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十年前在衡阳召开的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对船山思想的启蒙性质问题曾有过争论。一方面有人说他是十七世纪中国启蒙思潮的哲学代表;另方面却有人说他是个老封建礼教家。这两种对立的观点,至今仍在争论。要全面评价船山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我认为就不能摆脱如何看待船山思想的启蒙性质问题。任何简单的肯定和否定,都不能恰当说明船山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王船山自是承传儒学。但儒家从孔、孟开始,其思想固然有保守的一面,却亦有适应时代发展而变革的一面。自强不息,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2.
翻开中国近百年革命斗争史,无数为反对帝国主义奴役和封建桎梏压迫,探索中国独立富强之路而抛头颅、洒鲜血的先进人物展现在我们眼前。孙中山的革命战友、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家、活动家朱执信就是其中之一。宋庆龄、何香凝都对朱执信作过很高的评价。宋庆龄说:朱执信是“国民党中坚定不移地和他(孙中山)站在一起拥护他的勇敢的行动和他开明思想的人”。何香凝则认为:“在同盟会中朱执信是真正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如果他还健在,他很可能是坚决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两位革命老人对朱执信的评价是中肯的。只要我们探索一下朱执信革命思想和革命活动的发展,就可以看出他的思想主张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越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藩篱,而向着新民主主义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3.
吴晗同志在《海瑞罢官》中,极力美化海瑞,说海瑞这个明朝的大官僚,是历史上的“清官”,他“爱护人民”,“事事处处为百姓设想”。这真是胡说八道。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清官”?我认为“清官”实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是地主阶级的天堂,农民的地狱,在那个社会里,没有哪一个封建官吏不是欺压人民  相似文献   

4.
李退溪(1501—1570)是十六世纪朝鲜李朝的重要思想家。他的思想导源于中国儒家特别是宋代的程、朱理学。他的思想特点就是构成整体性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系,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面,对儒家思想的应用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对退溪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探索和讨论,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景云 《北方论丛》2005,(6):123-125
儒家与墨家有相近的学术渊源,却导致不同的学术方向.墨家对儒家曾提出四点批评,学术界一般将此作为儒墨分野的主要依据.笔者从儒墨两家对"仁"的理解、对"礼"的态度和政治思想方面剖析其异同之处.认为,在对"仁"的理解上,儒墨两家从基本理念和表现形式、根源及其实现方式、宗旨及其实现途径等方面体现出不同的取向;儒墨两家对祭祀的态度和对"鬼神"的看法体现了他们在"礼"的问题上的主要分歧;从国家的起源和政治制度的运作的剖析中,可以窥见两家政治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正> 今年,是嵇文甫同志诞生九十周年。他是我的最好学友之一。他的优点很多,我认为最难能可贵的,是治学、立身两个方面。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学术思想史早在1931年,嵇文甫同志就试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写成《先秦诸子政治思想述要》一书,以致为钱玄同等疑古派和国民党反动派所反对,不得不从北京大学回到  相似文献   

7.
前些时读到周文彰的专著《特区导论》,那切合时宜的选题,酣畅的论述,使我读后兴奋不已;自然联想到他在其他著述中所体现的学术个性和理论风格;并进而印证了关于他在学术承传方面我早先的一些预设,私心窃喜。 1989年夏秋间,周文彰到海南工作后,在一些会议上接触过;但真正认识当时还是年轻人的哲学博士周文彰的理论风采,还是1990年1月在海南大学召开的“儒家文化与现代化”国际  相似文献   

8.
“终结”前的赘语──向杨曾宪、陆梅林诸先生请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十分赞同杨曾宪先生在《关于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值的几点浅识──兼向陆梅林、朱立元先生请教》①一文中提出的一个观点:在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中,随着陆梅林先生《<巴黎手稿>美学思想探微──美的规律篇》②一文的发表,特别是对《手稿》中关于两个“尺度”与“美的规律”一段论述的重译与辨折,“国内学者继续从‘两把’不同‘尺度’角度对‘美的规律’推演的努力,可以从此终结”了。然而,这并不等于同意为“终结”论打上句号的一些“盖棺论定”性结论。现求教于杨、陆两位先生和广大读者、研究者。众所周知,《1844年…  相似文献   

9.
海瑞出身于破落的小官吏之家,处于明王朝由盛转衰和社会矛盾激化的时代。海瑞一生坎坷不平,仕宦生涯沉浮曲折,形成了他的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革新思想。1严厉抨击弊政,提出平等思想。海瑞对当时弊政的抨击是十分严厉的。首先,他不顾杀身灭族之祸,直言敢谏,于嘉靖四十四年十月上《治安疏》。指责嘉靖皇帝“君道不正”“一  相似文献   

10.
海瑞哲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瑞(公元1514—1587,明武宗正德九年一神宗万历十五年)号刚峰,是我国明朝有名的清官。他是海南岛琼山人,世居西郭外下田村。由于他出仕做官后替人民办过一些好事,所以有关他平反冤狱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在我们广东省他也应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人物。不过,海瑞在历史上一般都把他作为政治实干家,在思想史上从来没有占过什么地位,更没有人研究他的哲学思想。固然,在海瑞的一生  相似文献   

11.
《列子·杨朱篇》对杨朱"为我"思想的深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朱思想在战国时流行甚广,按其宗旨,属于道家.杨朱的为我主义,仅孟子略言,无专书传世,不知其详.幸有<列子·杨朱篇>,使后世得知其言论大要,所以<列子>一书含有先秦两派,即列子学派和杨朱学派的哲学思想.在此,对<列子>书中的杨朱学派思想作两个方面的探讨:其一,关于<杨朱篇>年代问题考辨;其二,杨朱思想与<列子·杨朱篇>思想的同异.  相似文献   

