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相互促进,经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茂名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建设和谐社会,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努力实现“四个新突破”:重化工业发展要有新突破、农副产品保鲜加工要有新突破、矿产资源开发要有新突破、旅游资源开发要有新突破,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夯实和谐茂名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我们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历史经验,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本文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历史必然性、深刻内涵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措施,切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认识上成为全体公民的共识,在行为上成为整个社会的准则。从而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夯实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夯实和谐社会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面对新形势下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必须建立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在职工群众利益的表达维护机制、劳动关系监督机制、价值引导机制和利益冲突化解机制方面,进一步深入探索,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认真对待共和国--关于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共和国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其生命在于融入公民的生活。共和国不是一种没有实际意义的政治符号,它不仅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更是一种需要我们加以认真对待的政治价值体系与政治生活方式。共和意味着承认人与人之间具有相互依赖性和包容性,能够在和平的状态中共同生活。共和精神的实质是对生命的敬畏、对平等权利的尊重和对多样价值的包容。共和国是通过公共权力来实现共和的政治组织形式,它建立在平等的公民身份基础上。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原则是平等、参与和分享,意味着社会公众能够通过民主与法治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只有在国家尊重、保护与善待公民的前提下,公民才会认真对待规则、公共事务与政治共同体,形成守法、参与和分享的生活方式,养成理解、尊重与爱戴共和国的良好社会风尚。认真对待共和国,就是要尽心尽力地维护共和国的统一性与长治久安。维护共和国,就是维护我们的政治共同体,维护公民平等协商与合作共享的生活方式,维护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5.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这一全新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谐社会应该说是我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律性探索,表明我党对社会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作者在科学准确地把握和谐社会内涵的基础上,讨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之路。 相似文献
6.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更是根据世界和中国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它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体现着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从辩证法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谐社会以矛盾为前提,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谐社会以"度"为界限,构建和谐社会要探索和掌握社会和谐的"度";和谐社会以辩证的否定为动力,构建和谐社会要把辩证的否定作为基本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简要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德州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对如何加强从医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适应和谐社会的建设提出三点建议:①切实按新的医学模式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从更高层次上关注人的健康,抓住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②培养"一专多能"的医务工作者,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适用的医学人才,抓住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③培养具有革命人道主义和崇高职业道德的医务工作者,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攻克和谐社会建设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能否谋划和解决好“三农”问题,对构建茂名农村和谐社会有着深层次的意义。在构建和谐茂名的总体目标下,构建茂名农村和谐社会,应切实抓好七方面工作:确立新形势下茂名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创造宽松环境;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供社会公共保障; 努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建设好解决“三农”问题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加强和改善党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0.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性功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和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其必然选择;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其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和谐的社会自然是一个稳定的、有秩序的社会.社会的稳定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一个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并不是直接影响这个社会的稳定的,只有在一些特定条件逐步递进并不断强化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导致一个社会的不稳定;我们认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就是社会中生活在各种不同组织中成员的和谐,当我们比较清楚地了解了造成一个组织团结的机制、条件和过程的时候,我们就向和谐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2.
关于和谐社会辩证性规定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作为一个辩证性的范畴,是指社会发展的一种状态.和谐相对于斗争存在,在不断解决冲突和斗争中生成,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便是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对立性和同一性作为矛盾的两种根本属性,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充分考虑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的复杂性,采取正确的方式加以解决.矛盾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和不平衡性,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坚持方法上的具体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概括说来,主要有四个方面: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来源;西方关于社会发展的相关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借鉴意义;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的生长土壤。 相似文献
14.
杨晓捷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6):36-3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力量。剥削现象的存在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它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其产生、发展和消亡都有它自身规律性。同时,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客观存在的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剥削关系,充分发挥剥削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从而实现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当从打牢利益基础、提升引领能力、拓展方法途径、强化主体建设等方面,加强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建设,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 相似文献
16.
朴明珠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2):5-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和崭新课题。通过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探析以及对当前社会“不和谐”现象的思考,深入探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18.
19.
蒋述卓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4):1-6
本文对侨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提出把握侨校党的工作定位、"度"与"权"的界限非常重要.在理论上说,社会主义华侨学校与我国其他高等学校一样,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同样是学校各项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保证并善于将党的工作渗透融合到行政工作之中.在实践上则以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新体系、新机制、新载体为契机,提高侨校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的建设,既需要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又需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保障,还需要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作依据.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理论.只有建立在科学的国家理论基础上的和谐社会,才能稳固,才能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