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 0月 1 5 -1 8日在湖北武汉召开。会议由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和武汉大学主办 ,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承办。早在 2 1年前 ,武汉大学于 1 980年就成功地举办过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二届年会 ,当时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对会议非常重视 ,省委书记、省长亲临大会讲话 ,安排会议代表住在那时尚未对外开放的东湖宾馆 ,还在省委宴请代表中的资深学者专家 ,在拨乱反正之初 ,留下了“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美谈。武汉大学更上下一心 ,为办好会议作出了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是一个集体项目 ,丛书作者全部是武汉大学文学院的教师。他们的研究旨在以作家作品研究为基础而又超越作家作品研究 ,尽可能全面地观照中国古代文学流派 ,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在系统性和理论深度方面取得进展 ,为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成长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丛书作者对流派的界定及其特征 ,多有独到的认识或辨析。许多重大问题的生发求解 ,如流派的统系意识、盟主意识、风格意识 ,如玄学理想人格 ,如宫体诗派的文学史意义 ,如台阁体的合理性 ,如小说理论流派的再划分 ,如明清章回小说的流派风格 ,其结论笃实 ,又让人耳目一新 ,堪称实证考索和理论分析紧密结合的范例。丛书作者都有长时间的学术积累。他们分工合作时 ,既充分尊重个人兴趣 ,又注意整体的互相联系 ,这有助于文学研究流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江中云 《南都学坛》2006,26(3):67-69
文学流派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尽管具体的流派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作为全面观照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这一当前学界理应关注的诸多问题,如文学流派的类型与划分依据问题、文学流派研究的内涵问题、文学流派研究的拓展与深化问题等,其成果则是寥寥无几。而《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丛书(陈文新主编),则从理论环节、作品分析到整体审美规范的确立等,很适时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为该领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由此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向更高、更新、更切实际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对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和促进海峡两岸学术交流 ,推动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 ,在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的支持下 ,由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联合台湾淡江大学中国文学系发起筹备的“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2年 6月 2 2日至 2 3日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隆重举行。与会的五十位代表共交论文三十八篇 ,重点就中国的类书与丛书以及相关的文献学论题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关于类书与丛书的编纂史 ,缪荃孙曾在民国初年说 :“唐以来有类书 ,宋以来有丛书”。实…  相似文献   

5.
辽宁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葛晓音著《山水田园诗派研究》(国家“八五”期间重点出版项目“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丛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山水田园诗派的学术著作。它的问世,是对于古代文学流派研究的深化和突破。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该书清晰地勾勒了山水田园诗派的总体面貌,深入论证了这一诗派作为历史存在的依据。山水田园诗派是唐代的文学流派,在国内近四十年来出版发表的文学史著述中大都有所提及。但是,这个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作为流派的总体面貌和特征是什么,以及对后世诗歌创作有何影响等等问题,在葛著出版之前,都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峡地区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地域特色鲜明。三峡大学既定的办学特色之一是“三峡文化及旅游”。 2 0 0 3年 8月 ,学校在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少岚教授主持下 ,隆重推出《三峡文化研究丛书》第 1辑共 10种 ,由武汉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现刊发部分专家学者有关此丛书的笔谈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对“第二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研讨会”的综述 ;中国古代文学在高校文科教学与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高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化育功能。全国高校的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都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武汉大学陈文新教授主持编纂的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十八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共计1400万字,于2006年9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武汉大学等10多所高校30余位学者精诚合作,历时6年,才告完成。2006年11月29日至30日,“中国文学编年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和同济大学联合举办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理论研讨会” ,于 2 0 0 3年 1 1月 1~ 3日在同济大学召开。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作了题为“我国经济形势和收入分配问题”的专题报告 ,来自全国各地社会科学院研究机构和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 7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主题 ,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及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角度 ,对新型工业化道路、“三农”问题、经济…  相似文献   

10.
珞珈学人谱     
李中华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 944年 1 0月生 ,湖北随州人。 1 96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本科 ,后分配至鄂西北山区执教。1 978年重返珞珈山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学业 ,获硕士学位 ,并留校任教至今。 1 989年晋升副教授 ,1 997年评为教授 ,2 0 0 1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为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 ,李中华主要从事古代诗赋与文论的研究。 2 0余年来 ,他始终重视基本文学典籍的研读、整理与学术史的会通 ,力图从历史文化的层面探求古代文学与政治、宗教、民俗、社会心理的交互影响与作用 ,在深研…  相似文献   

