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立法、法律适用的过程是与人民群众心相通、理相同、情相连的过程,离不开“常识、常理、常情”的指导。“常识、常理、常情”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人与人相处的、至今没有被证明是错误的基本道理、行为准则。“常识、常理、常情”既是一种法治观,也是一种指导培养法学人才基本方向的法学教育观。坚持“常识、常理、常情”的教育观,法学高等教育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促进社会和谐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2.
运用刑法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位一体的立体思维模式对陈忠林教授提出的以"常理、常识、常情"为灵魂的法治观进行了解读,并得出粗浅的结论:它是科学建构中国刑事法律制度的一条重要思想路径,值得理论界和实务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要求法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唯法至上,公正无私,但社会生活千变万化,法律文本又存在不确定性、滞后性、不周延性等缺陷,这就要求法官履职时在法治前提下对法律加以灵活运用,对社会风俗习惯予以认可,以常情常理度世人世事.  相似文献   

4.
民间法和刑法并非水火不容的“敌手”,而是在本质、内容和机能方面存在紧密联系的“伙伴”。由于罪刑法定原则已经实现了从绝对到相对的过度,故现代的罪刑法定原则不仅不是民间法融入刑法的障碍,反而成为了民间法融入刑法的根据。从近年来日盛的比较研究视角看,民间法也早已以“一般标准”的面貌步入刑法之中。反观我国,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过程中必须坚守常情常理常识的底线,而常情、常理、常识的判断也应坚持一般人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法治作为一个历史概念,既具有普适性,又具有地方性。对源自西方的法治概念作中国情势解读,它在组成形态上包含私法之治、私法的公法之治、公法之治三部分。法治视野下的行政体制改革的使命,实质上就是要在行政领域实现行政法治;作为互动的另一面,行政体制改革应当从观念变革和法律制度完善两个方面对法治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6.
论刑民界限的公众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民界限之公众认同可以增进刑民界限与公民预期的一致性,避免违背公意之立法,增加公民行为的预测可能性,是一种保证刑民界限正当性的行之有效的举措.刑民界限的公众认同具有中外历史文化传统,其内涵是立法须符合常识、常理和常情,其实现表现在立法环节和司法环节,均需依据公意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7.
会计活动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涉及到各种利益关系。而会计良心作为会计活动的道德底线,是会计行为的调节器,也是市场经济秩序良好运行的道义保证。企业的会计良心和会计师的职业良心构成了会计良心的二元结构。当下,必须通过开展会计专业伦理教育培育会计良心。  相似文献   

8.
希腊悲剧《安提戈涅》揭示出:刑法规范一旦与人之常情冲突并"绝对"执行,将导致更多的惩罚并遭到百姓的反对,不仅给当事人和其他人带来不幸、痛苦,还会给国家造成灾难。因而这部悲剧亦可解读为刑法的悲剧。安提戈涅以常情对刑法的反抗行动具有正当性,她的死亡悲剧乃刑法之悲剧。刑法悲剧的审美意蕴在于,它闪烁着人性的永恒光辉,展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及矛盾,解说了"什么是刑法"的形而上学问题。只有用良心联结刑法与常情,才能赢得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天寒地冻,人之常情是希望风和日丽,而自居易笔下的卖炭翁,虽然“可怜身上衣正单”,但是却“心忧炭贱愿天寒”,在这里作者通过人物反常的心理,反映的却是下层人民悲惨的生活和黑暗社会的现实,让我们从中读到了卖炭翁的无奈。这里作者实际上是运用了“反常法”的作文技巧。我们所说的“常”,是指常情、常理,就是读者心目中所习惯之情,熟悉之理。“反常”,就是置读者心目中的常情、常理于不顾,反其道而行之。  相似文献   

