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吉林省作为经济发展中部省区,30多家上市公司是一省经济发展主力。但近年来,有近一成企业相继退市,截至2012年止,因业绩不佳而ST或*ST企业近1/5。故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探索聚焦于一省的区域发展范畴,是值得深入分析的研究视角。基于此,笔者以吉林省2008—2012五年间沪市和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公告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其内部控制信息连续披露状况以及在评价标准、披露内容和可靠性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研究的深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重视内部控制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上市公司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孰轻孰重。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公众利益,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上市公司应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以沪市数据为依据,对2012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情况,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美国爆发了以次贷危机为诱因的金融危机,导致了数十家商业银行相继破产、倒闭或者被收购,其中就包括拥有百年历史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有着雄厚实力的摩根大通(J P Morgan ChaseCo.)、花旗银行(Citibank,N.A)同样遭受了巨大损失。使美国经济遭遇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的巨大打击,且波及世界经济。与商业银行运营的的安全性、稳健性密切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以2011-2017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媒体报道、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媒体报道越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越高。(2)相较于内部控制质量高的样本企业,媒体报道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正向作用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样本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媒体报道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调节器的理解,而且指出企业可以从公司内部治理的角度来提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  相似文献   

6.
美国SOX法案关于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引发了我国理论及实务界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讨论.近年来,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相对薄弱的问题也初显端倪,且可能成为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制肘.以中小企业板民营上市公司的年报信息为样本,运用序数逻辑斯蒂回归等方法,在代理成本框架下,探寻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2000----2012年发表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财务与会计》和《财会通讯》五种期刊上的相关文章为依据,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改进相关方面的文献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8.
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45家农、林、牧、渔类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和2011年农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年度报告、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和内部控制核查意见等为主要资料来源,对比分析了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指出该类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沪深两市2009年度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情况进行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如公司规模、上市年限、审计机构、大股东股权比例都对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产生影响。其中,规模越大,大股东股权比例越高的公司越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相反,审计机构规模越大,上市年限越长,越不愿意披露。  相似文献   

10.
基于熵模型计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化评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对上市公司的治理实践上,都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针对现有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详细程度计量、以哑元变量方法计量以及合成指标法等计量方法存在的缺陷,构建了基于熵模型计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数,经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该计量指数不仅更为全面、客观,而且计算便捷,计量结果更为可靠,既能够反映制度变迁的背景,也能够有效反映个体间的质量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建立了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服装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上市公司绩效的综合得分和排名,并对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服装行业上市公司整体经营效益比较低;盈利能力及经营能力是影响服装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品牌建设是提升服装企业经营绩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其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诸多方面具有重大影响。运用2006—2017年制造行业的国有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企业内部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利用面板门限模型探讨了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激励效应的门限水平。研究发现,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这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仅用锦标赛理论或行为理论来解释。另外,在薪酬差距的正向效应范围内存在显著的门限特征,在门限值(32. 216)以下,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有更强的激励效应,在门限值以上激励效应减弱。研究结论表明,应当深化国企改革,注重竞争和公平两个要素,科学设置薪酬差距区间,以充分发挥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正向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上市公司会计丑闻不断,虚假会计信息披露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有的甚至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法规制度与道德伦理两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从法治、德治两个方面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问询函是证券交易所常用的信息披露监管措施和工具,问询函公告后,被问询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反应值得研究.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15年问询监管事件为样本,通过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研究了问询监管的市场反应.实证研究表明:问询监管对被问询公司总体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有显著影响,在问询公告前,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显著为负;在问询公告后,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显著为正.而每天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在问询公告前为负且不显著,在问询公告之后显著为正.因而,证券交易所应严格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优化问询监管流程,加大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以实现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是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披露的重要内容.然而,中国目前缺乏相关方面的研究.从实证角度对中国公司年报中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希望研究结论能为规范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研究董秘持股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程度,并进一步探讨在不同所有权性质及董秘兼任情况下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相较于董秘未持股的上市公司,董秘持股的公司会计信息更加透明,且这种作用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中,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并不显著。当董秘兼任其他高管职位时,董秘持股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上述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后依然成立。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董秘持股激励效应的相关研究,对上市公司如何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费用黏性是成本费用管理中的一个复杂现象,分析其影响因素有利于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以2012—2016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客户关系、竞争战略与企业费用黏性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越密切,企业的费用黏性越大;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时的费用黏性比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时更大;不同竞争战略下企业客户关系对费用黏性的作用存在差异,相对于实施成本领先战略,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时,客户关系对费用黏性的正向影响更显著。通过客户关系、竞争战略和费用黏性的研究,搭建起了成本会计、客户管理、竞争战略之间的桥梁,可以帮助管理者根据企业特性合理地选择客户和管理客户关系,并依据企业的竞争战略作出正确的成本费用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2007-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作为研究样本,以公司股价异质波动率度量并购公司内部人与外部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分析信息不对称对并购方获得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公司的并购绩效显著大于零,相对现金支付的并购,支付股票的并购绩效较大,并购目标规模也较大;信息不对称与并购公司的并购绩效存在负相关;信息不对称对现金支付和股票支付并购绩效的影响均显著为负,且现金支付下并购绩效的负面影响显著低于股票支付.实证结果并不支持"市场时机理论",投资者不会以支付方式来判断并购的"好"与"坏".文章还揭示了中国证券市场、发起并购的上市公司以及投资者有别于西方发达经济的特点,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20.
为了验证次贷危机下沪市和港市对深市影响的大小及变化的两个假说:沪市对深市的影响大于港市对深市的影响;港市沪市对深市的影响是时变的.采用2007年3月13日至2009年3月31日深圳成指、香港恒生指数和上证综指的日收盘价做分析,将收益与波动作为刻画股市信息的变量,并把深市受到的收益和波动冲击分解为来自自身的本地因素,来自沪市的区域因素和来自港市的世界因素,利用ARMAX-EG ARCH模型,对牛市、熊市时期沪市和港市收益对深市收益影响程度的变化进行了分阶段计量检验,结果均与假说相符.另外,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则从动态的角度进一步支持了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