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以广东珠三角地区的独特女性群体"自梳女"的居所"冰玉堂"为线索,从"自梳女"的住所着手,侧面剖析自梳女文化,从另一个角度探讨自梳女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梳女的"婚嫁"象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献记载古代广东地区盛行女子“临嫁始髻”、男子“临娶始冠”的风俗 ,因此“盘头梳髻”成为婚嫁的必经仪式。 19世纪中期以后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抗婚拒嫁的女性群体。该群体成员通过特别的盘髻仪式以宣誓独身终老 ,这种仪式被称为“自梳”或“梳起” ,经过这种仪式的独身女性被称为“自梳女”。本文运用象征人类学有关理论 ,分析自梳女文化符号的婚嫁象征。这种婚嫁象征对内部成员具有约束、警示的作用 ,对外部群体具有告知其“已婚”身份的效用 ,一方面使她们避免与主流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以求得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 ,可以满足自身心理和生理的需求 ,有助于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自梳女的"婚嫁"象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时女子盘髻是婚嫁的符号,自梳是自己将头发盘起以宣誓不嫁的仪式,也是拒绝出嫁而采用婚嫁的象征,是自梳女通过这种符号对外部世界及其变化进行的自我调适;自梳女之所以得到社会认可,并有别于现代社会的女单身者,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具有"婚嫁"象征,这种象征使自梳女可以在独身和结婚矛盾的煎熬中寻求解脱.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价值在于照顾公婆、生儿育女,女性角色是贤妻(媳)良母。然而,近代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妇女有的采用“自梳”方式,终生不婚;有的出嫁后“不落夫家”,拒绝与丈夫同居,从而向儒家正统的女性观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5.
从新出唐代碑铭论“羊同”与“女国”之地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出唐代碑铭论“羊同”与“女国”之地望霍巍研究古代西藏西部的历史,难免要碰到史籍中所记载的“羊同”与“女国”等问题。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新出的考古材料,对此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一、大羊同与小羊同关干“羊同”,汉文史书中有“大羊同”、“小羊同...  相似文献   

6.
《下女夫词》是唐时敦煌地区民众在举行婚礼时所唱的歌词。敦煌遗书有《下女夫词》八件,记载了当时婚仪的“下女夫”之俗。女夫即“女之夫”,通称女婿。但是对“下”的含义,学术界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元代“女直”和“女真”之称为同一所指,“女直”之称当是对辽代叫法的沿袭。元代文献中出现的“女直水达达”、“水达达女直”皆是指女真中的水达达部。水达达之称源于金代的兀的改,但元代水达达所指并不能等同于金代的兀的改。水达达不能包括兀者、乞列迷、吉列迷等部族。  相似文献   

8.
正在旧社会,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曾盛行"自梳女"与"不落家"一类消极抵抗封建婚姻的习俗。这块富饶的鱼米之乡,妇女多从事养蚕、种桑、缫丝、纺织、刺绣等业,经济能够独立,无须依附丈夫生活。她们知道,一旦结婚,沉重的夫权枷锁就会压得她们喘不过气来,如果遇到恶婆毒姑,长舌妯娌,那就更加难于安生。正如一首儿歌的哀叹:"鸡公仔,尾弯弯,做人媳妇实艰难。早上起身都话晏(晚),眼泪唔干入下间(厨房)。下间有个冬瓜仔,问过老爷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义释“女孟获”文/陶朱问解放初期,曾有一场严重威胁新生人民政权的匪患风起,人民解放军出动140个师开赴新战场,历时4年,相当于又打了一个“解放战争”,才将匪焰扑灭下去。在当年的匪队中,曾有一位引人注目的女匪首,因其美艳逼人,善使双枪,加之所涉案...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江永县红艳“女书”馆正式开业,“女书”工艺产品首次走向市场。馆内集“女书”特色的字画、图案、刺绣、编织、雕刻、安装设计、书法等三千余件作品展览和销售于一体,产品内容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女书馆所有的产品均把妇女文字——“女书”绣在手绢或编织上,描  相似文献   

