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向东  姚玲 《老年人》2009,(4):16-17
“哗啦啦的黄河水哟日夜向东流,黄土地的儿女跟着那太阳走。”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黑龙江的农民歌手马广福,以他高亢嘹亮的歌声吸引了亿万电视观众。有人说,老马在舞台上的出色表演,为中国农民争了光。  相似文献   

2.
贺小茂 《老年人》2003,(11):16-18
林溪是湖北省有名的青年乡土作家,他的处女作《哭泣的汉江》曾荣获第四届“路遥青年文学奖”二等奖。日前,他来到长沙,进行他的“走万里长江,访千家真情”的报道。本刊记者拜会他,听他讲述了岳父对他恩重如山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当年安徽凤阳农民在一张土地承包书上重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而走出了中国农民实践邓小平理论的第一步,那么义乌人仅用十九年时间在一片贫瘠的黄土地上建成了一个令世人瞩目的现代化大市场,则是中国农民真正运用邓小平理论,进行着一场祖先们几千年来一直梦想却始终得不到实现的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4.
芳汀 《老年人》2003,(7):14-16
如果到农村走几趟,你会惊异地发现,在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民再也不像先前那样只知埋头种地了,而是热心学习和传播先进文化,向往农村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看看几个老年农民办起的家庭图书馆,也许你就会大有一番感慨。抄书凑起来的“应农图书馆”长沙市望城县靖港镇有个“应农图书馆”,方圆百里的人都知道。办这个图书馆的,不是哪个文化事业单位,也不是先富起来的老板,而是一个76岁的老农民。他叫胡应龙,乡亲们平日里叫他“应龙爹爹”。“应农图书馆”办有8年多了,馆名既谐应龙爹名字的音,又取“适应农民”之意。图书馆藏书3.5万多…  相似文献   

5.
王琴 《职业时空》2008,4(7):41-42
“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农民,曾经并永远都是文学的主体。中国的历史,最深邃的底蕴是农民命运史,中国的文学,最深层的内核是农民的精神史。……在城市化、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荡涤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环境命运、精神追求、价值取向无可避免地发生着嬗变,身为农民也概莫能外。”在《平凡的世界》里,路遥向人们充分展示了黄土高原皱褶里的芸芸众生的生存景观,“着重描绘出在改革时期整个社会心理的起伏波动与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百余年来,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始终是和中国的“三农”问题羁绊在一起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三农”问题的沉重包袱,才使中国被动地走上了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道路;正是“三农”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才使中国的现代化获得了所必需的原始资金积累;正是“三农”问题的凸显和破解,才使中国跨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历史的沉疴在发展社会学看来,社会现代化就是用新技术促进经济更快地发展,其集中表现为经济结构的转变,也就…  相似文献   

7.
吴镕 《炎黄世界》2013,(2):31-31
瑞芝同志说下农村调查要真调查,不要假调查,这是他留给世人最后的遗言。拳拳爱农之心,溢于言表。 与杜瑞芝同志相识相知,缘于农村工作。我们都一辈子献身“三农”事业。我国没有农会,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被我们戏称为中国的“农民议会”,“议长”是农口老领导杜润生同志。那时会开得很长,有讨论、辩论和争论。记得1981年农村工作会议从北京开到天津,有半个来月。会上发言的勇敢者杜瑞芝同志堪称第一。会后起草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第一个一号文件,反响特好。农民说吃了“定心丸”。胡耀邦同志说今后每年都发个一号文件讲农村、农民的事(那时还没有发明“三农”这个词)。  相似文献   

8.
1963年,仲勋受隔离审查期间,组织上安排他在中央党校(独居在“西宫所”)学习。他认真阅读马列、毛主席著作,自觉改造世界观,并利用空余时间在后院空地上种了一大片玉米、蓖麻和蔬菜等,收获多半交公,他曾对我说:“革命不是为了当官,种地同样可以革命。”他准备回农村做个农民。为此,仲勋上书毛主席要求到农村去。  相似文献   

