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存的元代公案剧中,以包公的形象最为丰满。在多数剧本中,包公通常以高大全的形象出现;剧情多是借助鬼神、梦境的暗示判案。然而,《陈州粜米》的作者却独树一帜,塑造了一个具有多面性格的包公:他有着普通人的情感,面对官场黑暗会萌生退隐之意,但面对受到伤害的百姓又会挺身而出伸张正义;他幽默诙谐,与下属谈笑风生,又聪明机智,能在恶势力毫无意识的情况下轻松取证。包公形象的创新是作者独创性的体现,也是观众审美需求的产物。同时,剧本的设计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这些创新使剧本更加贴近生活,剧情更加真实可信,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被塑造得最为丰满鲜活,具有清廉正直、不畏强权、智谋出众、讲究策略、心系百姓、亲民爱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左传》是我国最早最详备完整的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巨著。汉魏以来,对《左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无论是从史学的角度或从文学的角度,先贤今人都有专著论及,唯对其中的妇女形象尚无人探讨。那些优秀的妇女形象是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的,至今仍值得我们讴歌。鲁迅先生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左传》所描写的优秀妇女形象是很多的,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4.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塑造了多位女性形象:有贤妻良母型的,有为爱痴狂型的,有纯真无害型的,有放纵情欲型的。她们以各自的秉性与心理,在马贡多谱写了多样的人生,展示了女性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的十卷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以音乐家克利斯朵夫的一生为主线,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社会生活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幅欧洲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作品不仅塑造了“贝多芬式的英雄”克利斯朵夫的艺术形象,而且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如果把克利斯朵夫的一生经历看作交响曲的中心主题,那么  相似文献   

6.
包公形象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传千年的包公形象 ,是不同时代人们的艺术创造 ,它不是历史人物的再现 ,而是一种文化现象。包公形象反映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 ,已成为主持公理和正义的化身 ,升华成超越时光的一种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7.
《庄子》一书虽是道家经典著作,但其中关于儒家及其代表人物孔子的记述占了相当大的篇幅。书中孔子的形象颇为复杂,他既是道家批判的对象,又是道家理论的宣扬者。由此可以探讨儒道两家既矛盾又互相渗透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美人书》打破了传统礼教中的女性观,塑造了一群才貌出众、敢爱敢恨、有胆识有谋略的女性形象。该书通过对这些女性婚姻命运的描写,揭露了包办婚姻的不合理及封建女性饱受摧残的悲惨命运,并大声呼吁真正幸福美满的婚姻应是男女心灵的契合,从而为那些无助的女性照亮了一丝光明。  相似文献   

9.
《元曲选》宾白中的正反问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曲选>宾白中的正反问句一共有四种形式"VPNeg"式,"VP不VP"式,"有(O)也/也是无"式,"可VP(么)"式."VPNeg"的主要格式是"VP不曾",它是元明时期表示已然体的常见形式."VP不VP"式有"V(也)不V"VO(也)不V"、"VO(也)不VO"三种小类."有(O)也/也是无"是运用于谓语动词"有"的一种正反问句形式,它应是前代"也无"形式的一种遗留."可VP(么)"式由于多数句末有语气词"么",因此其正反问意味较弱,可以看为是一种不太成熟的正反问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元曲选》中60篇杂剧的考察,将差比句式分为肯定式、否定式和疑问式进行静态分析,兼作纵向比较。同时试着探讨了“(x)W/如y”式的歧义倾向,以及“x不比y”和“x怎比(得)y”式的双义性特征,结合W、x、y成分在“(x)W似/如y”和“(x)比yW”两式中的互补性分布,试析了差比句式发展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的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在其代表作《土生子》中不仅表达了对白人种族主义强烈的抗议,也在思考解决种族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分析白人人道主义者道尔顿一家和共产党员麦克斯这些人物形象,探讨了赖特在尝试着探索一条通往黑白融合的道路时所遇到的挫折以及愿望无法实现时他内心的失望。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中国佬》(Chinago)中,中国劳工被描写为一种受歧视、胆小怕事、麻木不仁、逆来顺受、任人宰割的奴隶形象。杰克.伦敦用黑色幽默的手法从人物的语言、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方面来表现歧视,而这种歧视则源于他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不足和对中国人的偏见。主人公阿秋的性格特征代表了20世纪初西方主流社会和西方文化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作品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有偏见和歧视的画面,而要改变西方文化看待中国人的主流意识,中国就必须强大,只有强大才能使歧视华人的政客文人放弃对中国人的偏见。  相似文献   

13.
14.
当今长治地区的口语中保留和使用着《元曲选》中的词语。本文结合长治口语词并参照有关文献,选取《元曲选》中较有特色的面皮、妨杀、双身、门限四个词语,详列书证予以诠释。这些词语借助方言不仅可求得确解,而且又可补释元曲的辞书之未备。  相似文献   

15.
宋词的词乐在元代逐渐散佚,元曲取代了宋词。二者同属于音乐文学,亦同为古典格律诗体的长短句形式,因而词与曲自元代以来在文体上出现混淆的现象。这种混淆主要源自词学内部,在词选集里混入了不少的元曲作品。清初王奕清等奉旨编纂的《词谱》一直成为词体格律的标准,编者们为备体而误收了元曲十七调。兹以曲调产生的时代、作品的文献来源、声韵的音系和体制特征作为区分词与曲的标准,对《词谱》误收之元曲进行考辨,以证实其非词调。这有助于重新编订词谱,亦有助于对词与曲体裁的区别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6.
古人对梦的描写情有独钟,将它作为抒发内心感受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法。梦,不仅是一个生理现象,更是作家心灵和潜意识折射的产物。在元代这样一个被异族统治的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梦现象正在以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元杂剧渐渐繁盛起来。  相似文献   

17.
长篇小说《三里湾》写成于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到来前夕的一九五五年。这是作家赵树理根据自己在山西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时的生活体验所写成的一部反映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小说,为我们绘制了一幅五十年代初期农村生活的动人画面。  相似文献   

18.
元代后期有个名叫睢景臣的文人,写了一套题为《高祖还乡》的散曲。曲中刻划了这么一个形象,此人满脑子孔孟之道,闭目塞听,因循守旧,秦汉之际的社会大变动对他毫无影响,他连谁当了皇帝都一无所知。当汉高祖还乡的时候,他参加了接驾的行列。他诚惶诚恐,叩拜如仪,不敢有半点差池。可是,当此人猛然抬头,看了半天,认出了自己顶礼膜拜的就是刘邦的时候,却火冒三丈,竟至于要把胸脯气破了。这么大的气从何而来呢?只是因为这位威严神圣的皇帝曾经当过他家的雇工,给他喂过牛,种过地,借他的钱粮至今没有还清。不仅如此,他连刘邦的妻子吕雉的家底也能抖搂出来。此人恶狠狠的咒骂,要求刘邦偿还债  相似文献   

19.
象声词是汉语词库中独具魅力的一类词。从《诗经》到《元曲》,无论在构成方式上,还是在语法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异,但是这些变异没有改变象声词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元曲选》用韵经系联得19部,除了个别通押和出韵情况,与《中原音韵》高度相符。与元刊本及脉望馆本元杂剧相比,《元曲选》的用韵与《中原音韵》更为吻合。臧懋循对《元曲选》的删改反倒使其音系与《中原音韵》更为一致,因此,《元曲选》的用韵可以代表元代的语音,可以作为我们进行汉语语音史研究的语料。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臧氏的删改虽没有改变其音系,但也湮没了一些语言现象,如通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