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任。而翻译是通过一种语言转达另一种语言的文化信息。当今社会迅猛发展,国与国之间需要进行大量文化交流,以促进社会进步,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然而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国与国之间政治文化背景不同,翻译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其中人名和地名的翻译就是其中的难题之一。人名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表达与接受方式。要想恰当而科学地翻译人名,必须领会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并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拟从人名的翻译来探讨人名的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人名的语言来源和结构方式,有其明显的特点,很值得我们研究,仅就笔者所见,兹作如下概述: 一、人名的语言来源。自古至今,蒙古族人民用语虽然有一定的变化,但始终不是完全用母语来命名的,有梵语、有藏语、有汉语,也有用突厥语族的其他民族语言的。蒙古族命名人名的这一历史事实给我们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的名字总是以一定语言的词来标志的,蒙古族人民在各个历史阶段与各个不同的民族交往,不仅反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语言就象一面镜子,反映了该国的文化,由于中日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条件不同,在谚语,成语中使用的动物也不同,它体现了中日两国的文化特质,一个是"海洋渔业文化"一个是"大陆畜牧文化".  相似文献   

4.
我们依据美国人类学界所界定的学科范围,将体质人类学、比较语言学提取出来,再添加上我国史学领域的姓氏学,便可以构成一门学科:历史比较人类学。历史比较人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横跨历史比较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历史比较语言人类学(比较语言学)以及历史比较姓氏人类学(姓氏学)三个学科。历史比较人类学,有别于以往的人类学,一是排除了社会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增添了姓氏学;二是将源自于比较语言学的历史比较法推广到体质人类学和姓氏学中。历史比较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生物体谱系;历史比较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是: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人类学的研究目标是:从体质、姓氏、语言入手,构造人类的群体谱系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民族语言中色彩词的基本象征意义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色彩词的民族特性。蒙、日两种语言中的色彩词之文化内涵的异同,源自日本民族与蒙古族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心理。而且,两个民族的地理环境、民族历史、道德信仰、心理特点、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不同,也使其色彩词表示出不同的语义。从"红、白、黑蓝"四种色彩词入手,分析蒙、日语两种语言中色彩词的运用,从语言的角度比较了两国色彩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的代码。民族语言是民族历史的“活化石”、深层精神文化的表征。从语言学角度看,回族语言与回族自身形成发展的历史密切相关,而回族语言的演变过程,正好反映了回族历史进程中族源的多元化、早期语言的多样性,从而为回族历史的客观性提供有力的佐证。回族青年学者杨占武的《回族语言文化》,就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和探索。1.从语言学的族际语言关系理论视角,梳理和勾勒回族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总要与别的民族存在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接触和联系,并在相互影响中不…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中有很多人名所见词缀使当代人不解,人名词缀相当于当代人的"小名",其中也包含着一定的含义.本文重点通过共时描写与历史比较的方式,对《红楼梦》人名所见词缀的语言特征、源流演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挖掘其语用功能与其所反映的取名习俗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中有很多人名所见词缀使当代人不解,人名词缀相当于当代人的"小名",其中也包含着一定的含义。本文重点通过共时描写与历史比较的方式,对《红楼梦》人名所见词缀的语言特征、源流演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挖掘其语用功能与其所反映的取名习俗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关于开展西藏学研究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优秀民族之一。藏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璀灿的古代文化。它所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不仅在国内是少有的,就是在全世界也占有重要地位。国内外对藏族的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形成一门所谓的西藏学或藏学是当之无愧的。“西藏学”或藏学这一名称在国内还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主张不使用它,理由是:第一,这是个外来的名称:第二,它的含义不明确,不如干脆使用“藏族研究”这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继承和发扬了古老的蒙古文化,并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种种习俗。其中人名称谓习俗别据一格。下面就蒙古族人名称谓习俗做一探讨。 一、以飞禽走兽之名作人名称谓 蒙古人用野牲动物的名字作人名,是从游猎时期继传下来的。9世纪蒙兀室韦西迁到斡  相似文献   

