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王韬特殊的经历,使他有幸成为近代中国最早的学贯中西的学者、著名政论家和早期改良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面对西力、西学东渐这千年未有的时代变局,王韬呼吁变法自强,试图通过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发展民族工商业,兴学育才,改良政治,从而达到“借法以自强”的目的。王韬的变法自强思想,迄今仍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4.
1862年之前的王韬,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其重民思想依然属于传统民本思想特别是明清之际民本思想的范畴。1862年之后,王韬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开始向近代转化,其重民思想具有了新的内涵。而从其重民观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在萌发时便具有的不同于西方的特点。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王韬不可能比其同时代人走得更远。即使如此,其重民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史上仍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严芸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Z2)
王韬是近代首批国人自办报刊创办者当中的佼佼者,也是我国近代较早地具有办报思想的人.他在香港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报刊之一《循环日报》。在《循环日报》长期的报馆生涯中,王韬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办报思想。他的办报思想和他所开拓的报刊政论文体,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月异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明清的思想家们对妇女的肯定与尊重并没有从根本上背离儒家的传统思想,仍然是对男权社会的维护。而王韬由于较多的接触西学、游历过西方,他在文言小说中表现的妇女观具有近代意识,通过他所塑造的中国女性形象、异国女性形象、男性形象可以看出他的妇女观是基于男女平等,主张妇女有所作为,尊重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提倡一夫一妻,是对男权社会的大胆挑战。 相似文献
7.
中西合璧的知识结构、译书西馆的工作经历、捷足先登的西游阅历,使王韬形成了"地球合一"的世界观念,衍生出了内外互通的对外传播思想,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外传播策略。他主张通过创办西文报刊、遣使西国等对外传播活动使中国在中外交涉中占据主动地位,向西方社会传播中国的真实情况,树立中国形象。王韬对外传播思想无疑超前于他所在的时代,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雪娇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5):30-33
作为近代早期改良派的代表人物,王韬及其思想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倍受关注的研究对象,从对其生平履历的考察和生卒年的确认,到对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小说、办报等思想的梳理,直至对其思想的综合评价与定位,学界对于王韬的研究已经值得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恪守“重农抑商”的准则。早期接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教育的王韬在1862年之前也持此观点。但由于他的旅英、旅日的特殊经历,促使他的思想发生变化,产生了重商主义思想。他的重商思想是对英国重商主义的继承,王韬还根据当时的国情提出了“重商”的对策。他的重商思想对近代中国人传统商业观念的改变及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任贤兵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3):54-57
王韬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首倡"恃商为国本",主张学习西方,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真正揭开了批判封建传统经济思想的序幕.兴利是王韬经济思想的中心议题,他主张通过国佐工商的途径实现全面兴利,并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主张.他强调"利权归我",强烈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相似文献
11.
姜朝晖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5):40-43
本文论述了早期维新派中西杂糅的民本思想体系:围绕着通下情这一专制政治下的传统命题,他们以西方的议院制、选举制和日报开启了体制内外民众参政议政的渠道。这种新民本思想通过将西方政治制度加以民本化改造,弥补了传统民本思想在制度建设方面的不足,并且客观上为民主思想的传播做了铺垫。但是由于新民本思想的外源性成因,它对西学的吸收带有功利性和工具性特征,所以总体上它没有突破旧民本思想的逻辑框架,具有保守性;它中西比附的论证方式也是利弊参半,民本思想的发展和民主思想的传播都因此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2.
重评王韬的新闻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新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5):92-96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王韬的新闻思想 :广见闻求通变的报刊功能观 ;论时事抒胸臆的报刊政论观 ;有道德通古今的新闻人才观。这些理论在中国人办报之初 ,提高了人们对报纸作用的认识 ,开创了中国新闻界“文人论政”的优良传统 ,促进了新闻从业人员对自身道德和才能的修养 ,在中国新闻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袁新洁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2):242-246
王韬是我国维新运动兴起前最重要的新闻思想家,他集办报实践家与学者于一身,站在中西汇通的角度上,全面阐述了对新闻事业的认识,对中国新闻思想的奠基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了维新思想家们的办报理念及办报实践.文章拟以<循环日报>为例,对王韬的报刊思想作简要的评析:一是"四方通达"的新闻功能观;二是"立言求变"的新闻政论观;三是"通才"的新闻人才观:四是"华人资本、华人操权"的新闻舆论主权观等. 相似文献
15.
曹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14-117
学界一般认为老子具有"法律虚无观","反对一切人定法"。其实老子反对的只是当时人定的恶法,而非一切人为制定的法律制度。老子在反对诸多人定法的弊端,批判当时法律现实的同时,还对人定法的建制,有着一系列精辟的见解和主张。 相似文献
16.
17.
李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的形成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发展而来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划分为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三个时期,其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的形成发生于第三时期,形成的标志是其这一时期的巨著《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法律观的转变在逻辑上的集结点是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也就是说,马克思对法的探讨一直都与其对人的本质的探讨紧密相关。当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产生转变时,马克思对法的本质的认识也发生着几乎完全相同的转变。这种情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马克思始终把人看作社会关系的凝聚点。当他认识到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又进一步从社会关系中分解出生产关系这一基本关系时,他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8.
王艳玲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25-28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在前所未有的大变局面前,致力于融合中西文化,构建了一种崭新的文明观。这种新文明观主张中西合壁,新旧兼顾,综合各种异质文化的精华,用调和主义来建设新文化;力图在保留中国文化原质的基础上吸取西学中一切有价值的成份,以适应国情与时代的需要,在总体上突破了“中体西用”的窠臼,具有全面的社会启蒙性质。基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这种新文明观也表现出浓厚的托古改制色彩,反映了维新派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现实与历史的冲突、缺乏独立人格的弊病及实用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郭炯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4):65-67
在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体系中始终贯穿着一条基本线索———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邓小平同志在对依法治国的思考中,论述了党与法的关系,党的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关系,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权威观。 相似文献
20.
论王韬新闻言论的思想内容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艺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82-86
以近年新发现的历史资料为根据 ,论述了王韬报刊新闻言论的内容和特征。王韬的新闻言论针对我国当时所处的危机形势 ,最先发出变法自强的主张 ,强调报刊要参与现实问题 ,走出了国人办报的第一步 ,奠定了他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 ,王韬以全新的思想意识 ,一扫当时报坛的沉闷僵化之风 ,创造出的适合表达崭新思想内容的报刊政论文体 ,对我国后来报刊新闻言论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