10.
希腊悲剧<安提戈涅>揭示出:刑法规范一旦与人之常情冲突并"绝对"执行,将导致更多的惩罚并遭到百姓的反对,不仅给当事人和其他人带来不幸、痛苦,还会给国家造成灾难.因而这部悲剧亦可解读为刑法的悲剧.安提戈涅以常情对刑法的反抗行动具有正当性,她的死亡悲剧乃刑法之悲剧.刑法悲剧的审美意蕴在于,它闪烁着人性的永恒光辉,展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及矛盾,解说了"什么是刑法"的形而上学问题.只有用良心联结刑法与常情,才能赢得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1.
良心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培育公民的道德良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培育公民道德良心的基础和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培育公民道德良心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是培育公民道德良心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法治乃法律之统治,它与法律、正义、权力、民主等因素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法治也愈加文明理性。现代社会的法治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它是法律之治、正义之治、限权之治与民主之治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完美法治     
描述并批判三种不完善的法治概念的通行表述:法治即对抗政府强制性威权之盾(戴西的观点);法治即更高正义法规则之治;法治即规则之治或规则之法.尝试给出了法治概念更"全面"的说明:两种不完美的法治模式(高压法治和法外法治)和"完美法治",即法律作为自发行动之终极动因.完美法治要求法律的存在或法律的概念要与作为自觉行为根本动因的法律以及法治的状况共同存在相一致.每种观点的核心原则将予以介绍、评议,进而适用到国际环境中.  相似文献   

14.
与其说张中行是国学大师,是哲学家,不如说他是守护常识的睿智老人。他所守护的是常人的常情与常识,是文学和学术的常识。通过其著作,他区分了两个层次的常情和常识:一是作为第一天性的天命之性(食色等),二是作为如何对待天命之性的文化习俗(第二天性)。前者只能顺,后者则必须加以反思。因为人类文化常常有违反常识的乌托邦冲动,这种乌托邦冲动又往往以未来的理想来牺牲常人眼前的常情。在乌托邦盛行的20世纪,张中行对常识的守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公民道德教育中的良心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心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范畴,也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观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有良心”来赞誉某人的道德行为,用“没良心”去谴责某人的非道德行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民道德教育,一定要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的良心观,培养从业者高尚的职业良心,唤起每个公民负责任、讲道义的公共良心。  相似文献   

16.
良心在卢梭伦理思想中占有独特地位。卢梭认为,伦理学的任务就是在研究人的基础上指导人怎样做人。人性中有两个基本因素:欲念和理性。单方面的理性或情感都不能成为衡量善恶的尺度。衡量善恶的尺度是良心,良心是人们在社会中通过感觉和理性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只有改革社会制度,实行自然教育,建立自然宗教,才能造就道德新人,发挥人们内在良心的作用。从历史上看,卢梭的良心观对他之后的思想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成为当务之急。当前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不够、教育从业者法治素养偏低和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等问题。要提高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在课程设计方面将法治教育嵌入思想政治、创新创业和就业实践课程中,以普及法治常识推动法治意识生成;在校园文化营造方面推进学生事务管理的法治化和校园法律服务的专业化,促成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增进,从而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8.
廉政与法治都重在防止权力滥用、控制权力腐败,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因而应将两者贯通起来,形成互动,以求一箭双雕、事半功倍之效。法治建设必须把廉政作为一项基本任务、一个基本标尺,努力打赢廉政这场硬仗、大仗,无廉政则无法治。为此,要将廉政贯穿于法治建设的始终,坚决反对立法腐败、执法腐败、司法腐败,以及普法教育、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中的腐败。  相似文献   

19.
论教育良心     
教育良心是教师在履行教育职责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首先责任感和首先控制与评价能力,是教师履行职业道德要求,开展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内在精神因素,教师应重视教育良心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法治的评价标准众说纷纭,明确其标准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意义,应将良法之治、法律至上、法律平等、司法独立作为其评价标准。具言之,良法之治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法律至上要求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法律平等要求权利义务一致、平等保护、反对特权,司法独立要求司法权只服从于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