11.
20 0 1年 9月 7日至 9月 9日 ,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湖北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熊十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熊十力全集》首发式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东亚、欧洲、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等地区 60余位老、青年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 40余篇 ,这些论文从多个角度对熊十力思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探讨。现综述如下 :(一 )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探讨熊十力思想的时代特点2 0世纪的中国 ,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领域都经历了根本性的变革。置身于时代之中 ,对时代之弊有着…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1月11日至15日,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武汉大学文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武汉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台湾地区及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等海内外近80所高校200余位学者与会,大会收到会议论文共计170余篇。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日本神奈川大学校长辅佐(助理)铃木阳一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天瑜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霖教授等应邀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研讨会开幕式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新先生主持。  相似文献   

13.
一部发展我国国际组织法学的力作──评梁西新著《国际组织法》曾令良梁西教授新著《国际组织法》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以“国际法系列丛书”、“武汉大学学术丛书”和“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三种版本出版发行了!这是一部发展我国国际组织法的力作。概括起来有如下五大特色:...  相似文献   

14.
<正>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以及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辽宁省古代文学学会、中国武侠文学学会、武汉大学明清文学研究所、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与辽东学院师范学院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10月20日至21日在辽宁省丹东市召开,来自中国大陆、日本等地的专家学者近50余人与会。在介绍省内外与会学者后,四川师范大学博  相似文献   

15.
20 0 0年的中国文艺理论 ,正处在一个困境与机遇互相交织的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大众文化的围困 ,使得文学及文艺理论的生存状况日渐窘迫 ,部分理论研究者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彷徨与焦虑之中。但与此同时 ,理论界涌现出的一大批引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却为 2 0世纪文艺理论划上了一个无愧于时代的句号。   一、引领风骚的“文化研究”90年代以来 ,文艺理论的文化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仅就 2 0 0 0年而言 ,文化研究丛书、文化研究专刊、文化研究专著纷纷问世。例如 ,金元浦主编的“当代文化批评丛书” ,其中包括陈晓明的《移动的边界 :多元文…  相似文献   

16.
梁西教授新著《国际组织法》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以“国际法系列丛书”、“武汉大学学术丛书”和“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三种版本出版发行了!这是一部发展我国国际组织法的力作。概括起来有如下五大特色:一、博采欧美学者之长,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组织法学体系国际组织法学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的一个年轻的学科。作者在构架中国国际组织法学体系的研究中,既肯定和吸收欧美学者的长处,但又去粗取精,力求有所发展。《现代国际组织》及其增订版《国际组织法》,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之初古代文论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注重基础文献和不断追求理论进步的两大传统;探讨传统文论发展在20世纪里“再生”模式的衰竭和“嫁接”模式的生新,把20世纪现代文学理论纳入到中国文论自古至今的发展流程中去,就《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丛书》思考了传统文论的转换和“再生”动力的激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里,流派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许多这方面的问题,由于尚未展开充分的讨论,彼此意见没能及时交流,理解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分歧;另外,古代学者关于流派的研究成果,也未得到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的发掘,其应有的科学价值自然也没尽可能地体现出来。这种状况,对于古代文学理论乃至中国文学史的建设,不能不说是个缺憾,因此,古代文学流派的研究,须得进一步加强。本文仅就我国古代文学流派的特征与研究,谈点粗  相似文献   

19.
人们往往以“诗的国度”来赞誉和强调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实际上 ,散文这种文学样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一点也不亚于诗歌。较之诗歌而言 ,其产生时间更早 ,使用范围更广 ,实用价值更大。然而在我国古代文学研究中 ,有关古代散文的研究著作与有关古代诗歌的研究著作相比 ,数量要少得多 ,从一定程度上显示上了现代学术界重“诗”轻“文”的倾向。显然 ,这种情况与中国古代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实际地位是很不相称的。近读张斌荣博士的新著《西汉散文的文化阐释》(中国文联出版社 2 0 0 0年 4月出版 ) ,眼前为之一亮 ,深感本书文…  相似文献   

20.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 0 0 4年 2月 8日至 1 0日在北京召开 ,来自全国社科规划办、教育部社政司、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 2 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处长郝立新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首席专家刘大椿教授主持。研讨会集中了政府部门、科研管理部门专家、学者关于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问题的意见 ,同时启动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这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