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友庭 《社会》2008,28(4):126-147
面对污名化及其制度性排斥的社会情境,流动人口群体应当在社会互动和关系纽带基础上,形成以城市适应为中心的集体化应对策略来化解新环境的生存风险;同时这种日常生活实践化的集体关系网络关系到社区结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社区的发展实践。笔者通过分析一个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社区实践过程,肯定了流动人口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能动性,从同化适应策略、关系性适应策略到发展性适应策略,不同时期的城市适应形态显示了流动人口面对污名化情境的自主选择性,并由此带来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社区整体结构变迁。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人口也在大规模流动,很多城市形成了城乡接合部。城乡接合部往往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聚居区,同时也是城市扩展的最前沿,集中了城市化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如何创新社会管理,妥善解决城乡接合部的一系列特殊难题,北京丰台区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曹洋 《社会工作》2012,(10):67-70
随着流动人口向北京的持续流入和在京时间的延长,给城市的资源承载带来压力的同时,流动人口自身也面临一系列传统的社会管理无法解决的问题。基于流动人口面临的迫切需求,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来应对流动人口在城市稳定居住、稳定生活、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利益诉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1991,(9)
1988年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沈阳、西安、重庆八大城市的流动人口日均规模合计近600万人,相当于1987年武汉市常住人口总量。由于流动人口的增长,使这些城市实际容纳的人口超出常住人口总和的10%左右,达到7400万人。上海是目前八个城市中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1988年140.8万人,以下依次是广州(117万人)、北京(111.9万人)、天津(110万人)、成都(53万人)、西安(50万人)、沈阳(50万人)、武汉(30万人)。在1981~1988年7年间,这八个城市的流动人口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尤其自1984年以后,各城市流动人口的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据统计,1984年至1988年以下五城市的流动人口的增长幅度分别为:北京48%、天津2.7倍、上海1倍、广州1.3倍、沈阳2.5倍。五城市流动人口总量合计由250万人上升到536万人,增长幅度达114%。流动人口在短短几年形成了庞大的群体,成为大城市人口变动中最活跃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基于一项对北京城中村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流动人口在工作生活中"被歧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劳动获得较低、有拖欠工资等经历的流动人口更易感到"被歧视";签订劳动合同但实际劳动过程中难以保障的流动人口反而容易感到"被歧视";城市生活年限越长,流动人口越容易感受到"被歧视",与本地人交往增多并不会对"被歧视"弱化产生显著影响;与传统媒介相比,生活中使用互联网的流动人口不易感到"被歧视".可以看出,在当前的特大城市北京,脱离流动人口自身能力品质的歧视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保障社会报酬非差别性获得的制度完善依然重要;另一方面,通过改善"非表层"的社会交往关系、使用大众传媒等方式推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是在制度完善之外解决歧视问题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1-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北京流动人口结构性特征变化情况.主要发现:在京流动人口文化素质总体较低,家庭化流动趋势明显;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但就业质量不高,收入与消费处于中低组别和低组别;六成以上选择租住私房,在缺失劳动合同保障前提下,社会保险参保率仅为三成左右;农业户口占六成多且河北、河南、山东是主要流出地省份;中间阶层"空心化"特征明显.在京流动人口存在结构性问题的根源是北京产业结构质量不高,因此提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轴、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为主线、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为导向、以"四个中心"建设为聚焦的治理"大城市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近,北京市城市问题专家完成了一项题为《北京市户籍制度改革与人口规模调控研究》的研究,其核心观点除了对北京外来人口发展形势作出理性的判断外,更指出了未来北京外来人口治理韵方向,即由“控制性管理”向“服务性管理”转变,让常住社区的流动人口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各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城市的社会大背景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下,中国城市的社会背景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产生、孕育了许多新的社会大气候。只有了解这些大气候、大背景、大变革,才有助于我们深入剖析当前中国城市的犯罪现状。1.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城市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是当前中国城市尤其是开放城市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据对上海、北京、杭州三帀的典型调查:1986年上海日子均流动人口为183.4万,占市区总人口710.2万的25.1%;北京为100万,占市区人口596.7万的17.6%;杭州为25万,占总人口120万的  相似文献   

