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新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片作为新疆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载体,对新疆少数民族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从文化层面上看,新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片是民族间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从战略层面上看,新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片是传递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从题材选择上看,优秀的新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片能够增强其受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在移动互联发展与"网生一代"成长同构背景下,提升主流意识形态治理效能以守护国家主权和政权的极端重要性,开始进入国家治理基本场域。在话语垄断转向现代认同的网络生态场域,多元主体竞争、协调、赋权、分发、选择、反馈的互动流互构了主流意识形态治理的生产结构、传播结构与认同结构。在市场经济逻辑、传播逻辑、草根逻辑与适当计算逻辑等多重逻辑冲突下,主流意识形态治理面临生产层面的场域结构和正负向结构、传播层面以主流意识形态为中心的中心-边缘结构和分发-接收结构,以及认同层面的认同群体结构和知识基础结构等多重结构失衡困境。基于结构-行为的互动理论,从多元的互动强化与调整、算法技术的价值适切平衡、强化认同的知识基础和转译界面等方面,寻求主流意识形态治理结构重构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3.
民族主义跟近现代国家产生的联系.不管是真实的还是后来的意识形态虚构.似乎都使它具有了作为国家政权一个合法性来源的地位。但民族主义却是理论上很富争议,现实中很不轻松的话题。民族主义强调的民族文化认同和群体认同为国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凝聚力,然而这种特定认同主张中隐含的群体自恋和群体自我崇拜是一种具扩张性、弥散性和刺激民众狂热情绪的意识形态,它使民族主义行动起来往往偏狭和暴戾之气如影随形,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工作是争取人心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其中情感认同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目标。情感认同以其倾向性、感染性和稳定性的内在特性,成为深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心理根基。情感认同的作用机理表现为能够有效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凝聚力和践行力。从优化路径看,必须在利益满足中激发主流意识形态情感认同,在政治仪式中增进主流意识形态情感认同,在网络空间中深化主流意识形态情感认同,在文化浸润中升华主流意识形态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跟近现代国家产生的联系,不管是真实的还是后来的意识形态虚构,似乎都使它具有了作为国家政权一个合法性来源的地位。但民族主义却是理论上很富争议,现实中很不轻松的话题。民族主义强调的民族文化认同和群体认同为国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赵雪 《社会科学战线》2021,312(6):265-269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经历了在思想重塑中夺取政权、在社会动员中感染激励、在多维渗透中激浊扬清、在战略规划中凝魂聚力的历史演进过程,获得了以"制度定型"提供根本遵循、以"主体联动"整合多方力量、以"生活叙事"赢得广泛认同、以"亮剑发声"批驳错误思潮的宝贵经验。新时代需要以史为鉴、继往开来,进一步优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路径,开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是标明政党属性尤其是执政党的政治立场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天然地决定着国家政权的性质、结构和运作方式。意识形态安全既是政权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政权安全其它方面内容的关键环节。意识形态在为政治合法性提供理论支撑的同时,又从事实上为政治有效性进行阐明和辩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充分珍视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创建、维护和巩固了新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8.
民族主义跟近现代国家产生的联系,不管是真实的还是后来的意识形态虚构,似乎都使它具有了作为国家政权一个合法性来源的地位.但民族主义却是理论上很富争议,现实中很不轻松的话题.民族主义强调的民族文化认同和群体认同为国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凝聚力,然而这种特定认同主张中隐含的群体自恋和群体自我崇拜是一种具扩张性、弥散性和刺激民众狂热情绪的意识形态,它使民族主义行动起来往往偏狭和暴戾之气如影随形,这一点,当民族主义自18世纪晚期在其出生地欧洲一出现,就不断地向世界演示出来.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主体认同反映了意识形态建设的效果如何。新时代以来,尽管党和国家对于意识形态建设孜孜以求,效果明显,但是认同不力的情形屡有发生。究其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以思想剃刀揳入意识形态认同,不难发现巨大的研究空间。思想认同、政治认同、话语认同是情感认同的客观前提,情感认同是思想认同、政治认同、话语认同的内化结果,同时也是将三者转换为实践认同的催化剂。实践认同以思想认同、政治认同、话语认同为客观条件,以情感认同为主观条件,实践认同是前四大认同的行动表现,也是检验这四大认同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五大认同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筑牢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之基。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国家意识形态作用下的区域。由于国家意识形态的整合性和强制性,客观上会对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和制约。当国家意识形态发生变化时,少数民族文化必然也随之进行变化。实践证明,随着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国家意识形态也不断地变化,同样,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国家意识形态在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进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在不同阶段由于国家意识形态主体导向的不同,就导致了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变迁模式,其中,改革开放后的少数民族文化变迁模式将是今后一个阶段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在主政西南近三年的时间里,积极推动少数民族政权改造工作。其主要措施有四项:一是坚决落实“共同纲领”精神,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制度;二是充分发挥少数民族领袖影响力,推选有代表性的人物组成政府;三是广泛运用民族代表会议的形式讨论决定问题,有利于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四是配备和培养少而精的民族干部,保证政权改革顺利推进不出乱子。其鲜明特点有三个:一是着眼维护民族团结这个政治目标进行少数民族政权改革;二是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意愿的基础上处理政权改革各项事宜;三是在时空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实施政权改革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魏昀 《新疆社科论坛》2012,(3):72-75,90
研究社会转型期新疆少数民族价值观变迁是促进新疆繁荣与稳定发展的需要、是新疆社会和谐发展与民族进步的必然要求。社会转型期影响新疆少数民族价值观变迁的原因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经济落后等客观因素的阻碍作用;宗教长期影响的制约作用;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意识形态的破坏作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加强“四个认同”教育;积极引导新疆少数民族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价值体系,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大力发展新疆经济,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正统论实质上就是一种权力合法性理论。北魏历代帝王为了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进而取得北方各民族的支持,巩固自己的统治,并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正统化运动,他们不仅从“天命王权”、“五德始终”、“国号议定”等方面证明北魏政权的合法性,而且从改正朔、对华夏及华夏文化的认同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以此保持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地位。孝文帝时期,这一运动达到高潮。北魏最终成为被纳入正史的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相似文献   

14.