9.
董芳芳  杨宏 《现代交际》2022,(8):62-70+122-123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创立发展了“三农”思想。不同发展阶段,虽然“三农”思想的侧重点不同,但党的领导集体始终把握“三农”事业科学发展的脉搏,并把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尊重农民作为始终如一的使命追求,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农”之路。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位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物:毛泽东3次接见、《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从农民到副厅长,前程如日中天之时,断然辞官还乡,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之父”的“赤脚医生”覃祥官。2008年10月22日凌晨2点50分,这位土家族传奇人物因病在湖北长阳去世,享年75岁。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近13亿人口中9亿多的人生活在农村。因此,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问题。改革和发展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既是农民自身的要求,也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乃至整个社会奔小康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在今天,秉承“利出一孔”思想的户籍制度,将中国农民深深地陷入“管仲陷阱”。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是城市人和农村人的权利“分水岭”:它仿佛一道“高墙”,把农民隔在了社会权利之外;它仿佛一台“抽水机”,使得农村财富源源不断地流进城市;它仿佛一道“闸门”,永远地把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的中国农民永远挡在外面。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最近召开的全国“两会”和河北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把“三农”工作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三农”工作上连党和政府,下连群众百姓。它事关大局,不可小视。那么,如何实现农村经济的新跨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城镇化”之路,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性课题。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把“科学发展,富民强镇”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用创新的思路和强有力的举措,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4.
学学蚂蚁     
一个外企高级主管给我讲述了他的一段故事。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一辈子受穷的父母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他也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走出这片黄土地。然而,就在他上初三那年,父亲病故了,母亲在一个深夜,跟一个外地郎中私奔了。他大哭一场,从此告别了学校,用他16岁的单薄肩膀挑起了抚养两个妹妹的重担。每当夜深人静,想起自己走出黄土地的梦想时,他总是用泪水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以为自己将永远与泥土为伴。有一天,他在地头发现了一窝蚂蚁,蚂蚁们正在匆匆忙忙地搬运食物。看到那些小家伙悠哉游哉的样子,他嫉妒了,想把满腔的不快…  相似文献   

15.
张贵 《老年世界》2008,(19):14-14
父亲生在旧社会、长在解放前,是个标本式的旧中国农民。在长期封闭落后农民意识的奴役下,适应了自食其力、安于现状的小农经济生活。他常年面向黄土背朝天、一颗汗珠摔八瓣。那双粗糙皱裂的手,皮包筋骨的身躯,艰辛顽强地在祖辈开垦的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播种、收获……  相似文献   

16.
柳萌 《现代交际》2004,(2):46-47
我高兴,我是“农民”。封我如此桂冠的是老作家李国文。 倘若倒退30年,就是在“文革”运动中,国文老哥一不小心,混上个“工宣队”队长什么的,他能慷慨地封我个“农民”的美称,我一定会乐得屁颠屁颠的,因为那时工农兵特别吃香啊。遗憾的是那时国文和我一样,还正在被专政的人堆里劳动。那么,现在他为何把我封为“农民”呢?我想,一是他觉得我“抠门儿”,一是他觉得我“太土气”,很有点旧式农民的味道儿。可是您还别说,我还真的没脾气,因为我有我自己的表现在,事实真的无法抵赖。得,只好认了。  相似文献   

17.
关注中国的农村、农民问题的人会注意到,近年来在一些干群关系紧张的农村,凸现出少数“农民舆论领袖”。在他们的号召、组织、带领下,农民集体上访、告官的多了,甚至围攻基层党政机关的群体性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农民领袖”到底是“英雄”还是“刁民”?他们何来一呼百应的神通?如何化解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确保稳定的大局?村民自治组织与化解这些矛盾有些什么联系?相信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虞伟庚 《职业时空》2008,4(9):240-24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历史上对农村教育极为重视的教育家之一,他的许多主张都为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认真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促进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将有极大的裨益。  相似文献   

19.
刘轶瑶 《公关世界》2010,(12):36-37
铁嘴钢牙、百问不倒,自有一派从容风范一那是镁光灯下与一众中外记者对答如流的刘建超。他义正词严、立场坚定的样子在外交部新闻发布厅出现了近7年,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脑海中。连与他“纠缠”经年的外国记者也由衷感叹,“他是中国年青一代官员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袁隆平轶事     
谭士珍 《老年人》2008,(8):22-23
袁隆平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研究离不开稻田,他和农民一样在泥里水里劳作,他曾自称:“我也是农民,只是在农民前加上‘知识’二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