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法学思潮与行政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追溯了法学思潮对行政行为理论的作用和影响,分析了不同时代法学思潮对行政行为理论的发展。本文认为,近代以来的概念法学对行政行为概念的锤炼及行政行为的模式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现代社会法学则赋予了行政行为新的人文精神,后来的自由法学则为探索行政行为的实施规律作出了自己的努力,行政行为理论由此得到了进步、完善和丰富。  相似文献   

2.
全国法学、政治学规划小组召开“七五”规划会议,经过研究讨论,拟定出政治学“七五”规划国家项目草案。(一)我国国家行政管理研究(或称:我国国家行政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项目论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国家行政管理必将日益复杂,它不仅需要有一大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行政管理干部,而且需要有科学的管理体制、管理技  相似文献   

3.
法治(依法治国)必须从行政(依法行政)入手,行政需要与法治结合,这并不是苏祖勤、徐军华两位同志的发明,而是已成为目前我国法学和行政学界的共识。但是,以“行政”和“法治”为核心,将两者有机结合展开论述,成为洋洋洒洒40多万字的著作,恐怕要算《行政法治》(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一书最大的特色或贡献了!关于这一点,作者苏祖勤研究员在《后记》中有明确的表述,他说:“现有的行政法论著都是从法学的角度研究行政法,换言之,现有论著是法律专业工作者如法官、律师及法学专业学生的行政法,注重的是法律…  相似文献   

4.
论行政规章监督的法学机理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法学机理上说 ,行政规章监督问题的核心是宪政与法治的传统命题———权利与权力、自治与他治的关系。从制度上说 ,行政规章监督需要立法程序、行政程序、司法程序以及非正式法律程序的多方交互和整合作用 ,需要在行政立法的事前、事中、事后对行政规章立法质量进行“过程性整理”。  相似文献   

5.
对CSSCI数据库内中国主流法学引证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 ,从 1998年到 2 0 0 1年 ,中国主流法学界的引证呈现出“权威引证”严重、“自我引证”增加、一些学科的引证主要集中于知识结构相对陈旧的老一代学人、北京学者的引证不成比例地奇高等特点 ,并且可能大量存在“该引的不引”和“引的不该引”的情况。这些特点和情况既为引证评价机制应用于中国法学的学术研究评价和学术行政管理设置了障碍 ,也给出了完善引证评价机制所需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行政许可的概念在中外法学论著中有过多种界定。譬如:“许可证是对要不然便被限制、禁止或非法的事情的允许”;“许可证是由行政机关核发,以证书或文件形式允许做某种行为,非经允许即为非法的侵权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和法规的有关规定,向当事人颁发从事某种被一般性禁止的活动许可证,使受许可人获得从事该项活动的资格”;“许可是国家行政机关对一般人的禁止措施和对于特定人和特定事的禁止措施依法予以解除的行政措施”等。这些界定虽然在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对行政许可基本含义的认识是一致的,它们表明,行政许可的概念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7.
去年11月25—30日,来自全国各地一百二十多位研究行政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的理论工作者,以及一些在行政、组织人事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党政干部,云集广西南宁,就我国“行政管理与改革”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青年理论工作者在与会者中占大半,他们思想活跃、情绪热烈,发表了不少颇有见地的意见。正式会议之外,一些自发的“小组讨论”几乎天天持续到深夜一、两点。现将会上发表的意见摘编若干,供关心行政体制改革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现实主义法学对美国法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世伦  付池斌 《东岳论丛》2006,27(2):179-184
现实主义法学,是美国极其重要的法学理论,从它一诞生就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对美国的传统法学思想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并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法学思维范式:从关注“书本上的法”转向“现实中的法”;从关注法律规则的作用转向法官的司法活动。现实主义法学,对美国战后新法学思潮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美国的现代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至今,经济分析法学、批判主义法学、后现代法学和“新公法运动”都仍然闪烁着现实主义法学思想的火花。  相似文献   

9.
法学研究方法就是认识法学对象的手段、途径、程序和技术,它存在于法学思维过程之中。更新法学研究方法,重要问题在于突破传统法学思维模式和框架,寻求法学研究思维方法最优化。“引进”和运用“三论”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于法学研究之中,无疑有助于改变我  相似文献   

10.
西方经济分析法学的产生和发展源于两条线索——经济学的法学化、法学的经济学化。经济分析法学的产生和发展实质上是经济学和法学“正和博弈”的结果,既有经济学家的参与,也有法学家的参与。经济分析法学并非“经济学帝国主义”扩张的结果,而是经济学和法学的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11.
肖洁 《学术探索》2011,(2):94-98
“中国古代有无法学”的争论源于学界在法学概念上的分歧。本文在对法学概念的剖析,归结出法学成立的基本条件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有无法学以及中国古代法学始于何时进行了辩证,得出了中国古代有法学并萌芽于春秋战国,诞生于秦的结论,并对“中国古代无法学论”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 前一个时期,我国法学界出现过一股反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极少数人竭力宣扬“马克思主义法学过时论”,甚至公然否定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存在,以便在“更新”、“发展”的幌子下肆意歪曲、篡改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从根本上动摇马克思主义对我国法学研究的指导地位。这是我们所不能容许的。 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的存在,是一个朗若白昼、有目共睹的客观事实,是谁也否定不了的。  相似文献   

