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左传》中出现了为数不少的贵族女性形象。在春秋时代新旧交替的社会环境里,她们的思想、行为呈现出鲜明的二元性,主要体现在贵族女性与礼、婚姻、婚外恋和政治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左传》的人称代词既丰富又复杂,还存在一些相当于这些人称代词的别称词,这些别称词在行文中长期稳固地替代这些人称代词,成为古代汉语人称代词用法的一个特点。这种使用特点反映了春秋时期的语言特点,同时也折射出那个时代谦恭礼让、自卑而尊人的贵族文化风范以及尊卑等级差异显著的贵族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能从一个特有的侧面反映审美风尚与意识。对服饰形象的描写是中国文学的好素材。古代典籍中有大量涉及服饰的论述和描写。历史文学奇作《左传》中写到有关服饰之处有着丰富的审美文化内涵: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的服饰观,也透露了作者个人的审美意识,并且具有一种纯文学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4.
魏晋“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开创了我国古代小说表现人的意识的端绪 ,表现了人的觉醒。以世间人物为对象 ,以人物风度为重点 ,以多种方式显性格 ,是其“志人”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5.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文言志人小说的典范之作。本文认为,该书的志入特质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人物必须真实;二是时间(年代)必须真实;三是记事(情节)必须大体真实,即大体符合人物塑造的需要。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尤其是小说文体的确立,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长篇小说创作特色的分析,可以看出它们明显受到《世说新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左传》的引用方式,较之《尚书》,丰富多样,特点鲜明。就引用的文辞而言,具有首尾综包,自加韵语以及变易文字等特点。从引用的形式来看,既有引经,又有稽古;既有明引,又有暗引;既体现于高雅的引《诗》、赋《诗》活动中,也表现在通俗的童谣、时谚的整理收集上,明显带有雅俗共赏的性质,亦开后世用典之先河。  相似文献   

7.
《左传》的引用方式,较之《尚书》,丰富多样,特点鲜明。就引用的文辞而言,具有首尾综包,自加韵语以及变易文字等特点。从引用的形式来看,既有引经,又有稽古;既有明引,又有暗引;既体现于高雅的引《诗》、赋《诗》活动中,也表现在通俗的童谣、时谚的整理收集上,明显带有雅俗共赏的性质,亦开后世用典之先河。  相似文献   

8.
<左传>中记述甚多并活跃于政治权力场领域内的"盗"、"贼"等,是春秋政治范围内凸显出的一群特殊人物,他们是任侠者的先驱.战国时期及其以降,任侠之风的盛行与此密不可分,后世所谓的任侠精神多肇始于此.  相似文献   

9.
梦境记叙与描写是《左传》记事—大特色,其复杂多样在先秦著作中绝无仅有.占梦记梦是早期史官的重要职责,《左传》对今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梦境记载,由巫史文化特色所决定.《周易》的变通思想使得史官能够改变梦境神秘性的思维,从而以正视现实的态度看待“高岸为谷”的历史巨变.周代史官不仅参与礼的制作,还是礼的管理者和执行者,通过特殊的“书法”方式捍卫礼是他们的职责,因此,《左传》梦境记载还深受“礼”的影响、具有“礼”的烙印.  相似文献   

