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学科合并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关于学科范围的纷争。本文引入释义学视角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并进一步对比较文学学科方法与研究程式进行探讨。哲学释义学认为一切阐释都是从前结构出发,是基于前结构的创造活动。本文指出由于传统的变迁,当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人研究外国文学并不一定就是文化交流,这构成了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分野的基础。在面对他者本文时,调动他者文化对他者本文进行阐释属于外国文学研究;而充分调动前结构中的传统文化阐释他者本文,从而跨入阐释学的横向地带,在问答逻辑中达到视域融合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回顾 2 0世纪 1 0 0年来中国比较文学走过的简要历程 ,从肇始初兴、发展与滞缓 ,到复兴高潮阶段 ,并对比较文学的各主要分支学科作概括性的评述 ,指出它们的成就与不足 ,同时阐述作者对这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看法 ,以及对未来新世纪前程的展望 (不包括台港澳地区 )。  相似文献   

3.
方汉文 《学术界》2008,(1):28-34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在新世纪中进入本土化阶段,这种本土化是全球化语境的必然产物,主要特征是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学理论体系.当前中国比较文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基本形态、理论依据和主要观念,是世界比较文学学科阶段性标志,使世界比较文学走出欧洲中心论与法国学派或是美国学派的影响,成为多元文化所共享的一种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4.
1927年,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竣笔。也就是在那时,人又站在了哲学楼梯的一个新台阶,海德格尔把这一阶定位于“在时间中存在”。在时间中存在,正如“人”一样简单而又复杂,当你不去思考时,它好像简单明了;一旦当你以思的虔诚去追问,它愈显得幽奥蔽晦。但是,简单明了背后是更大的混沌,而幽奥蔽晦则向澄明接近。《存在与时间》以其深邃的追问昭示我们重新思考那些看似自明的哲学问题。于是,历史作为一个时间性概念,在海德格尔的解释当中获得了全新的理解。一、历史观念的引出如果我们把以历史为研究对象的活动称为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5.
比较文学迄今仍沿用的立学方式是按现代西学的分类学背景对知识进行分类,而后照这种分类的逻辑去确认和规划该学科的学科领地与知识类型.正是这样的立学方式及其理论言说使比较文学在立学依据的陈述中成了一个不合"逻辑"的捏合,并与整个比较文学的研究实绩大相径庭.实际上,比较文学的精神实质是"跨类"不仅跨不同知识的类,不同精神活动类型的类,而且跨不同文化和文明的类.因为如此,决定了比较文学是在不同的文明、知识话语及其规则之间的对话和穿梭,是新知和新学术规则的集结.  相似文献   

6.
纵观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文学与传播的关系以及相关诸种问题无疑始终是该学科一个不可或缺的研究领域。比较文学学科范围内的文学传播研究经历了从单向辐射传播模式到双向互动传播模式,再到多元系统传播模式的历时流变。传媒时代中日新月异的诸种传播媒介与方式赋予了跨越国界、语言与文化的文学传播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从而使比较文学意义上的相应研究彰显出了独特的考察范式与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匆匆而去。在迈向新千年之际,饶艹凡子教授推出跨世纪新著《比较诗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这是一个可喜的新开端———一种令人鼓舞的连接过去与现在,并启示未来的“开始感”。作为“新时期文艺学建设丛书”(钱中文,童庆炳主编)的一种,《比较诗学》的新颖  相似文献   

8.
历史中心与历史联系--对全球史观的冷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是近20年来一个既热门又甚具争议性的话题.那么,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如何看待全球史观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林中泽认为全球史观并不是不需要历史中心,而是要建构新的中心.全球史观十分重视历史联系,因而大大推动了我国中外关系史等学科的发展;可是与此同时,人为地制造、夸大或破坏历史联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9.
西藏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其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发展阶段与中国内地并不一致,因而本文综合西藏城市内部发展演变的特征,西藏与内地之间的互动关系,对西藏城市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划分为五大阶段,即西藏城市的孕育期(堡寨部落时期)、西藏城市的形成与曲折发展期(吐蕃时期)、西藏城市纳入到统一中国的发展时期(元明时期)、城市的复兴与平稳发展时期(清代民国时期)、城市快速发展与现代化时期(新中国时期),并对每一时期的城市发展特点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
孙承叔 《东南学术》2002,(4):107-116
哲学起源于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怀,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类的生活世界,因此理解哲学不能停留在它的表面.从现象上看,哲学史是围绕着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生存论展开的,但实际上它们都是对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力量的追寻,是对历史主体以及如何理解历史主体性的争论,因而也是对哲学体系得以建立的前提或根据的争论.研究哲学,如果不深入到生存论的层面、历史观层面,那么充其量所把握的只是哲学的知识,而不是哲学的智慧,这是深刻理解哲学史,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论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的历史与人类文明一样悠久,对于“制造业”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从广义上讲,只要是对各种各样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生产出为用户所需要的最终产品,都属于制造业。如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被列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分配要素,知识资本也被纳入资本体系,制造技术是制造业赖以生存和进步的主体技术,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主导地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声势浩大地积极发展各国的  相似文献   

