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90年代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0年代我国的人口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 ,本文通过对比 1 990年和2 0 0 0年两次人口普查资料 ,分析了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现状及其在 1 990年代的增长幅度的区域差异模式 :2 0 0 0年人口城市化水平呈现东高西低 ,西部地区北高南低的基本格局 ;1 990年代的人口城市化增长幅度的空间格局为北方自东向西逐渐递减 ,南方自东向西高低峰谷交错递减。各地区 1 990年代人口城市化及其增幅除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所处的阶段有关外 ,2 0 0 0年普查统计口径的变化也是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 31个省区的主要数据表明 ,我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人口数量的变动特点与生产力发展水平 ,特别是人均GDP和投资 ,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 ,统计口径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4.
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分解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方差及其分解等区域差异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在东、中、西部及省际问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区域差异不均衡,东、中、西部区域对应人口老龄化水平的“高、中、低”。区际间的差异及东部区域的省际差异有减小的趋势但是总体省际间差异却在不断扩大.尤其是中部和西部区域的省际差异。为此,需要社会共同努力应对人口老龄化水平不均衡所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人口学刊》2015,(5):73-84
本文通过建立劳动力资源配置水平指标体系,对我国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对全国31个省市通过劳动力资源配置水平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进行排序,为不同区域提升劳动力资源配置能力提供参考。在综合分析劳动力资源配置水平区域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劳动力资源配置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劳动资源配置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劳动力资源规模水平越高,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结构水平、再生产水平、发展环境水平都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这也是中西部劳动力资源配置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同时研究显示政府、社会、市场和个人在区域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城市化水平滞后问题的不同看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城市化水平并不滞后的新看法 ,指出城市化是一个长期的 ,相对缓慢的过程 ,具有其特殊性和艰巨性 ,不可简单照搬国外模式 ,必须结合国情 ,恰当把握其进程 ,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的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期,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超过东北地区工业化水平,也超过全国人口城市化平均水平,但目前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明显存在着城市现代化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化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超前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现象是我国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特有现象,其特征表现为:从发展趋势看,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增长速度放缓;从国内外比较看,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从城市化质量指标看,东北地区城市经济总量和城市竞争力相对较低。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化虚高问题,在制定人口发展战略乃至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尤其需要深入研究并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城乡划分标准变动频繁,根据市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计算得到的吉林省统计数据已经不能反映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真实水平。我们根据1949-2002年的吉林省人口统计资料合理调整吉林省人口城市化的有关数据,使其具有可比性,同时以调整后的数据为基础对吉林省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前景做出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随着吉林省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应在顺应人口城市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9.
设市的战略布局与我国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其影响机制很多 ,但是我国政府干预是城市化地区差异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政府通过干预经济产生地区差异 ,间接影响城市化发展 ;通过干预城市设置 ,进行设市战略布局的调整 ,直接影响我国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0.
11.
新疆各地区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是由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三次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的。本文利用城镇化不平衡指数,以新疆15个地、州、市为基本单元,对新疆城镇化区域差异进行了具体分析。同时,通过回归分析,探讨了新疆城镇化发展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即农业的发展方式和重要地位一定程度阻碍着新疆城镇化的发展,工业已成为北疆和东疆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第三产业在新疆城镇化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2.
城市发展不再只是追求经济的增长,而是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质量型社会越来越重要。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区域,并且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其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双重提升越来越重要。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是基础、社会建设是推力、生态环境建设是保障、城乡统筹发展是动力。因此,本文主要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建设与城乡统筹四个方面构建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分段函数评价模型,结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协调性进行测度分析,其结果为:①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发展特征为“整体上升、局部波动”。②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速度较为平缓,而各个省市之间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速度具有差异性。③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协调度为稳步上升态势,其区域整体协调发展较好。 相似文献
13.
14.
上海大都市圈人口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上海大都市圈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口在短时期内的高速集聚。对上海大都市圈人口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目前粗放型经济占主导的发展模式下,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程度较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质量总体有了较大提高,但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还没有转向良性循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潜能有待进一步转化。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发展方向探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要实现我国的现代化战略目标 ,必须提高我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 ,而目前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 ,远不符合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要求。因此 ,必须调整我国现行的城市化政策 ,积极发展各种规模的城市 ,加快我国的人口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计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到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通过用计量方法对中国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艰巨 ,劳动力的转移与农业发展的息息相关 ;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工业化与城镇化 ,以及二者的互动发展 ;第三产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产业 ,制约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工业化、城镇化存在的偏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