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纪昀认为天命不只是一个独立于人之外的神秘力量,更是人期盼生存的最高理想,主张安命,立命,探求人生意义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
纪昀认为天命不只是一个独立于人之外的神秘力量,更是人期盼生存的最高理想,主张安命,立命,探求人生意义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3.
康熙帝的“天命思想”多表现于“为民祈天”、“赈灾救灾”等诸多方面,在关于天与人事的关系上,除了“奉天行事”的使命感外,还重视人的作用。与历代帝王不同的是,康熙能充分使这种“天命思想”与皇权高度统一,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天命思想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4.
道家的理想人格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由为其内涵。其中老子的理想人格是顺天道法自然的圣人。到庄子其理想人格是超越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至人、真人、神人。发展到魏晋时期《列子·杨朱》倡扬"从心而动,从性而游"的"自由"人格。正确认识道家理想人格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正面价值与负面影响,以及给予我们的启示,在建立健康完善的现代社会人格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自由与西方理性的、物质的、民主的现代自由有根本的差别.“我们可以不认同它,但不可以不思考它”现代生活中,一味的发展势必会带来紧张、冲突,辅以道家的自由、超然精神,未必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安宪 《东方论坛》2007,(1):9-12,74
道家对于人性的探讨,重在于分析和说明人的本性.老子所突出者,为性之本然、自然,庄子则更强调性之本真、自由.在道家看来,人之本性即是自然、自在而自由.自由而自在不仅是性之本然、本真,同时也是人性、人生之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7.
努尔哈赤作为女真族杰出的政治、军事领袖,在建立后金政权的过程中,竭力塑造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天”,假天威理人伦,有效地把天命观念糅合到他的伦理思想之中。在处理君臣关系上,提出“天命之为汗,汗命之为臣也”;在处理父子关系上,提出“孝于父母,悌于诸兄”;在处理夫妻关系上,提出“妇人应治其家,顺其夫”;在处理社会关系上,要求被统治者忠诚、从善,主仆之间要相互友爱。不遗余力地用天命思想来处理君臣、父子、夫妻等关系,由此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8.
论道家对社会正义的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等、自由是大多数人所公认的正义原则和人类的普适价值。不少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平等、自由等思想资源,亦未形成西方的自然律等思想。本文认为,道家的“道”就是中国式的自然律;老子“以百姓心为心”等思想表达了以被统治者的意志进行统治的政治自由主张;郭象等“物任其性”、“各得其正”等主张蕴含了个性自由的可贵精华;而“通天下一气”、“齐万物”、“损有余补不足”等思想,则逻辑地通向了政治平等和经济平等的诉求;道家试图通过无为而治实现上述政治主张,这一模式亦与现代宪政精神相通。  相似文献   

9.
天命论是产生于三代的古老观念。这一观念认为天是自然与社会的最高主宰、至上神。它虽在战国一度衰落,但在后世又得到复兴,并发展为天人感应,衍变为天堂观念等。在历史上发生久远的影响。这种观念虽被斥为迷信受到批判,但历史地看,天命论有其合理性,它在哲学上第一次提出了宇宙统一性的问题,在政治实践中亦曾起过进步作用,应该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两汉天命论:皇权政治的双刃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以天人感应、灾异谴告为重要内容的天命论,是皇权政治的双刃剑。其既为皇权天授、皇权至上和汉代大一统政治格局奠定了意识形态基础,又对皇权政治具有一定制约功能和内省作用。其作为一种政治思想和哲学,不仅包含着传统的王道仁政和德治民本理论,而且也蕴涵着儒学士人对制度安排与政治设计的积极努力和理论思想构架。  相似文献   

11.
以陕西西安楼观台道教宫观园林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其空间构成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探寻精神空间的设计手法,并通过对道教宫观园林景观的研究,阐述了道教美学思想在其景观空间构成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道家美学对苏轼文艺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诗词中展现出的崇尚真朴,傲视荣贵的思想品格;提出了寓意于物,游于物外的审美态度;其被贬谪期间的作品展示了他看穿忧患,随缘自娱的超然的人生境界;在文艺创作上提出了随物赋形、成竹于胸、反对雕琢、因任自然等重要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道教经书编纂史上的重要时期。以敦煌道经写本题记为中心 ,探讨唐代《道藏》的编撰与道经的传写及经法传授的有关问题意义重大 ;唐代道经传写是《道藏》经典得以传播的方式 ,反映了唐代崇道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4.
道家自然美学可分为两种内在构架不同的文论形态:无心自然文论与率性自然文论。这两大文论形态在表层的入思方式上有所不同:一个是在自然之美与审美心理的二元预设模式中申诉其文论理念;一个是在自然之性与文明桎梏的二元预设模式中切入其文论问题。然而统而观之,两者的终极思维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在本心与自然同化、本性与外物对立的思维模式中思考美学问题的,都将自然运化、不受束缚、率性抒写、不假雕琢当作至高的美学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5.
命与生死问题是人生哲学的重要问题。先秦诸子对命都非常关注,庄子亦然。而关于生死问题,则尤为庄子所重视,因为它是庄子人生哲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庄子对命与生死均抱着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守个体精神的自由、自在与心性的宁静和淡泊,庄子把精神的自由、自在与心性的宁静和淡泊看得比其他一切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道家崇尚游的精神,对神人之游,以及疏离患累、自在自得的优游等,存在各式的阐扬与探求。它深刻地影响到汉代文学对游心之境的抒写与构建,为汉代文学提供了一种超越功利、疏离现实社会秩序、追求生命自由的精神。通过影响汉代文学的游心之境,道家对汉代文学中个体意识的兴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推动了文学对个人空间的关注,同时,也为汉代文学注入超功利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7.
莫伯桑笔下的玛蒂尔德长期以来被视为是虚荣心的代名词。但通过小说本身对玛蒂尔德的生存状况的呈现及其对生活的态度与行为的描写,我们会有不同的体认。从存在主义角度去审视玛蒂尔德,会发现她的一系列想法和行为都具有一种存在主义哲学自由的况味。玛蒂尔德最终面对的是意义的扑空,不由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也诱使人们去思索个体自由存在的秘...  相似文献   

18.
符咒是中国道家灵修的哲学,也是心灵最高艺术升华,符咒作为信息传递符号的产生并以长期发展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宗教的命运看来必须进行彻底的转向,也算是对超验形态以及与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创造。应从道家典籍来开发,对中国古老的道家文化进行综合创新,将道学文化的真实面貌公诸于世,形成新的道家学派,完成创立道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的小说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这造成了阅读效果上的独特与生动,同时也导致了言说上的含混、朦胧与多义。从道家文化角度对其作品中的道士、隐士形象进行解读。从而柄示作者创作思雏的深层内蕴,即运用道士、隐士作为象征性符号,传达出对现实社会矛盾的关注,以厦对现代人们惶惑心态的独特性思考与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