13.
应对我国法学教育的困境,法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是重视实践教学,实现法学的实践性品格。独立学院法学教育因其“三本”地位和民办教育的“独立”性,更应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完善传统的实习制度,重视法学教学对司法考试的适应性,要善于结合社会需要建设特色法学专业。  相似文献   

14.
对"法学中国化"的理解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给2005级山东大学法理学博士生授课时,我们讨论了一个命题:如何认识“中国法学”?有没有中国法学?如果说有中国法学的话,它指的是什么意义上的中国法学?如果坚持属地主义,中国大地上确实存在着产量丰富的法学作品。我们的各种法学杂志、综合性杂志上发表了可能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被冠以法学招牌的文章,尽管这里面充满了重复的内容。各种出版社近20年来也出版了大量的法学著作与教材,可以说中国的法学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法学成了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显学”。如果我们认真研读这些法学文章与著作,我们会发现,这些被视为中国法学的“产品”使用的多是源自西方的法学术语,叙述的是西方的法学故事,讲解的是西方的法学原理和精神。这无疑使中国境内的法学内容更加丰富。但我们也发现,西方传来的法学被当成了中国法学的主流,而传统中国文化与当代法学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明显,起码从形式上看,出现了与传统中国文化的断裂现象。一百多年前,中国人确定了向西方学习的信念,所以全方位引进学习西方法学似乎不会产生太多的立论方面的困惑。但如今,有的西方学人也看到了所谓西方的没落,因而出现了各种批判与反思的理论,这使得我们感到茫然,再加上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冲撞,使得我们的思想呈显更多的矛盾。于是,处于成长与发展阶段的各个学科(包括法学在内)似乎都存在“向何处去”的问题。带着对法学将走向何方这一问题的思索,我们与《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共同组织了“法学的中国化”问题笔谈,以期呼应“中国的法学向何处去”以及目前兴起的国学热潮,欢迎各位学人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5.
汉语“法学”一词的起源及其流变何勤华本文对汉语“法学”一词在古代中国、近代日本和近代中国的产生、发展及演变的过程进行了考察。作者指出,汉语“法学”一词在中国古代即已出现,但多用为“律学”,且与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法学”一词有着重大区别;现代意义上的汉语...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四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法学研究如何适应这一形势,实现法学观念的更新,是近十几年来我国法学界一直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争论中,各种意见纷呈,莫衷一是。但大体可以分为相互对立的两种意见:一种是,以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为核心的法学理论模式是一个“陈旧僵化”的模式,必须彻底“打破”,才能发展我国法学理论。这种意见一般被称为“更新论”法学。另一种是,对传统的法学理论体系持分析的、肯  相似文献   

17.
试论法律人才的培养与法学教学方法的革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加入世贸组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统一司法考试机制的建立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背景下,检讨并反思我国现行法学教育理念、目标、法学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法学教育应定位为法律职业教育,培养法律人才的法律知识、法律技能与法律职业伦理;为培养职业法律人才,法学教学方法的采用应认真对待“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Method)、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本土化”、推广“诊所式法学教育”(ClinicalLegal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中国行政法法典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行政观念的转变,也需要制度建设的保障,更需要法学方法论的有效运用。行政法律关系理论是为现代行政法革新,尤其是大陆法系行政法学发展所普遍重视与接受的法学方法论。行政法律关系理论在中国现代行政法学发展中具有包容性、时代性与合宪性的法解释论上的价值,在逻辑层面与经验维度中发挥着法认识论的价值,在法律解释的统一性与法学建设的体系化中体现出法教义学上的价值。行政法律关系理论的合理运用能够推动中国行政法学形成更加严谨的体系,为推进我国行政法法典化提供另一种重要的法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富勒是非神学的新自然法学的重要代表人。他主要针对实证主义法学 ,特别是新分析法学以及美国现实主义法学区分“实际的法律”和“应该的法律” ,而指出这种做法的错误。富勒新自然法学的方法论特征是“应该”与“实际”的不可分性 ;法律和道德的一致性 ;目的和手段的同等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薄振峰  杨帆  黄斌 《东岳论丛》2005,26(3):150-155
进入2 0世纪以后,西方法学出现了一个“综合”趋势,这种“综合”表现在三大法学派的相互靠近与“合流”,也表现在一个新的法学派———综合法学的出现,还表现在其他一些法学派别的法律思想中的“综合”倾向。这种思想倾向的形成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对西方法学的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但在一个综合的概念下统一西方法学更多地带有理想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