10.
《左传》提出的“诗以言志” ,即赋《诗》言志 ,所言之“志” ,并非仅仅是修身治国 ,仁义政治 ,内容较为宽泛  相似文献   

11.
《春秋》《左传》平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史记》中有四处比较集中而详细的记载孔子作《春秋》一事,结合有关资料分析这些记载,不难看出在司马迁的心目中,孔子所作之《春秋》决不是《春秋经》而是《孔子史记》即《孔春秋》。左丘明为《春秋》作《传》一事,先秦并无记载,于史无据。乃汉儒主要是公羊家儒者傅会杜撰出来的,不可信从。《春秋考论》一书的考论是经得起检验的,其学术价值和贡献应该得到尊重和肯定,一味抹煞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社会,道德观念很早就形成了。它萌芽于殷商时期,初步发展于西周时期,到了春秋时期,道德观念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并已经深入到战争领域,并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内容在《左传》中多有记载。通过对《左传》中所记道德观念的分析,使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了春秋时期人们的道德风尚和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3.
<左传>作为我国春秋时期一部历史性著作,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我国古代丰富的礼文化资料,显示出当时礼文化所达到的卓越水平.随着春秋时期宗法关系的变化、政治秩序的衰朽,中国社会逐步步入"礼崩乐坏"的时代.文章以<左传>提供的材料为依据,分析了春秋时人们强调礼仪之分的背景,它是宗法社会深层次矛盾的必然结果,是周礼背后"亲亲"、"尊尊"精神消除后而丧失其政治功能的反映.礼仪之分所反映出的另一个问题是人们对礼的生存合理性的反思:政治生活中的秩序规定以某种本有的秩序为本,将自然的存在赋予价值根源的意义,天人关系式的思维模式被采用.  相似文献   

14.
《左传》作为我国春秋时期一部历史性著作,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我国古代丰富的礼文化资料,显示出当时礼文化所达到的卓越水平。随着春秋时期宗法关系的变化、政治秩序的衰朽,中国社会逐步步入"礼崩乐坏"的时代。文章以《左传》提供的材料为依据,分析了春秋时人们强调礼仪之分的背景,它是宗法社会深层次矛盾的必然结果,是周礼背后"亲亲"、"尊尊"精神消除后而丧失其政治功能的反映。礼仪之分所反映出的另一个问题是人们对礼的生存合理性的反思:政治生活中的秩序规定以某种本有的秩序为本,将自然的存在赋予价值根源的意义,天人关系式的思维模式被采用。  相似文献   

15.
《春秋》及《左氏传》在唐代首先是一部经学著作,但同时也是一部史学、文学和兵学著作。唐人有以《春秋左氏传》为史者,并尝试以经传证史,以经典的行为来推阐经典的意义,以此来修正当代人的思想和行动。《左传》文学意义在于叙事和言辞,韩愈评《左氏》“浮夸”,准确指出其文学特征。一批新读者将《左传》和兵学结合起来考察,赋予《左传》以兵学意义,杜牧注《孙子》的实践与合文武为一途的思想是唐人对学术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左丘明与《左传》《国语》关系考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左传》作者是否为左丘明至今仍有争议 ,争议的主要原因是左丘明生活年代与孔子同时而《左传》却成书在公元前 4 0 3年之后。本文借助一些史料推理分析 ,认为左丘明当是《左传》的始撰写者 ,撰写内容传授给弟子 ,其弟子据自己亲眼所见对预言及某些内容按照左丘明的思维轨迹进行了调整增删 ,最后的定稿人至少活到了公元前 4 0 3年。关于左丘明与《国语》的关系 ,本文通过对写作过程的逻辑推理 ,认为编撰《国语》是撰写《左传》的必经步骤 ,但是左丘明编撰之《国语》今已不传了。  相似文献   

17.
《左传》中散见于人物言谈的定义式语句,对一些重要的政治、道德范畴作出了解释.这一类语句的使用,与乱世君子在种种复杂、紧张局面下的实践和判断深切、具体地融为一体.君子对语词“正义”的努力追求,反映出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社会现象背后名、实脱节的事实.而这一事实,当可视为老子“名可名,非常名”、孔子“正名”思想得以酝酿、产生的经验背景.《左传》则通过大量先例的引述,显示出孔子“正名”议题在春秋时代的具体内涵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左传》对《春秋》经文中的天象记录作了大量的补充和纠正 :它指出鲁国史官对几次日食发生时间的误载和“闰月不告朔”的失误 ;在“二分二至”的基础上补充了“四立”和惊蛰 ,将二十四气增加到九 ;岁星纪年的出现 ,标志着历制统一为大势所趋 ;在“分野”的问题上 ,客观地记述了科学和迷信的斗争。这些为我们研究春秋历制提供了丰富的天文学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