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国是人世间最持久、最深刻的情感,爱国主义教育围绕热爱祖国,献身祖国建设事业而开展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着强大的号召力、感染力。其中既包含了以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包含了反对国家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民族主义思想。文章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研究主体,站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角度,以高职院校为例,对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首先,在诠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综合了解与分析,对近年来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进行了总结,并着重梳理、分析了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其次,在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的基础上,对引发这些问题的内在原因,进行了全面地分析与总结。希望能够通过如下研究,可以从理论研究层面,为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培养技术人才的战略基地,也是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是一面旗,是民族振兴的动力,是国家富强的武器.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是:在外敌入侵面前,团结对外,英勇抵抗,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推动祖国的繁荣和进步.笔者主要以哈尔滨保卫战为例,具体阐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并以此为契机,提出了些许意见,希望对今后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国旗班是学校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领路人,为青年学生树立了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校、爱班的一面旗帜,是青年学生的标兵,在学校师生中树立爱国主义大旗,捍卫着学校思想政治宣传阵地。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虽说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而产生的,但如果"民族共同体"是古已有之的话,那么近代以前即使没有民族主义这一词语,也必然有相近的表达方式或思想萌芽,日后则发展成为民族主义之称谓.作为早期的民族主义思想,传统民族意识的产生与演变非常复杂,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也很多.本文拟将以日本为例,通过对日本历史上的神代文字问题进行分析,来阐明日本传统民族意识这一现象以及其如何产生和演化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和带领下,家国情怀培育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他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这指引着我们要将"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进一步推动和促进新时代家国情怀培育...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始终根植于中华民族心中,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核。进入新时代,网络环境在个人意识形态和行为决策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影响力,这就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有针对性地从网络环境层面、教育层面和个人层面对症下药,在充分净化爱国主义教育网络环境、有效整合网络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不断创新网络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和大力提升大学生爱国判断力和自我控制力等方面下功夫,探索出一条新时代网络环境下优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是我国的精神基因,也是推动我国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用爱国主义教育引导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归属感以及使命感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时代高职院校国主义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明确提出在新时代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分析新时代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分别从不同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有效加强新时代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远具有时代性的话题,是我国的光荣传统,是中华民族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则是宣扬爱国主义民族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它肩负着红色革命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双重任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的发挥要求我们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着重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工作、提升爱国主义服务意识、努力做好的各项工作,这样才能够确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蔡沈军 《人才瞭望》2016,(16):145-146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提出了十个“不忘初心”,以提醒广大党员同志能够铭记历史,昂首阔步的带领国家、人民走向更大的辉煌.现如今随着国家的强盛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到共产党这一神圣的组织当中,为党组织、国家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共产党的长盛不衰提供了保障.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很多青年党员加入党组织后忘记了入党时的誓言,逐步被充满诱惑的世界所同化,以至于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出现了很多不该有的腐败气息,给党组织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也给人民群众留下了不良的印象.笔者以石油企业为例,借助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全党上下都在开展教育之际,就石油企业如何以不忘初心遵循党章为引导做好青年党员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是每个中华儿女需要传承与弘扬的精神品质。爱国主义教育与高校思政教学展开融合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增强民族自信心与使命感,有利于学生自觉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意识培养。本文主要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现状进行分析,并阐述二者融入的原则,通过研究与探索,提出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途径,仅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学科,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环节亦打上了非常显著的时代烙印.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受到西方各种思潮的挑战,为此党和政府立足新形势,面对新挑战勇往直前,与时俱进开展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3.
在美术教学中,努力挖掘德育内容,恰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则会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立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是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青年政策。各级政府、学校能否充分落实资助政策,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对青年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说明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及意义,接着提出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要求。文章主要从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三方面具体历史事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执教能力,指的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在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师的执教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座铜像一座铜像,屹立在河海大学科学馆前。饱经风霜的前额上,记录着漫长而卓越的水利人生……深邃睿智的目光中,期待的是人才辈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这是河海大学全体师生员工为庆祝名誉校长、两院资深院士严恺教授90华诞铸就的,更是严恺先生用自己对水利及水利教育事业的毕生奉献铸就的。严恺于1912年8月出生于天津。其本家伯父严复是清朝政府最早选派到英国格林尼次海军大学深造的留学生,后来成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的父亲虽曾兼职于北洋政府海军部,最后还是选择了教育救国之路:先执教于北洋水师学堂,后任京师大学堂(…  相似文献   

18.
在日渐激烈的国际竞技体育中,运动员应比普通国人更具有爱国精神、团队意识、拼搏精神等等。通过强化运动员的爱国主义教育,给予他们更大的精神力量,激励他们不断前行、不断拼搏,为国家争取更大的荣光。本文就新时期运动员的管理与爱国教育的实施途径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凝聚了一个民族、国家的灵魂所在。人类属于群居动物,对自己所在的集体的热爱已经深入到骨子里、血液里,只是因为时代的不同了,可能会导致血液里面的这股热情降低、或者是被人遗忘,所以,在中国的古代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教学课题,向青少年传授爱国主义的传统,要增加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并且大力的宣扬历史中杰出的人物,和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劳动人民。牢记他们的爱国情操和勇于牺牲、奋斗不息的精神,用这样的势力来陶冶学生的品质和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互联网突飞猛进,海量信息在网络上的不断涌现使得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产生“距离”,同时西方影视文化、韩流文化等不良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不断渗透,这些现象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入挖掘其富有的深刻内涵,并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机结合,融入到《思想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道法》)课程当中。这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增强青年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提升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