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钟祥财 《社会科学》2013,(9):126-137
在各种经济学方法论中,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方法论具有基础性意义。基于这种经济学方法论的视角,可以发现经济思想史上各种观点的内在联系和根本规定,进而勾勒出经济思想史的谱系。这一谱系预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当下任务和未来难题:如何在常态的条件下,实现由整体主义方法论的思想惯性向个人主义方法论的转型;如何在遇到巨大的不确定风险,需要采取集体行动的时候,启动由个人主义方法论向整体主义方法论的应用,并防止这种应用形成一种后续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2.
养民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上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命题,在这一问题上,基于经济思想和经济学的不同方法论,各种主张在行为主体和实施政策等方面的差异很大,但都有着内在的逻辑性.史料表明,方法论整体主义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它在古代具有自我加强的特点,在近代则带有工具理性的色彩;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影响较小,但一直存在,并未断绝.这显示出在中国发展现代市场经济有着思想文化上的基因和气脉,但实现经济思想和经济学方法论上的兼容和转型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制度分析的方法论包括新制度学派的个人主义方法、老制度学派的整体主义方法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唯物辩证法三种范式.个人主义方法和整体主义方法是两种截然对立的方法论体系,它们在制度研究中对个体与整体、个人与制度之间关系的分析各执一端,都带有明显的片面性.这两种方法论本质都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思维基础上的分析方法.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制度分析方法则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唯物辩证法,它从根本上克服了个人主义方法论和整体主义方法论的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思维的缺陷,科学揭示了个体与整体、个人与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机制,因而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哈耶克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基本内涵及其认知经验基础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原子主义"与哈耶克的"方法论个人主义"有根本区别.哈耶克方法论个人主义是一种以个体"互动-关系"为基本内涵的方法论个人主义,并在其经济学思想中有体现.基于哈耶克的《感觉的秩序》,阐明哈耶克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微观经验基础来源以及被后续经验学科证实的相关观点,总结哈耶克方法论个人主义及其认知(心智)理论与当代经济学关于个体心智和行为调整的各种跨学科研究之间可能需要深入探讨的几方面问题,以进一步廓清国内学界在该问题上仍可能存在的模糊认识,补充对《感觉的秩序》的相关研究,有利于国内经济学跨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无疑是当今最令人瞩目的经济学分支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已经渐进地融入主流经济学。追根溯源,它是对德国历史学派、美国制度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新、老制度经济学派都把制度纳入其研究对象,但到目前为止,它们在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却迥然不同。新、老制度经济学的共性在于,都对正统经济学持批判态度,其基本方法论都是多种"主义"的融合。老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是历史主义、本能主义、进化主义、实用主义、集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融合,还包括个体主义的成分;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是制度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融合,又受到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影响乃至有回归进化主义的倾向。新制度经济学,宛如一个大集合或是大熔炉,集众家之长,把利己的东西都融合在一起,可称得上是各种经济学派的融合体。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和理论假设与主流经济学趋同是它兴起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在学术领域内独树一帜,主要是由其经济学方法论使然.他们的经济学方法论主要包括如下观点:极端的个人主义,激进的主观主义,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解释学的倾向,坚持因果发生的本质主义,坚持方法论的实在论,后期向演化经济学转向.这些特点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使得他们在看待经济问题时不同于主流经济学,并使自己沦为异端.由于他们拒绝数理模型,也使得他们难以进入主流经济学的视野之内,从而失去发扬光大自己学术观点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效率作为波斯纳主流法经济学的核心价值,其最基本的理论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经验的、渐进的传统,以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假定为基础,建立了对个人思想与行为法经济分析的研究进路.但波斯纳效率的个人主义假定,因存在着研究范式转换领域的适用性障碍、分析的逻辑性困境及价值方法论上的片面性,导致了波斯纳法经济分析的缺陷与不足.各种非主流法经济学对这种缺陷与不足进行了修正与超越,从而推进了法经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一直存在着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的争论,但它们各自都存在着困境和局限。马克思既批判方法论整体主义,又批判方法论个人主义。马克思超越方法论对立的方法论特征——解释学循环原则、历史性原则、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实践的能动与受动相统一的原则——对于我们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孙中山的经济思想中,传统因素大致以四种情况出现:思想来源、批评对象、客观史实和比较案例。已有的中国经济思想史论著重点分析孙中山对大同、养民和洪秀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肯定其经济思想的进步性。引入经济学方法论的视角,通过对孙中山经济思想中的传统因素的整体考察,可以揭示孙中山思想的整体主义方法论特点。由于社会经济无法完全避免不确定性造成的风险,集体行动今后仍然需要,但在常态情况下,理性的个人行动更具有效率。尽管是缓慢的,由分散的个人行动构成的社会演进对人类理想的接近更可靠,更可预期。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学方法论的歧见可以持续,但孙中山经济思想的历史性和它的进步性一样,是清晰可见的。  相似文献   

10.
公共选择学派将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及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运用到政治学研究,拓展了研究的视野,促进了经济学与政治学的再次融合.通过对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方法论集体主义、方法论个人主义与价值观个人主义的比较研究,可以更为清楚地认识方法论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优缺点,以及公共选择学派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