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密切相关,主要是由粮食商品生产和粮食商品流通构成的。粮食商品生产,是粮食商品流通的基础;粮食商品流通,是粮食经济运行的实现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因此,研究我国粮食经济的发展问题,要侧重在粮食生产和粮食流通这两个领域。主要是解决生产和流通方面,在政策上、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其实质是国家与粮农、粮食产区和销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运用数学模型,预测粮食发展的趋势,为制定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战略目标,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一、现阶段粮食生产状况解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我省粮食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与1949本相比,198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130.8亿斤,增长1.21倍;平均单产382斤,增长73.6%。但总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农业的基础地位问题王建邦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这是由农业本身的特点和国民经济的要求所决定的,这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如此,我国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低的特点更加肯定了农业的这种地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这个观点是牢固...  相似文献   

4.
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是关系国家发展、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安定进步的大问题。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问题,把粮食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正从沿海地区向内地纵深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撑的粮食生产与这一重大战略举措无疑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本文拟就这一重大战略举措的粮食应对战略进行研究,并就教于关心这一问题的同行们。 一、粮食短…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粮食不仅是农业、工业和畜牧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而且是人们最根本最必需的生活资料。“粮多则稳,无粮则乱”,粮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粮食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是制约和影响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包括农业本身发展在内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发展多种经营的同时,粮食生产绝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6.
论甘肃粮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和对策王阳竹君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商品。粮食生产的发展和充分供给,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粮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省(区)来说,则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一、甘肃粮食发展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7.
明代后期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显清 《学术探索》2005,3(5):90-9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生产则是基础的基础。明后期,劳动力的增殖,田地的垦辟,农业集约化的增强,农业基本生产要素投入的加大,粮食新品种的引进,粮食作物结构和耕作制度的变革,使粮食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空前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为商品性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提供了前提,并由此引起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问题的症结和出路胡书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是由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22%的人口这一基本国情决定的,有限的农业资源和人口包袱的压力促使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粮食问题。我国粮食问题的症结:农民务农、种...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依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尤其是结合我国的国情,作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的科学论断,并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到关系革命胜利与否、国民经济发展与否和无产阶级政权巩固与否的高度来告诫全党。  相似文献   

10.
农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生产粮食等基本生活资料及其原料,是农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根本原因。这有三层理由: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农业是否仍然占据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答案是勿庸置疑的。但是,这个问题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我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相对较少。民以食为天,解决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历来是我们国家一切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因此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非常重视农业和粮食,一再告诫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在这样特殊的国情中,辽宁又有自己独特的省情,工业比重小,城市人口多,乡村人口少。辽宁是国家的重工业基地,有大中城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民以食为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食这一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各行各业的存在和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粮食是农业全面发展的根基,任何经济作物以及林、牧、副、渔的发展都必须以粮食为基础。粮食是直接关系到工业和其他事业发展速度与规模的关键,在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辩证关系中粮食也占着首要地位。在商品生产的情况下,粮食生产包括有自给性与商品性两大部份。目前,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农业人口很多,农业部门消耗粮食的数量很大,因而粮食商品率还此较低。为了不断满足城市工矿企业以及畜牧  相似文献   

13.
实现粮食自给,确保粮食安全,是保障国家独立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稳定农业生产的主体,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然而,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弱化趋势进一步显现,这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生产。要遏制农村劳动力进一步弱化的趋势,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提高农民种粮收益,采用多种措施,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调整好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的比例,可为当前的农村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使我省农村经济沿着综合经营,协调发展的方向前进。本文拟就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的比例安排和粮食深加工与转比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农村普遍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大幅度地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使得粮食生产从1979年开始持续6年增产,1984年粮食产量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但此后的  相似文献   

16.
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粮食稳,百业兴;粮食不稳,百业受损。粮食生产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广西粮食生产连年减产,1988年全区粮食比上年减产33亿斤,是建国以来减幅最大的一年,形势十分严峻,严重地制约着我区经济的发展。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发展粮食生产条件是十分优越的。为了振兴广西农业,力争达到粮食基本自给,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中国能养活自己吗?中国是世界粮食消费大国,面对21世纪,如何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试图对我国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因素及对策作些分析。粮食生产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改革以来,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特别是粮食生产连上台阶,为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粮食生产的基础是不稳定的,在粮食的生产供给中还存在许多问题。1.粮食供给存在严重的地区性不平衡和结构性短缺。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缺粮省(区、市)虽比农村改革以前减少,由19个减少到16个…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释了早期经济发展理论对农业的轻视,从理论上论证了粮食供给波动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的全过程,并以发展中国家经验事实验证了农业的作用。结论是农业发展是工业化乃至于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农业技术变革是最终解决粮食问题,把农业变成国民经济增长源泉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任何国家。首先要有农业一定程度的发展。农业能够为农村人口和整个社会提供必需的食物,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才能发展起来。在我国这样一个十一亿人口的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更加突出。虽然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从1952年的56.9%,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占轻工业产值73%。农村商品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6.8%,农付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47.1%,农业净产值占国民收入32.4%。尤其是,农业每年为全国人民提供了4亿吨粮食、1300万吨油料、3200万吨肉类、1100万吨水产品。满足了全国人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多年的实践证明。只要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国民经济各部门就能顺利发展;如果农业出现困难,国民经济各部门就要大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经济战是运用经济手段对一个国家经济体的脆弱性进行致命打击。研究发现,苏联在后期主要依靠出口石油换取美元,再用美元大量进口粮食,由此也形成了其国民经济体系对粮食、美元、石油等战略物资高度依赖的脆弱性。而美国则利用苏联经济的脆弱性,不仅导致苏联的外汇储备耗尽、无力进口粮食,也招致了致命的外部打击。鉴于此,我们必须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思考中国的经济弱点和面临的风险,而保障战略物资安全、优化平衡经济结构、优化壮大国有企业,对于消除经济的脆弱点和提升国家自主发展能力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