11.
人名,作为社会成员的符号,如同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体现了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信仰、心理、审美情趣,也必然地反映出社会现象、历史特征、时代风云、民族关系、文化过程等等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2.
1996年人类学家大卫·纳皮尔出版了他的著作《异体:表演、艺术与象征人类学》,内容涉及古希腊、古罗马神话、巴厘岛仪式、印度密宗艺术品、当代艺术等,内容看似庞杂,但都以图像和想象为基本联接点,串联而成。作者认为文化在不断的吸收、同化外来要素的同时,也在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全书体现了作者广博的知识体系、跨学科的思维视角及睿智的哲学思辨气息。  相似文献   

13.
文化差异会引起不同民族人们之间的误解、沮丧甚至敌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对于学习外国语言的人来说,了解其他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弄清文化差异的起因有助于消除不必要的误解和由此而产生的不愉快。本文分三个方面阐述引起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造就了每一个民族独特的音乐,其中蕴含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文章在梳理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方式的基础上,分析其传承与创新的现实困境,从教育赋能、技术赋能、产业赋能三个维度,提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路径,以期促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裕固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尤其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许多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在历史、语言和文化方面独有特色的民族。裕固族很早就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但新中国成立以前除了国外一些学者进行研究外,国内的研究十分有限,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50年代末进行的全国少数民族语言和社会历史调查工作的推动下,裕固族研究也逐步开展起来,五六十年代,主要以社会历史、语言调查为主,进人80年代以后,有关裕固族历史、语言、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陆续出版,特别是1995—2005这十年的裕固族研究,不仅有大量的论文发表,更有许多专著问世,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学术成果不断推陈出新,研究领域也不断拓宽深入。现将这十年的研究成果从著作和论文两个方面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中英习语文化差异的主要根源,中英历史形成的文化意识差异,表现在习语上因生存环境的不同、风俗习惯的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历史背景不同等所形成的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只有在了解和掌握两个民族各不相同的文化渊源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习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文化透视:蒙古口承语言民俗》作者:郝苏民教授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10第一版全书共271页定价8.00元本书内容提要中说:“作者从民间文化的视角,立足于民族学、民俗学领域,对蒙古族口承语言民俗进行了历史纵向和横向的透视与剖析。作者从蒙汉文化、...  相似文献   

18.
刘颖 《中国民族博览》2023,(13):192-194
谚语是一种语言的精妙所在,它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通过谚语可以反映当地习俗、文化和思想观念,因此谚语是特定文化语境的产物。正因为谚语与当地文化有着重要联系,因此谚语就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因为文化存在差异,导致谚语也存在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要尊重两个地区或国家的文化差异,利用丰富多元化的翻译方法来准确翻译,实现谚语翻译的信达雅。本文主要以中英谚语为研究对象,简单介绍了谚语的产生与特点,并从价值观、地域环境、风俗习惯三方面分析了中英谚语的文化差异,并通过直译法、意译法、直译意译兼用法和增补译法四种翻译方法来提高中英谚语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杨福泉 《民族学刊》2019,10(4):27-36, 106-108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西方纳西学研究的进展进行评介,指出近年来西方纳西学的研究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以东巴教文化为聚焦点的展览和学术研讨会相结合,推出有深度的学术研究成果;二是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且关注当代的文化变迁,学科涉及宗教学、文化人类学、艺术人类学、医学人类学、旅游人类学、民族音乐学、语言文献学等;三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合作进行的学术活动在加强,具体表现在合作进行展览,合作研究、合作教学、合作翻译整理纳西古文献等。研究者对纳西学的研究也扩大了更多的研究空间,将纳西东巴文化作为解读喜马拉雅周边文化区域中的前佛教文化、萨满文化种种不解之谜而进行深入研究的趋势在西方学者中不断形成。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多元文化的主流文化倾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拿大的主流文化倾向一直是中、外加拿大学者或审慎对待,或加以回避的问题。最近,加拿大一些政治敏锐、被冠以文化先锋的作家们开始对加拿大的主流文化表示关注;加拿大政府和公民也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开始触及国民身分和主流文化问题。本文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在充分肯定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积极意义的前提下,从历史、民族、语言、文化成就及新文化倾向几个方面探讨加拿大的主流文化倾向及其对加拿大政治、经济、文化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