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严重关切,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推行可再生能源证书这一主要的法律制度和促进机制,鼓励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结合《可再生能源(电力)法》,阐述了可再生能源证书的注册、合格发电站的认证及证书的创制、形式、登记、转让和失效制度,着重分析了可再生能源证书的运行机制,进而提出在可再生能源电力传输基础设施、法制环境和市场运行机制日益成熟的背景下,中国实有必要推行强制性可再生能源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2.
为保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被确定为中国重大战略选择。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基金具有政府公益性基金的法律属性。中国应当根据其法律属性,本着“以人为本、平衡协调和社会责任本位”的人文理念,尽快建立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制度,并从基金的管理机构设置、渠道来源、分配、公示、监管等实体及程序方面出台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为促进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国际上典型国家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经验,总结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并提出相对应的战略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4.
自2005年以来,美国多项能源立法关系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联邦立法的主要措施除了进一步强化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之外,还新创设了可再生燃料标准制度,并通过促进可再生燃料管线的建设和改善可再生能源的许可机制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此外,有更多的州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实行强制性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并提高其配额标准。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发展可再生能源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可再生能源发展存在着价格障碍与资金缺乏、可再生能源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政策供给和管理不足等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体现外部性、体现循环经济理念和坚持制度创新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以零碳和低碳的可再生能源替代高碳化石能源是实现碳中和最重要的路径。在能源替代进程中,法律制度是外在保障,市场化则是可再生能源的最终归宿。保障性收购与竞争是政策与市场化的代表,以此为背景的能源替代路径当前面临制度实践异化、行政职能模糊、促进机制失衡、收购与竞争规则冲突、无序竞争等困境,难以适应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为了纾解这些困境,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高质量发展,需进一步诠释强制义务的正当性。同时,制度设计应以效率原则为导向,明晰政府职能定位,平衡保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并与消费侧的消纳保障机制以及面向消费者的倾斜激励机制有效衔接,共同助推可再生能源的替代进程。  相似文献   

7.
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供应不足以及污染排放问题的根本出路,税收激励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政策手段,我国现行税制对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较小,应完善现行税制,加大税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徐州市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重点,提出相关建议,认为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形成煤炭替代资源,做大做强非化石清洁能源产业,是保障徐州可持续发展、推进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在减少煤炭消费量上的作用明显,在对煤炭需求量进行预测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替代作用。本文通过建立ARDL模型,分析可再生能源发电对于煤炭的替代作用的大小,并利用弹性系数法预测未来若干年国内煤炭需求量的变化情况,并与2011年至2013年的实际煤炭消费量进行对比,能够较好的拟合实际煤炭消费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针对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世界各主要国家注意到中国在能源领域的承诺,对中国使用可再生能源十分关注的情况。运用对比分析法,对国内现有状况以及国外相应立法进行研究,并对完善中国能源立法提出相应的研究建议,以构建与完善可再生能源的立法,使可再生能源具有完善的法律依据。分析认为,2010年中国国家能源委员会成立后,中国应从细化分工、国家合作、能源政策协调、定价机制法制化等方面来落实其在能源领域所做的承诺。  相似文献   

11.
12.
对建国以来各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筹资模式进行分析,认为农村社会保障的筹资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府开始明确具体的财政责任,不再将集体资助作为主要的筹资渠道。在党中央高度关注民生、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能力加强、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普遍困难的背景下,要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顺利推进农村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资金筹措策略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金筹措困难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为推动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应完善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筹资的政策体系,建立起政府投资为主导、社会力量投资和捐资为必要补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多渠道筹资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向多元化发展,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经费结构、筹措方式等也将发生新一轮的调整和变化,传统的办学经费筹措模式已然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需求。因此,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条件下,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新常态下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办学经费筹措渠道,提升新常态下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办学质量,本文利用变异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新常态下教育部直属高校办学经费筹措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将该经济问题定性化、定量化,从而为新常态下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办学经费筹措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一般均衡理论,结合电力市场和绿色证书交易市场的特点,构建了发电厂商之间的斯坦科尔伯格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了绿色证书交易对电力市场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Vinsim软件仿真模拟绿色证书交易对电力市场的耦合效应。结果表明:(1)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实施在电力市场上衍生出了绿色证书交易市场,在绿色证书交易市场上煤电厂商作为需求者,可再生能源厂商作为供给者,为了完成各自的配额目标,实现利润最大化进行证书交易。(2)绿色证书交易市场的有效运行不仅能够降低煤电发电量,而且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从而有效调整电源结构。为了更好地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府需要采取相关措施:(1)加大电力体制改革力度,加快建立市场化电价形成机制。(2)设定合理的绿色证书交易市场基础参数,保证绿色证书交易的正常运行。(3)鼓励发电厂商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成本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和环卫效益的分析,揭示了在农村发展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农业生态经济的必然选择,并针对目前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影响着就业,现有研究一般将可再生能源分为不同生命周期环节,各环节投资或规模变化波及经济不同范围内产生直接、间接和引致就业,引起就业数量及就业结构的变化。现有研究主要选择投资、生产能力和产出的就业作为衡量指标,使用分析法、投入产出模型、宏观经济模型三种方法分析就业效应。不同研究得出的就业效应因口径范围、考虑因素、研究方法、区域不同有所差异。未来需要提高数据可利用性、方法使用多样化,深化就业结构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