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蓬勃发展的新经济和不断变革的新产业对培养现代工程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突出、职业素质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新工科建设的新目标。我校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了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以“一流专业”建设作为综合改革的“催化剂”,以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为载体,在新工科的人才培养中加强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新工科培养中实践基地紧缺的问题,同时是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2.
包装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通盘考虑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等诸多问题。以建构科学培养模式,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对经济的发展起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对电力行业亦是如此,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型人才是当前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从电力特色大学科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与分析来探索电力行业中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合理培养模式。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有专业特色的高校对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应依据学校特色,合理利用校企资源,培养复合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人才,细分人才层次。  相似文献   

4.
专业建设水平是影响学校知名度、保证学校社会声誉的重要方面。随着对本科专业基础性作用认识的深入,专业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梳理国内专业评价发展历程基础上,提出高校开展专业自评是完善校内自我评价机制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一流专业"建设和专业可持续改进的必然要求。在综合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科专业类国家质量标准、以及国内典型省份和高校本科专业评价体系基础上,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专业发展、培养模式、教学资源、专业和课程建设、培养效果等五个维度构建了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自评的基本指标体系,通过对照指标要求促进专业理思路、建机制、找短板、扬特色,持续改进专业建设,促进动态调整专业目标,最终达到培育特色专业、打造品牌专业、争创"一流专业"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5.
论电子商务的学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高校尽快设立电子商务本科专业 ,加快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将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特征、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以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在总结专业建设经验上的基础上,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办交叉学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在学科方向上的特色营造、学科基础条件的强化、专业队伍建设的多元汇聚、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的创新、人才信息反馈网络的构建以及如何引导科研开发等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7.
特色专业建设是21世纪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是地方高校实施"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发挥特色专业优势,进一步丰富开放型实践教学内容,对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实践教学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用性本科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生产物,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地理与环境科学系在专业结构调整中,设置了地质工程、测绘工程等应用性的本科专业。由于应用性专业办学历史很短,还存在着办学理念的转变,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不完善,专业师资队伍不适应人才培养特点的要求,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对实践性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够等问题。为提高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应转变观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建完善的应用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树立为地方经济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理念,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师资队伍,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走产学研合作发展之路,提高应用性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对高校英语本科专业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高校英语本科专业培养模式应是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院校各自突出特色,注重能力培养,要通过培养方法的创新更好地培养复合型高级英语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广东省高校加快了本科专业设置的步伐。至2009年.广东省高校共设置本科专业1838个。其中。公立本科院校是发展本科专业的主体;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四个门类所设本科专业居多;少数专业布点教过多;新专业比例较高。就广东省本科专业良性发展来说。亟需解决专业设置雷同现象和新专业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