12.
文姬归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作为个人历史的叙事主题。一千七百多年以来,这个叙事主题被中国本土与海外文学家、艺术家先后借助于文学、音乐、绘画及戏剧等审美形式所呈现,以表达他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慨叹及对自身人格的期许。从比较文学研究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以此追问沉淀在华夏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离散精神原型,有着重要的国际学术意义,因为在当下的全球化时代,文姬归汉之汉被栖居于海外的华裔文学家及艺术家在他们的异域创作中敷衍尊崇为中华母语文化的原乡情结。以文姬归汉为中心关于离散精神原型的跨界研究,把西方的原型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型追问整合起来,这一研究思路在西方理论与中国文化传统的交集之间为比较文学研究拓展出了一方崭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澳门的历史著作应规避意识形态教条下的事件化、政治化编写模式,应从澳门历史的发展细节与文化的现场着手,通过对澳门历史文化中精神因素的发现,还澳门历史研究以生命气息和边缘文化活力.澳门历史编写模式和理念的更新,是研究者与澳门历史文化对话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马向远 《船山学刊》2005,(1):149-151,123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直接决定着国家的稳定、安全和发展问题。辛亥革命前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内在地演绎了市民社会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形态转变的历史逻辑性。  相似文献   

15.
教育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在人类出现的初始阶段就存在了。但是 ,教育作为一种认识或社会问题而被人们探讨 ,有意识地研究 ,则要迟得多。因此 ,可以说 ,作为研究教育现象 ,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 ,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它是教育实践的高度概括和科学的抽象。教育学科首先在西方形成 ,其历史过程可分为三大时期 :一、前学科时期从研究结果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并产生深远影响这一角度看 ,可把古希腊哲人对教育的有关探讨作为前学科时期的起点 ,把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诞生作为终点 ,时间跨度约从公元前…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出现许多新现象。如何正确地认识现代资本主义,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 垄断与竞争并存,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最深刻的本质。列宁曾经指出,垄断同与之并存的自由竞争的矛盾,是帝国主义最深刻最  相似文献   

17.
拜火教是新疆古代民族共同奉行的宗教之一。在进行新疆历史文化宣传教育时,一定要使新疆各民人民族群众清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鲜明特点。必须强调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平等、团结、包容、进步”是新疆现阶段和以后文化宣传教育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8.
19.
海德格尔从未满足于对“情绪”作一种心理学的规定。在前期哲学中,海德格尔对情绪现象作了现象学的分析,把情绪规定为此在之实存论环节;在后期思想中,海德格尔从“存在历史”意义上对我们时代作了一种“基调”分析。海德格尔认为,希腊哲学的基本情绪是“惊奇”,一种让存在者之存在自行开启的“倾向”,一种“调音”。进而在近代哲学中,存在者是什么之问演变成“确定之物”的追问,“怀疑”成为哲学的基调。存在历史的“另一个开端”的基本情绪则被规定为“既惊恐又畏惧的压抑”。如果说“惊奇”是开启性的、扩张性的,那么“压抑”就是持守性的、收缩性的。“惊奇”趋于创造,而“压抑”则归于守成。作为我们时代的基调,“压抑”并非全然消极,而是指示着思想之重量,呼吁着实存之定力。  相似文献   

20.
张仁焱  杨建 《江汉论坛》2001,(11):41-4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文化近现代转型历程的必然选择,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古今文化的最佳互补结构,批判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综合创新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