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为财务学将公司的管理者与决策者的心理因素引入投资决策影响因素当中,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投资决策分析的不足.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比较显著,分析过度自信对于公司投资行为非效率化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对过度自信对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影响的表现做出总结,有利于进-步改善和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张旭辉  叶勇  李明 《管理学报》2012,9(10):1449-1456
以我国2010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次大股东的视角研究了次大股东对公司过度投资的作用。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绝对控股股权结构下,次大股东不能对控股股东的投资行为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当次大股东为机构投资者时,不能减缓公司的过度投资现象。将负债分为高低2组,在高负债率组中,次大股东不能减缓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在低负债率组中,次大股东能促进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由此,我国上市公司的次大股东不能减缓公司的过度投资,其治理作用未能发挥。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基于行为公司金融视角,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的现实表现及其与企业投资决策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在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四分之一左右的高管人员具有过度自信行为特征。(2)同适度自信行为相比,高管人员过度自信行为不仅与投资水平显著正相关,而且投资的现金流敏感性更高。(3)过度自信高管人员投资的现金流敏感性随股权融资数量的减少而上升。(4)在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安排和治理结构下,过度自信高管人员在公司投资决策中更有可能引发配置效率低下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4.
企业生命周期、公司治理与公司资本配置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关于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非效率资本配置治理效果的检验大多局限于静态层面,本研究通过构建企业生命周期划分指标,从企业发展进程的动态层面考察我国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动态演变,并检验公司治理机制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中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随企业生命周期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变化,且不同阶段差异显著,但投资不足在企业生命周期内几乎不发生变化.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治理效果随企业生命周期发生演变.在过度投资组,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在成长阶段显著抑制过度投资;大股东持股在衰退阶段加剧过度投资.在投资不足组,管理层持股能够降低公司投资不足;成长阶段中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成熟阶段中的独立董事反而加剧投资不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2000—2009年的实际数据,就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代理冲突与非效率投资行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股权性质与公司规模特征的企业中,由控制权私有收益引发的投资行为扭曲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同时受到由控制权私有收益引起的融资约束和代理冲突的作用,这两种影响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企业的投资行为状态;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都拥有较高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表现在投资决策行为上却各不相同,国有上市公司整体上呈现出过度投资,而非国有上市公司则表现出投资不足;相对大规模公司而言,小规模公司可能呈现出更高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并呈现出投资不足的非效率投资行为,而大规模公司则更可能表现出过度投资的非效率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6.
四方控制权制衡、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关于过度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债务融资对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上,关于公司控制权制衡与过度投资行为关系的研究基本还是空白。本文通过对自由现金流量和过度投资行为的进一步分析,从控制权制衡角度出发,构建以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债权人四方为主的过度投资行为制衡模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制衡、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会计信息能通过改善契约和监督,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提高公司资本配置效率,但至今仍未出现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结合我国新兴加转轨的制度背景,以我国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结果表明:会计信息质量与上市公司投资不足和过度显著负相关,其中应计质量和盈余平滑性与上市公司投资不足和过度间的负相关性最为显著.因此,我们应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和披露系统的市场基础设施,如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队伍等,进一步进行制度创新以更好发挥会计信息在公司资本配置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企分红、治理因素与过度投资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国企分红与其过度投资的关系,以及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在国企分红与其过度投资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本文以2001~2004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及治理因素对这种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支持了当前国有上市公司的低现金股利政策促进了过度投资的假说,并且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会制约国企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2-2006年非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公司超额持有现金是否导致过度投资,进而检验公司治理环境的改善能否抑制超额持有现金导致的过度投资行为,以及公司治理环境的这种作用是否与公司终极控制人性质有关.结果发现,公司超额持有现金会导致过度投资行为,而公司治理环境的改进有利于抑制公司超额持有现金导致的过度投资行为,但上市公司的国有性质弱化了公司治理环境的这种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低下并非一定是较低的资产负债率所致,其负债资本本身对约束企业的投资行为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导致这种软约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上市公司所占比重过大,而国有上市公司的负债资本主要来源于银行借款,但由于我国不正常的政企和银企关系、有限的银行监管机制以及未真正建立起来的破产清算机制,使国有上市公司的还贷率较低,造成了银行贷款对公司投资行为的软约束。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我国企业间的竞争在不断加大,上市公司在追求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出现了过度投资行为。而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将直接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经济发展速度减慢等不良后果,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识别过度投资并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对优化资源配置、保护股东利益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以理论为主对过度投资的成因及经济后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抑制过度投资行为的具体方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公司的理财管理中,公司的投资行为一直备受财务学者的关注。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现象是当今许多国家均面临的问题,本文运用2003-2006年我国沪深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借鉴著名学者Richardson的思想构建模型分析企业的投资行为。通过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分析,笔者发现相对于投资不足而言,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比较严重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3.
