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奠边府战役是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中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对当时的远东国际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围绕这场战役,中国和美国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中国不仅帮助越南制定了战役的具体作战计划和方案,在战役过程中进行具体指导,而且还提供了战役所需的武器装备和弹药等,确保了战役的胜利.美国则帮助法国制定了“纳瓦尔计划”,并为法国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同时还积极策划军事干涉.由于受到国内、国际诸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日内瓦会议的成功,美国的干涉企图未能得逞.  相似文献   

2.
我国几十年来的外语教学的路子忽而偏左忽而偏右。当前“听说领先”的外语教学的总体思路,带来种种弊病,应该坚持“听读领先”的教学原则。分析比较听、读、说、写训练诸方面的关系及作用等,就更能显示了“听读领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精彩文段     
精彩的开头自然入题:今天路过菜地,我发现一只可爱的蝴蝶正在花间穿梭嬉戏。只见它穿着一件五彩斑斓的衣裳,扑扇着美丽的翅膀,忽而高,忽而低,忽而左,忽而右,忽而近,忽而远,似乎在挑逗我说:“瞧,我多美!我翩翩起舞时,你捉得到我吗?”它不停地摆动着优美的身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非常迷人!看着看着,好胜心切的我下决心捉住它!我猫着腰,蹑手蹑脚地紧跟其后,一眼不眨地盯着蝴蝶,自言自语地说:“哼,你这个小鬼,马上就要变成我的‘俘虏’啦!”离这只蝴蝶近了,近了,更近了!我一下子扑在它身上,双手迅速一合,“哈哈——捉住啦!捉住啦!”我高兴地跳…  相似文献   

4.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在解放战争时期,凭着他的“天才”和“灵感”,冥思苦想,将几个数字或概念,忽而排列,忽而组合,炮制了“一点两面”、“三猛”、“三三制”、“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等所谓“六个战术原则”。为了招摇撞骗,林彪还恬不知耻地把这种蹩脚的“数字游戏”自吹成是“创造”!其实这是把俄  相似文献   

5.
海南战役是我军建军后第一次渡海登陆作战的成功战役,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本文着重研究探讨了海南战役中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作用,说明海南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一、毛泽东阐明了渡海作战的特点,为海南战役指明了方向;二、毛泽东指出了海南战役的有利条件,坚定了我军指战员夺取战役胜利的信心和决心;三、毛泽东关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的指示,是一个英明正确、富于远见卓识的战略决策;四、毛泽东批准采取“分批偷渡和大规模强渡相结合”的战役指导方针,加速了战役胜利的进程。文章还认为,海南战役所创造的渡海作战的成功经验,使毛泽东军事思想获得了新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与蒋介石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之一。在整个决战过程中,毛主席高瞻远瞩,全局在胸,不单紧紧抓住战略决战时机,同时也准确地选择了平津战役作战时机,及时制定了《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牢牢把握着整个战役主动权,使战役各阶段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指引战役一环扣一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地向前发展。然而,平津战役伟大胜利的取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始终贯穿着毛主席无产阶级军事路线同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激烈斗争。一向以“常胜将军”、“天才军事家”自居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称广西战役为“伟大的胜利”。对这场战役取得大胜的原因,论者较多注意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军委运筹帷幄,广大解放军指战员顽强奋战以及广西地下党、游击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而较少关注战役对手即国民党方的因素。本文认为,战役发起前后,国民党方主帅白崇禧身陷蒋介石的拆台与掣肘、滇粤派系的博弈内耗、新桂系集团内部的分裂、撤退路线的分歧以及广西士兵的大规模逃离等多重内在困境。这些内在困境影响和制约了白崇禧在战役中的应对,加快了白崇禧集团败亡的速度,促成了广西战役的“大胜”。  相似文献   

8.
亦农 《社区》2005,(21):42-43
2001年,一个偶然的事件,使成都一位企业的职工成为追踪“黑心棉”的线人,由此引发了围剿“黑心棉”的一场场战役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英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役,1860年的大沽战役是这次战争胜负的关键。影响这次战役成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清政府在政治上对西方列强采取避战求和的“羁縻”政策,影响了前线的军事部署;第二,大沽统帅僧格林沁在战术上犯了一系列致命的错误,如:弃守北塘,认为夷兵不善陆战等。这两方面的原因最终导致战争的失败。  相似文献   

