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武帝刘彻当政时人才辈出;汉武帝擢升平民丞相公孙弘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汉武帝选拔奴隶将军卫青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汉武帝时人才鼎盛的原因总结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2.
汉武帝时期的汉匈战争是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天津社会科学》一九八四年第二期刊发了王连升同志的《关于汉武帝评价的两个问题》一文,对汉武帝打匈奴及其推行的工商政策进行了“重新研究”,提出了新观点。王文认为汉匈战争是汉武帝时崇武派占了上风挑起的.汉武帝是战争的肇事者。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谨提出不同意见与王文商榷。  相似文献   

3.
汉武帝时期,是乐府大规模发展、乐府诗创作兴盛的时期。在乐府发展史上,汉武帝有着极大的贡献。在他的倡导下,乐府这一不太受人重视的音乐机构成为汉代政治生活的主体,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乐府制度。同时汉武帝亲身躬行,创作了大量以祭祀为中心的乐府诗。在汉武帝的带动下,有许多文人参与创作乐府诗,乐府诗的创作逐渐走向繁荣。汉武帝时期的四十八首乐府诗,其主体是祭祀乐歌,与汉武帝的乐府制度以及其大一统的封建统治相一致,还有一些是文人直抒胸臆之作和各地民歌、民谣。  相似文献   

4.
论汉武帝是否独尊儒术——也谈思想方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一个建议。这个建议汉武帝并未全部采纳。所以董的建议与汉武帝的学术思想政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者不能混同。“霸王道杂之”的儒法结合的思想是汉武帝的指导思想 ,虽然汉武帝也兼用儒法以外的各家 ,但这各家同样不是其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对汉武帝时期财经措施的看法,历来观点不一,说法各异。近来有种意见认为汉武帝的财经措施“实际上则是在抑制商业和手工业,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究竟怎样评价汉武帝的财经措施与工商业的关系,我认为只有认识到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从西汉中期基本政治、经济情况出发,才能够对汉武帝财经措施作出较为正确的解释。本文试从其目的、措施及结果三个方面,说明汉武帝的财经政策是否抑制了商业和手工业,阻碍了工商业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汉武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武帝时代的汉朝是一个彪炳史册、震烁中外的朝代。汉武帝即位以后,对内改制,对外征伐,使西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汉武帝以其文治武功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曾被誉为"功至著"的汉家天子,"冠于百王"的千古一帝。汉武帝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历史时代的造就,也与他的才识性格和善于用人有关。  相似文献   

7.
汉武帝是汉朝第一位对文学感兴趣的皇帝,通过肯定从未获朝廷认可的文学价值观,汉武帝事实上实现了文学的体制化.汉武帝之后,汉代的文学基本属于皇家的,赋尤其以皇帝及其体制为中心.虽然制度化往往被视为对文学创造性的遏制,但在汉武帝时期,其效果则恰恰相反.由于汉武帝独特的文学品味以及他对当时文学价值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当时主要文体特别是赋的地位,促进了汉代文学的兴盛.  相似文献   

8.
东方朔时代:西汉有一次,东方朔跟随汉武帝到上林苑游玩,见到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汉武帝问他是什么树,东方朔顺口说是善哉。汉武帝暗中派人削掉树的枝干,并在树身上做了记号。两年后君臣又路过此树,汉  相似文献   

9.
龙文玲的新著《汉武帝与西汉文学》从特殊读者和特殊作者影响文学的角度,把汉武帝一生分为几个阶段,探讨了汉武帝不同人生阶段对西汉文学的影响,由此揭示了帝王影响文学的一般规律及原因,为学术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拓展了道路。  相似文献   

10.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是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他继承了秦始皇、汉高祖的法治路线,对于巩周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和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汉武帝又容纳了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冈此,对汉武帝的评价,历来存在着不同的论述。长期以来,尊儒反法派肆意歪曲汉武帝的法家真相,甚至把汉武帝时期取得的历史成就,偷天换日地归结为接受董仲舒建议的结果。现代的大儒林彪也大肆吹捧董仲舒,恶毒攻击法家是“罚  相似文献   