控制权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作为治理结构影响财务决策的重要方面,随着治理机制中不同利益主体代理冲突的演化而被不断赋予新的研究内涵。基于股权分散和集中两种公司治理模式,本文首先在理论上阐释了企业实际控制人通过资本投资攫取控制权私利的实质;然后,从实际控制人利益动机、控制权结构和资本投向三个方面系统评述了资本投资的控制权私利攫取机制和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设置特征和控制权配置格局,探析了不同类型的控股股东通过资本投资攫取控制权私利的动机、能力和实现条件;最后,从资本投向之间的挤占、资本投资的结构异化和控制权结构的设置等方面指出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及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政府干预、金字塔结构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投资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以2002~2006年中国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政府干预和金字塔层级对投资过度与投资不足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存在着因政府干预而导致的过度投资现象,仅有微弱的证据表明政府干预与投资不足有正相关关系。并且结果显示,金字塔层级与过度投资负相关。这说明金字塔结构作为法律保护的替代机制可以保护公司行为免受政府干预的影响。本文研究从投资视角为经济转型期的政府干预理论提供直接证据,丰富了新兴资本市场中金字塔结构的研究,并为改革政企关系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政府干预、政府目标与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国内企业过度投资的研究,目前均是从经理私人利益、管理者过度自信、管理者背景等角度展开的,这些研究没有考虑我国特有的制度背景对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更可能从事过度投资行为.遗憾的是,这些文献并没有表明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原因,可能的解释是国有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更严重.本文认为,国有企业过度投资并不一定是由代理问题引起的,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能够帮助政府实现一些目标.如就业、税收等.基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数据,本文研究表明,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是由政府将其公共目标.如就业、税收等内部化到其控制的企业的结果.另外,回归结果也显示,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并没有表现出自由现金流假说的投资一现金流的敏感性,债务也没有起到约束过度投资行为的作用,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不一定因为代理问题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2003~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企业集团的存在是否会加重下属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程度。实证结果表明,相比独立的上市公司,隶属于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更加严重。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当可能面临外部融资约束时,隶属于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现象也比独立的上市公司更加严重。另外,本文还发现企业集团内部大股东监督能力的增强能够有效抑制下属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7.
李云鹤  李湛 《管理评论》2012,(7):117-131
通过建立企业生命周期新的划分指标,从企业发展的动态层面研究管理者代理行为与公司过度投资之间关系随企业生命周期的演变,并检验公司治理机制随企业生命周期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代理行为随企业生命周期动态变化,其对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随企业生命周期发展不断减弱。不同公司治理机制的治理效果随企业生命周期也发生变化,其中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在成长阶段能够有效抑制公司过度投资,而独立董事在成熟阶段及大股东在衰退阶段均显著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成长阶段中的公司监事会能够对代理行为引致的过度投资起到显著的监督作用,而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则显著加剧代理行为引致的过度投资,成长阶段中管理层持股、成熟阶段中独立董事与外部机构持股以及衰退阶段中大股东均显著没有起到应有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洪辉  王宗军 《管理学报》2011,8(8):1230-1237
运用1999~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的不平衡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公司的债务保守行为与公司未来的资本投资显著相关;公司的债务保守行为与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同时,股利分配会促进公司的资本投资;公司规模对公司的投资具有正面作用。这些都表明公司债务保守的目的是为了未来的资本投资,而并非由产品市场竞争所导致。  相似文献   

19.
会计稳健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选取2008~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会计稳健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有助于抑制公司的过度投资,缓解投资不足行为,从而对企业的投资效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托宾Q理论观察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发现创业板公司上市前普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但在上市的当年及以后年度均处于价值最大化的投资状态,即存在上市前托宾Q<1,上市后托宾Q>1的现象.从高技术企业发展理论与社会资本角度,对其投资动因进行剖析后,本文认为,扩大经营规模是创业板公司投资的内在动因,创业企业家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创业公司投资重要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