11.
壮族原始的数概念为“一二五”模式,其中“一”〔deu(24),n(((33)〕和“二”〔so:((24)〕源于男根和女阴;“五”源于“张开五指的手”〔a(55)〕,义为“多”“全部”。这不但合乎原始思维的模式,而且有语音上的根据。后来,由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壮族的基数词从一发展到十,形成一整套借汉语词,同时保留原来的“一、二、五”民族语。由于原始模式中的“多”与“五”对应,所以壮语基数词中缺少“三”“四”,便借用汉语词补缺。  相似文献   

12.
雪域高原的女“当家”袁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西藏干部人数还十分少。1959年民主改革初期,以藏族干部为主体的西藏干部队伍也才有2700多人,而女干部比例几乎还是个空白。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西藏100多万妇女中,出现了第一批女法官、女检察官和...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女真一名有许多不同的别称,如“女直”、“女质”、“朱里真”、“朱里扯特”、“主儿彻惕”、“拙尔察歹”、“珠申”等。考其起源,很可能都是来自不同语言的音译。如“珠申”乃是由满语转译而来。而“女直”、“女质”等写法又有避讳之说。的确,根据不同民族的古代历史文献记载,女真这一族名的音译差别可能很大,如根据古波斯文献中“女真”一词的发音可记载为“朱尔哲”,根据马可·波罗发表于十三世纪的  相似文献   

14.
开拓创新 她让侗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女莫嫁古冲坡,嫁了也是受罪多,山上只有茅草窝,山下只有泥水喝。”  相似文献   

15.
开拓创新 她让侗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女莫嫁古冲坡,嫁了也是受罪多,山上只有茅草窝,山下只有泥水喝。”  相似文献   

16.
刘铁军 《中国民族》2010,(10):53-55
作为甘肃省人口较少民族东乡族的第一位女作家,冯岩不仅对民族文化情有独钟,还对中国“花儿”格外关注,同时对“办报育人”倾心倾力。冯岩的文学成就曾得到省内外许多知名评论家、文学前辈们的褒奖和肯定,她与汪玉良、马自祥三人一起被称为“东乡族文学的三驾马车”。不久前,她的散文集《西部之恋》荣获甘肃少数民族文学一等奖。  相似文献   

17.
肖枞 《民族论坛》2011,(4):10-11
从2008年开始,“80后”这一彰显青春和活力的年轻群体出现在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名单中。进入2011年,他们开始正步迈入“三十而立”的年岁,不再稚嫩,不再胆怯。在今年两会上,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的80后少数民族女代表轻而易举就捕获了媒体的眼光。  相似文献   

18.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丁玲1983年,在她获得“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后,本刊曾以《女“财神”李桂莲》为题报道过。在荆棘丛生的“取财”路上,女“财神”虔诚地记住作家丁玲的话:“人,只要有一种信念……”女“财神”在不断地显着“仙”气“灵”气……不知谁说:“给她修一座‘财神’庙!”  相似文献   

19.
一、“花儿”发展的渊源 《诗经》之后,历朝历代多有搜民风之尚,一为反映底层民生、疾苦,二为通主事者视路,察情知变,三为养士子悯民之情、壮报国之志,意义深远,不言而喻。早在明代诗人高洪④就有“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之旬。在清朝时临洮诗人吴镇在他的组诗《我忆临洮好》中有“花儿饶比兴,番女亦风流”之句,番女,即今日藏族女子。可见花儿当时在民问族际、区域范围已广为流传,古之文人骚客亦知其声动人,但终因其词句太过生活化、方言化、登不得殿堂,专为此著书立说者,至今未见。目前流传下来的花儿早期段子,多为长者口述言传。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横空出世,令无数读者“几回掩卷哭曹侯”,致使接续者不绝如缕。其中于清代光绪三年(1877年)出版的续书《红楼梦影》,在历经百余年沧海桑田的世事变幻之后,终于向世人揭开这样一个谜底:她的作者就是名噪晚清词坛的满族女词人顾太清,这位旷代才女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小说家。《红楼梦影》共二十四回,13万字,每回前题“西湖散人撰”,扉页题为“云搓外史新编”,卷首有咸丰十一年(1861年)西湖散人撰写的《红楼梦影序》。八十年代末期,有学者撰文考证云搓外史与顾太清实为一人,但终因考证者未能亲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