11.
西汉武帝天汉二年,李陵败降匈奴,此事对于当时的西汉王朝、匈奴以及李陵自身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汉武帝和李陵这一对君臣的关系,对于整个李陵事件以及后续的发展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本文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从一定程度上论证了汉武帝对李陵的信任,并认为汉武帝不应当对李陵的败降承担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2.
汉武帝"大一统"思想在建元六年(前135年)第二次出兵调节百越之间矛盾时已经形成,其核心内容即是"汉为天下宗,操杀生之柄,以制海内之命,危者望安,乱者卬治"。其后,汉武帝将其用于指导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先后对匈奴、南越、卫氏朝鲜、西域、西南夷等展开了一系列的统一行动,值得关注的是行动的借口多是汉武帝主动制造的,反映着汉武帝构建"大一统"王朝的行动是有计划的。汉武帝构建的"大一统"王朝,不仅为其后昭、宣二帝进一步拓展有效管辖区域、完善西汉王朝的"大一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由汉武帝构建起来的"大一统"王朝疆域的规模,也成为后代各朝显示"大一统"的比照对象。因此可以说,汉武帝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不仅奠定了多民族国家中国疆域形成的基础,也积极推动着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发展和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3.
汉武帝刘彻是继秦始皇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在我国历史进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对汉武帝的评价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的分歧。章太炎有篇名文《秦政记》,对秦始皇作了大体正确的评价,而对汉武帝的评价却存在着片面性。虽然他如实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思想、哲学与文化史的众多论著皆谓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汉武帝即将其奉为统治思想。历代沿袭其说,已成定论。通过对汉武帝用人、崇儒的终始加以考察,发现汉武帝时期是儒、法、道并用。儒家定于一尊有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汉武帝在宋代的形象存在暴君和雄主两个偏向,这既与汉武帝本身的复杂性有关,也与宋代儒学复兴的思潮和民族对峙的时代特点有关。宋代知识界的整体背景是回向三代和致君尧舜,其主流思想贬抑汉武帝为近似秦始皇的暴君。而宋代帝王、新党官员群、南渡官员群则基于现实政治考量和挽救危机的目的,片面地和功利地肯定和凸显汉武帝的雄主形象。对汉武帝这样功业高出百王的伟大君主,主流知识界以暴君视之,反映了中国人崇尚王道、贬黜霸道的传统观念,这也历史地揭示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根据。  相似文献   

16.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知人善任的皇帝,但在选用人才问题上,却表观出种种矛盾。研究这些矛盾的表现,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对于我们正确地评价汉武帝,无疑是很必要的。 1 汉武帝在选用人才问题上,充满了矛盾,突出地表观在: (1)知人才之重要,却不甚爱惜人才。汉武帝始终把举贤任能,作为建设西汉大帝国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把它提到与古代社会基础的农业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汉武帝即位之初 ,儒家学者同以窦太后为代表的黄老学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双方由学术之争发展为对政权的争夺。建元元年冬十月 ,汉武帝下诏举贤良文学之士 ,结果所举之士被丞相卫绾全部黜退。这是窦太后对儒学改革人士的第一次打击。六月 ,汉武帝任命窦婴为丞相、田虫分为太尉 ,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政策 ,打击朝中保守势力 ,加强中央集权。建元二年冬十月 ,窦太后突然发动政变 ,将改革派人物全部黜退 ,政权重归保守派之手。建元六年五月窦太后死 ,汉武帝又罢免了全部保守派人士 ,正式开始了内改制度、外兴功业的有为政治。董仲舒上天人三策 ,为汉武帝所采纳 ,儒学登上了汉代统治思想的宝座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学史上,汉武帝是第一个重视文学艺术也懂得文学艺术的皇帝。并且与他的武功一样,在文治方面也取得很大的成功。但由于种种原因,以致至今还没有人对汉武帝的文治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这是很不应该的。今天,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评价他,恢复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汉武帝在文学史上的功绩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系列政策,不但对西汉朝局走向影响极大,而且很大程度上形塑着之后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格局。在近代变局下,人们也常从不同角度对之进行评价。近代民主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之际,时人不仅从政治治理的实际效果来评价汉武帝的得失,还十分在意剖析其种种作为是否仅为了巩固个人统治、满足一己私欲。在这个意义上,近代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某种程度上也体现着人们对于现实当中的为政者的评判标准与期望值。此外,伴随着新思潮的迅速普及,社会主义成为绝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与政治人物思考历史与现实问题时的重要凭借,在此背景下,人们很容易基于当代立场把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经济政策视为近代社会主义在中国古代的某种先声。当然,这种跨越古今的遥想,并不能替代对于汉武帝所作所为的具体分析。对于汉武帝的评价,堪称近代中国政治文化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从司马迁笔下的汉高祖和汉武帝,是可以看出《史记》的卓越讽刺艺术的。司马迁在讽刺汉朝开国国君——汉高祖和当今皇上——汉武帝时,主要运用了以下讽刺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