10.
林则徐,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保卫国家的独立等方面,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四人帮”,出于他们篡党夺权的需要,忽而给林则徐戴上了法家的桂冠”,忽而又胡说什么“赞扬林则徐,就是歌颂地主阶级”。他们肆意歪曲历史竭力贬低历史人物,在史学领域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为了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本文将对林则徐在历史上的功过作一次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美国竞选总统的演说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竞选词时常具有磅礴的气势,令人热血沸腾而为之感动。为了研究竞选总统演说词感人至深的原因,从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出发,用人际功能的理论来对阿德莱.史蒂文森的“竞选总统演说”进行语篇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公共性为“自我”实现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实现问题不仅是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论题,而且是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也是人的问题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也就是说,"自我"的确证、实现要以成就"他我"、"共我"为条件,成就"他我"、"共我"就是"为他"。这种"自我"在确证、实现自己中所要体现出的为他属性,在我们看来,可以称之为人的公共性。公共性为"自我"实现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价值多元化的当代社会,由于人的公共性陷入困境和危机,因而使得"自我"实现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的公共性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有人发出主体性黄昏的哀叹。因此,就人的公共性与"自我"实现的关系问题进行探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40年代舒芜为声援在党内整风中受到批评的陈家康、乔冠华、胡绳等人而作《论主观》,胡风作《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与之"呼应"。然而胡风始终否认这种"呼应",起初他说发表舒芜文是"为了批判",后来又说发表舒芜文是他的"失察"。因而,深入探讨胡风的《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是不是以及是如何"呼应"舒芜的《论主观》,仍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法制宣传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中,无疑承担着启蒙民众的重任。然而,目前的法制宣传出现了形式单一、内容强硬等弊端,官方的语言、民众的意见和法学家的观点并未形成交流与互动。由于中国漫长的社会传统和不甚得当的法制宣传方式,中国的法制宣传偏离启蒙的轨道。这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法制宣传以"独语"为核心特征的传统模式,建立以对话为核心特征的新模式。法律固然是一种命令,但也是一种理性的对话。这一对话,贯穿于立法、司法、执法和法律生活的全部过程。在建立公民社会的转型时期,中国法制宣传的关键任务是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权利意识,培养法律意识,建立对法律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康白情是早期白话诗人 ,执着于挖掘母语的文学表现力。其新诗理论有着内在的系统性和理论深度 ,是晚清“诗界革命”真正过渡到“新诗运动”的号角 ,却一直受到世人的冷落和误读  相似文献   

16.
1922~1927年,我国爆发了一场反对基督教的运动,史称"非基督教运动"。1924年底,上海非基督教同盟倡议,各地的非基督教组织应于每年的圣诞节前后一个星期(12月22~28日)发起"非基督教周"活动,以示威、演讲、散发传单和小册子等形式宣传反基督教,这一倡议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非基督教周"活动实际上成为非基督教运动得以开展的主要平台,使得非基督教运动每年至少有一次和一周以上时间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对政府购买不仅要做“规范性导向”的研究,还需进行“价值性导向”的分析.由于购买主体的特殊性、资金的财政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及监管评估的全民性,决定了公共性是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在属性与客观要求.当前政府购买服务在各地实践中有诸多探索,发展出不同模式,如购买岗位制、购买项目制等,但普遍呈现公共性不足的特征.因而需要通过发展多种购买主体、发展公共服务组织与机构、设立公众需求表达机制、评估上加强公众参与等策略而优化并提升购买服务中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以来,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等一系列的国际盛会。通过这些活动,中国向世界展示了自己并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随之而来的外宣工作也日益繁重,但过去的外宣工作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外国读者对外宣翻译的接受度不高。针对上述问题,从外宣的概念入手,阐述外宣翻译的宏观策略,特别是译者应增强"外国受众为中心"的意识,结合具体实例论述如何运用翻译的技巧,从而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四十年,学界对淮海战役研究具备了一定的数量规模,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高度,但总体上研究规模、发展速度、研究层次仍有待提升。对淮海战役历史事实的基础性研究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学界的主要选择。未来学界淮海战役研究必须围绕新时代中国国情、以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理论为根本指导,增强战役研究的政策支持与人才培养、深化战役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研究以及拓展战役跨学科研究的学术空间,最终从根本上推动淮海战役研究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中体西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再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永 《南都学坛》2009,29(3):107-111
"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它折中中西、兼容并包,与我们的民族文化相契合。作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性思想,尽管它没有改变中国积弱积贫的面貌,但它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加深,"中体西用"思想的价值逐渐凸显,为我们弘扬民族文化,维护民族尊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可鉴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