9.
2008年奥运会与北京的流动人口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京流动人口 近年始终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到 2 0 0 8年奥运会期间有可能超过6 0 0万人。随着中央对于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重大调整 ,传统的比较突出“强制性”特征的流动人口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今天的管理局面了。 2 0 0 8年奥运会日益临近 ,为流动人口、外来人口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组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多方调研并进行了深入分析 ,提出了流动人口地理分布对策、素质分布对策和建立统一的城市人口管理体系对策 ,还提出了通过管理住房和劳动就业 ,实现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北京流动人口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动人口由乡村集中到城市 ,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本文从在北京的流动劳动力的就业、收入和流动儿童的教育等方面探讨了流动人口在城市中所面临的困难 ,并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部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名和地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可以反映形成该地名的各种自然和人文条件。北京地名与北京早期的民族接触、移民历史、思想观念、世俗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本文从这些方面探讨北京地名反映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2.
拆除城墙是首都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关于北京城墙的争论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战略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本文主要从专家、市民、中央和地方的不同层面,阐述各自对城墙的不同认识和主张,探析拆除北京城墙的深刻历史原因。北京城墙现状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多种合力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北京城墙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马金华  杨娟 《创新》2011,5(4):47-51,116,134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上已形成博弈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应建立偿债机制和风险预警体系、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管、改变现行的政绩评估机制、修改现行《预算法》等。  相似文献   

14.
对北京民众公共行为的实地观察是一次为迎接奥运、提升市民素质而实施的北京市人文行动的现场观察工作。观察对象是生活在北京的人们,地点是北京公共场所,观察内容包括在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交往、公共观赏等四个方面的行为。结果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仍是顽疾。违规现象依然存在,公共场合嘈吵,人们彼此缺少关照及礼貌用语等。解决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要提升市民的素质,尤其是公共行为素质。  相似文献   

15.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social capital hav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gap between trust in higher-level governments and trust in local governments. A model including data from thirty villages gathered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discovered that “the siz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Chinese New Year) greeting network,” “the size of the official network at/ above township level,” and “trust in fellow villagers” all had a considerable negative effect on the gap between trust in higher-level and local governments. Building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social capital is conducive to establishing a balance between trust in different layers of government;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wh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have more channels for solving their economic and livelihood issues. Social capital can lead to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ource matching and utilization involving governments and other sectors of society as well as increasing interaction with government. This can enhance trust in local governments and narrow the gap between trust in higher-level and local governments.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asons behind the continual growth of the phenomenon of famers ‘planting’ cheap and substandard houses on farmland in rural China repeatedly and without government permission. The practice has been commonly interpreted by local governments as schemes instigated by greedy farmers to maximise compensation payments from the government when their properties are requisitioned for public infrastructural or private development projects. Researchers however have found that such practices are measures farmers learnt from others to insure themselves against land grabs as well as inadequate compensation offered by local governments and developers. Their vulnerability however also spanned a growing illegal industry where farmers short of cash were lured into participating in organised ‘house planting’ projects although they could be caught and put in jail by local authorities. Other researchers are equally concerned by the threat of food security should these incidences continue to escalate. However, these problems would not be easily addressed because the survival of local governments has grown to be heavily dependent on both the huge revenues generated by and winning political mileage from urbanising the rural, or converting agricultural to non-agricultural lands.  相似文献   

17.
公共服务府际协作供给是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手段之一。什么因素影响地方政府协作的动机与行为?这种协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是否有效?近20年来,西方公共管理学界基于地方府际协议( Interlocal Agreements, ILAs)这一载体,正不断推进上述问题的研究。综合西方学者对于ILAs的研究,归纳和总结出当前关于公共服务府际协作供给的动因及成效,以期能够为中国学者的府际协作主题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核心产业群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世界城市为目标,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服务经济,是首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针对这一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分析了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论证了世界城市核心产业群的形成理论和相关现代服务业发展理论,探讨了北京现代服务业核心产业群的选择方案,提出了打造北京现代服务业核心产业群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公共物品供给效率与地方政府经济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臧旭恒  曲创 《求是学刊》2002,29(5):60-64
公共物品只是某一特定集体的公共物品 ,具有一定的区域性。集体的规模对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相对于中央政府而言 ,规模较小的地方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中也具有更高的效率。同时 ,地区间差异和地方政府本身的利益取向等也决定了强化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 ,增加地方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是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一个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0.
项目化运作是近年来国家治理的重要模式。既有研究已揭示:在项目制下,上级政府控制权增加,而下级政府的统筹治理能力被压缩。本文通过考察国家妇女小额贷款项目的演变过程发现,在项目制下,政府间权责关系的明晰化使下级政府可以通过倒逼机制影响上级部门的行为,维护地方政府利益。这实际上反映出,项目化运作不仅提供了从上至下的控制渠道,也同时增生了由下至上的反控手段。在这种演变中,上下级政府间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双方围绕权责关系展开互动博弈,进而影响国家与社会关系,出现基层治理的“脱嵌”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