12.
希望多一些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我不认为学术和思想必将陷入非此即彼的矛盾中。思想可以提高学术,学术也可以充实思想。它们之间没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那种势不两立的关系。而且我也不相信思想竟如此脆弱,会被救亡所压倒、被学术所冲淡。——王元化  相似文献   

13.
关于荀子的学术性质 ,古今共有三说 :儒家 ,法家与“自成一体”说。笔者认为 ,这个问题需认真探索。在《荀子》中第一位的概念是“隆礼” ,即“礼”是他的思想核心。《荀子》中也讲“法” ,但始终未将“法”作为其最根本的范畴 ,所以荀子本质上非法家。荀子的思想核心是“礼” ,儒家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二者完全不同 ;而且 ,荀子对孟子的“仁政”、“性善”、“天命观”等 ,都持批评态度 ,因此荀子也不能为儒家。认为荀子在学术上“自成一体”有一定道理 ,但对“自成一体”要具体化 ,否则容易将其说成“杂”家。荀子应是百家争鸣的一个独立学派———荀家。 1.司马谈关于百家的划分未将“礼”作为一家不科学 ;2 .“礼”原是春秋时期早于儒、法两家的社会上广为流行的“礼治” ;3 .“礼”只是儒、法两家产生的思想前提 ;4荀子将“礼”又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 ,使其成了一个有完备理论系统的学说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历史学家特别是吴晗同志,对海瑞的历史地位以及研究海瑞的意义早已有过明确的论述。吴晗同志在《论海瑞》一文中说:“对海瑞总的评论是当时的人民说他好,当时的大地主说他不好。”同时也指出了“他和官僚地主中有矛盾的一面,但也有一致的一面,因之,有些官僚地主们在大骂、排挤、攻击之后,也还是说海瑞一些好话。”  相似文献   

15.
学术与思想:是否对立以及如何对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学术与思想之关系的讨论已有时日。常常可以听到有“思想淡出,学术凸现”这一类说法。它们大多不言自明地把“学术”与“思想”作为对立的概念来使用,但这总会使我感到有些茫然。首先是不明白“学术”在这里究竟是指什么?然后是不明白“思想”又是指什么?因此自然也就不清楚,为什么在学术与思想之间会有对立?以及为什么要对学术与思想之间的张力做如此强调?我从一开始便把学术与思想的关系问题看作是一个汉语语境中的特有议题。或许是孤陋寡闻,但我确实不知道在其他文化中是否有过相关问题的讨论。当然上述困惑的原因主要是在于这两个概…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在一篇论及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和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承传关系的文章中,曾经谈到过黑格尔的美论问题。文章写完以后,总觉意犹未尽,深感现再作进一步研讨。对黑格尔美论的不同评价,首先集中在对他的美的定义的分歧看法上,有的同志把黑格尔美的定义概括为:“美是理念”,我以为是不确切的。实际上,黑格尔在《美学》中曾经批评了“理念论”的创始人柏拉图的“理念是抽象的形而上学”的论点,并提出了他的著名  相似文献   

17.
<正> 李退溪,名滉,号退溪,生于朝鲜李朝燕山君七年(公元1501年),卒于宣祖三年(公元1570年)。他是十六世纪朝鲜李朝最著名的朱子学家、主理论哲学家。据其《年谱》记载,他从十七八岁即接触、学习、钻研朱子的性理学,五十岁以后,编成了足以表明他的观点、学术旨趣和在当时与后世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朱子书节要》一书,奠定了他在朝鲜和东方学术史、思想史上的地位。“先生学问,一以程、朱为准。敬义夹持,知行并进,表里如一,本末兼举。洞见大原,植立大本。若论其至,吾  相似文献   

18.
吕西安·戈德曼,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可能都是一位被严重忽略的现代法国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1]以鲍埃豪尔的见识,西方学界视域中的戈德曼至少在两个方向上产生了误认:一是我们只是记得一句“隐蔽的上帝”,这是在一种狭窄的文学理论和小说社会学的视域中被孔见的;二是对戈德曼的学术评价,常常出现了一种不公正的宣判,即他仅仅是一位卢卡奇主义的殉教徒。[2]在我们的研究中,戈德曼只是偶尔在现代西方文论中被提及,对他的思想所框定的非历史评价常常会令人一头雾水。我认为,戈德曼的哲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逻辑环节,…  相似文献   

19.
李扬眉 《东岳论丛》2001,22(4):91-94
对传统伦理范畴的重新诠释 ,构成吴晗一生思想和学术建树的重要内容。著名的“道德三论”固然是吴晗对儒家道德资源的开掘 ,而他笔下的海瑞等众多“清官” ,也是作为传统道德的载体和人格化身而出现的。吴晗对“清官”的褒扬 ,是对传统道德间接而有力的肯定。在海瑞等“清官”身上 ,还凝聚着吴晗自己的人格理想。作为一个深深认同于历史传统的学者 ,吴晗不同意早年鲁迅的一个著名判断 :一部历史满本都写着“吃人”二字。联系到《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这时的重新发表 ,可以看出 ,在 2 0世纪 6 0年代初期 ,中国社会包括中国共产党 ,出现了一种向儒教伦理大踏步靠拢的趋向  相似文献   

20.
致和是徽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徽州学者在"和会朱、陆"历程中,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朱升认为,朱、陆所分别主张的"道问学"与"尊德性"的关系是动、静关系,"如寒、暑、昼、夜之更迭而无间",缺一不可;郑玉认为,朱、陆之学各有优劣,应取长补短;赵汸认为,朱、陆思想"合并于暮岁";程敏政提出"早异晚同"说.徽州学者的这些观点直接影响了王阳明及其后学.学术的最终目的是用"和会"的方式取长补短、综合创新,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