非常快乐。 1999年袁运甫完成了三项工程:10月1日,他的首都新机场壁画落成:12月28日,他担任美术总设计的为新千年所铸的巨型编钟在太庙安装完毕;他和他的合作者为中华世纪坛设计的巨型壁画小样完成。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故都北京(平)①举办美术活动的场所主要集中在紫禁城以南东西沿线,与中轴线呈垂直相交。中央公园(又称稷园的水榭、春明馆、董事会所、来今雨轩等)、太庙(即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多以举办重大美术展览为主,如中国画学研究会、湖社、中国美术会北平分会、北平美术作家协会乃至国立北平艺专年展、特展之类,应当属于最高级别的展览场...  相似文献   

17.
告朔礼考     
告朔礼在先秦是一种很重要的礼。告朔礼的顺利施行,能使全国政令、时令修备,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诸侯从天子处接受一年十二个月的朔政,归藏于祖庙。而于每月朔日(初一)朝于庙,以天子所颁之的朔政告于祖宗神灵,然后杀特羊(一只羊)以享于太庙,接着出国门颁布这个月的政令,最后在明堂听治此月之政。即使闰月亦不能缺告朔礼。但告朔礼从鲁文公开始遭到破坏,其后渐废而不行。  相似文献   

18.
话说康熙末年,皇上的龙体大不如前,眼花了,耳背了,精气神也不济了。可有一件事他不敢怠慢,就是年三十的头一天到太庙祭祖。这一天又是大祭的日子,眼看祭祖的规矩一项一项地过去,只听典礼官一声高喊:礼毕,皇上起驾回宫。此时,燎炉飘起了绵白色的轻烟,如同云霭一般。老  相似文献   

19.
英明神武的拓跋力微是鲜卑历史上的杰出领袖,他结束了始自圣武帝晚期的内乱,团结部盟成员,巩固王权,开创了具有转折意义的盛乐时代,积极推进本部族的文明进程,为日后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鉴于他的丰功伟绩,北魏开国后追尊始祖神元帝的称号,使其稳坐太庙之首,接受臣民的朝拜。神化力微是拓跋祖先崇拜的高度概括,具体表现在宗教信仰、族群建构、身份归属和政治认同诸方面,深刻地影响北魏政坛与社会。拓跋鲜卑的神元崇拜具有本民族鲜明的特色,有别于其他东北亚种群,是研究拓跋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不耻下问     
春秋时期有个大学问家叫孔子,人们都尊称他为“孔圣人”。有一次,孔子到太庙去祭(jì)奠(diàn)祖先。看见新奇的地方就不断地问别人,因此有人就嘲笑他:“你这么有学问,为什么还要问别人呢?”孔子一点儿也不感到可耻,反而问道:“不懂就问,这有什么不好呢?”他又教育学生说:“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