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缩小区域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目前对于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径分析遮蔽了原因的探讨,因此,超越现有的研究框架,厘清西部欠发达地区建成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超越限制性因素从而找到西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路径,对于缩小差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以历史思维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定位、以辩证思维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态势、以底线思维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安排的系列思维方法,有助于我们在推进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过程中,更加自觉地运用这些科学思维方法认识和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厚意蕴,这也将进一步为顺利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提供科学的思维导向。  相似文献   

3.
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主体性为价值原则,以保障公平正义为核心,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原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要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共享发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理念之一,是因为共享发展理念不仅是增强社会发展动力的必然要求,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着力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增加就业、重视教育,提升参与共享发展成果的能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共享发展理念助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张智辉  方跃 《南方论刊》2015,(2):42-44,10
基层大民政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非常重要力量之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的背景下,如何推动基层大民政建设,成为现实发展的迫切需求。通过以开平市为例,简述其动因和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树立大民政工作理念,强化教育培训,加强部门协作,整合社会资源,突出工作重点五方面的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基层大民政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闫国栋 《理论界》2022,(6):8-14
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小康社会”这一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美好夙愿融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探索与实践。纵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历程的全局,可将其划分为奠基、强化、收官三个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益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革与发展的同向发力以及实事求是的实践原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和成就,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补齐短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收官阶段。在这个关键的冲刺阶段,我国还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短板。其中最突出的短板有三个,即"三农"、民生和生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补齐短板;不补齐这些短板,我们的小康社会就不是"全面的"小康社会。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补齐短板工作,要采取切实措施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相似文献   

7.
文化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与主流,文化发展水平是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和弱化了文化发展,就不可能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是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文化强国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残疾人“精准扶贫”是一项迫切任务。在“精准扶贫”的总体框架下,鉴于残疾人群体的自身特点,残疾人 “精准扶贫”具有其特殊性与特殊实施路径。基于协同治理视角,把残疾人精准扶贫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融合起来,建立“+康复”残疾人精准扶贫新模式,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供给侧革新,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对接,确保残疾人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全面性和高效性,是全面建成小康、“精准扶贫”战略中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之必须。对推动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良性发展,无疑具有极为深远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旺多 《兰州学刊》2004,(2):106-108
本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观背景下 ,考察了河西走廊的农业发展现状 ,指出河西走廊目前在农业发展中面临许多严峻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 ,提出了加快推进河西走廊农业发展并使之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民增收问题。河北省农村农民收入总量增加但增速缓慢,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加大政策支持、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精准扶贫等,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确保河北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2.
社会因法治而进步,时代因法治而辉煌。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是在改革开放进行了30多年,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了重要部署,为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确立了新的功能导向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一个重要社会理想,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经阶段。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些不和谐因素.不是改革自身的问题,而是市场化改革不到位不彻底造成的必然结果,要素市场发展滞后与公权力市场化是中国市场经济不成熟的主要表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得以解决,科学发展是解决的根本之道。因此,必须对改革问题进行全面、理性的审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为深化改革、推进共建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4.
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两大难题,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可以从根本上破解上述难题,因此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开展精准扶贫,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和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何玲 《南方论刊》2013,(2):89-90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目标。农场工会女工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农场女职工围绕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学技木、提素质、开展劳动竞赛,为早日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农场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6.
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从生活层面提出的现代化理想,是一个历史和时间的概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未来十年中国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经过这一时期努力,中国将结束以小康为导向的发展时代,进入现代化发展新阶段.为此,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既立足现实,又兼顾未来,在发展中坚持"一条道路"、一个"总体布局"和一个"基本原则",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实现与"后小康"时代的发展对接.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 ,力争到 2 0 2 0年新疆和全国兄弟省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疆必须采取跨越式发展战略 ,这是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 ,是逐步缩小新疆同东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必然选择 ,是最终解决复杂的民族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省党代会报告对全省过去5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做了全面回顾,直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引发问题的原因,同时在充分分析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全面勾画了全省今后5年的发展思路,对于龙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鲁烨  金林南 《北方论丛》2016,(4):135-13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乡村经济发展.大学生村官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外来”政治文明、经济发展与组织建设的代言人,其身份建构过程兼具制度安排与乡土依恋的双重“黏性”.目前,大学生村官对其角色定位与身份认知存在迷茫,其制度安排的角色功能难以发挥.“双创时代”的大学生村官既可以服务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为其身份认知的重构、建功立业“情感黏性”的孕育提供发展路向,又可以形成农村社会治理合力,在发展乡村经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重塑良好的农村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20.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教育公共服务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改革发展新阶段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以教育发展阶段为视角,探讨不同阶段教育公共服务提供的方式和方法,是结合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找寻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推动我国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