金朝虽然是女真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但金代文化尤其是在儒学文化的发展并不逊于辽宋。其根本原因在于金人对中原汉文化的历史认同,尤其是金代社会上下对儒学典籍的推崇。金统治者文化价值的应然取向、治国理政的实然选择和推广儒学教育的必然需求,共同促进了金代儒学典籍的出版与流通。这对于巩固金人对汉文化的认同意识、催生金统治者的中国国家观念及推动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深层原因,是学术上值得探讨的问题.民族融合的关键因素在于文化的认同,而传统史学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为发达的组成部分.从先秦到汉代,华夏文化中系统的礼制伦理文化和"大一统"的政治历史观,成为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核心.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史学凸现为民族融合的先导和最稳定因素,这源于各个少数民族政权竞相仿从汉族政权的官方记史、修史体制,从而导致历史观、史学意识的文化认同,以及祖先血脉的认同,构成持久的民族凝聚力.隋唐以后直至清朝,传统史学始终发挥着这种凝聚力量.因此,中国传统史学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史学引导了历史.  相似文献   

16.
红色标语是一种具有政治教化属性的传播载体,与革命意识形态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红色标语的意识形态教化功能,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政治动员时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权组织和法律制度建设,使苏区红色标语规约在革命意识形态下,同时努力做到红色标语形式的通俗化和内容的日常化,再凭借红色标语独特的表达技巧,最终顺利将革命意识形态传输给广大民众,由此获得了民众对革命意识形态的高度认同,进而实现了苏维埃运动中最广泛的民众参与。革命年代红色标语在动员民众上的成功运用,是中国共产党从稚嫩走向成熟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短视频是继文字、图片、长视频之后兴起的又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载体,深刻改变着网络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已成为意识形态交锋角逐的主要场域和前沿阵地。短视频场域给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了一系列新机遇:短视频视听化呈现、个性化推荐、裂变式传播的特征,可以给人“沉浸式的体验感”和“拟真化的在场感”,可促进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智能化生产,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迅速抢占热点和回应舆情,有助于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温度、改善投递精度及扩大辐射广度。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都是因网而生、因网而增的,短视频场域也给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多元化格局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权威性、碎片化信息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系统性、娱乐化语境遮蔽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崇高性,使得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取向变得迷茫、认同内容趋于表面、认同情感逐渐淡化。鉴于此,应通过把好主方向、唱响主旋律、优化主渠道、筑牢主阵地等策略,化挑战为契机,在坚持主流引领中提升政治认同,在加大优质供给中提升理论认同,在创新话语表达中提升情感认同,在多元主体协作中提升行为认同,切实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效果。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无论是汉族政权,还是少数民族政权,为了更好地解决民族矛盾和边疆问题,往往都从“用夏变夷”思想中汲取各自所需要的内容。贯彻“用夏变夷”思想,则是各政权在处理东北边疆问题时的最佳选择。汉族和少数民族政权贯彻“用夏变夷”思想的原因和目的并不相同。贯彻“用夏变夷”思想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加快了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步伐,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概念的内涵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是少数民族成员对民族政治体系的心理反应,是民族政治体系与少数民族成员各自的政治实践,它包含政治心理和政治实践两个层面,并且二者密切相关.民族政治体系、民族政治体系的运作、少数民族成员及其政治实践构成了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基本要素.国家层面、民族层面和村社层面的政治认同是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20.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意识形态合法性资源、绩效合法性资源、法理型合法性资源的开发,获得了苏区群众的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党在中华苏维埃时期开发执政合法性资源的实践,对于今天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