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歌的泰斗,用其独特的诗歌风格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现象。其诗歌反映时势,描绘劳苦大众生活的艰辛,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政治倾向。他的诗歌能够表达强烈的忧患意识,表现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故被称为诗史。  相似文献   

2.
魏垂忠 《职业》2013,(33):163-164
最能体现杜甫诗歌的人民性价值取向的诗篇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其中的“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最能引起“弱势群体”或者“草根族”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因而杜甫的3L,~5悲悯情怀的诗歌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人们才不会忘记此“老杜”。“改善民生”是十八大最嘹亮的乐章,杜甫的悲悯情怀也就更加值得人们去研究、去发掘、去体认。  相似文献   

3.
杜甫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三类:一是朴实善良的民间女性,二是与政治、国家有关的宫廷女性,三是富有寓意的象征性女性。杜甫突破了传统对女性的描写方式,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4.
早年的求仕不得、任官、被贬、弃官和后半生的漂泊中国西南,体弱多病,经历重重磨难,遂产生一种深沉的寂寞感。杜甫不仅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濡染,晚年对佛教教义与真理也颇为认同,在学习体会之后才发现佛理的高深玄妙。一个人的信仰是整个人生命的一部分,不应被分割,杜甫的儒、佛思想并不妨害其在文学史与诗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以“真实、自然、生活化”为创作风格特征的现实主义表演,为优秀演员创作经典角色提供了方法,得以实现艺术形象典型化的美学准则.但演员在向生活索取创作素材,加以提炼,进行角色创造的过程中,极易把现实主义表演与自然主义混为一谈,本文从文学创作角度叙述开来,分析现实主义表演与自然主义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崩溃,近代社会变革到来的交替时期。现实主义这一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西方绘画风格,在这场革命中被赋予了远远超出艺术自身的革命意义和社会内涵,成为20世纪影响中国绘画最为深刻的流派。现实主义绘画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到解放前(1919-1949);第二阶段是解放后到改革开放之前(1949-1979);第三个阶段则是从80年代到现在(1979-)。在这三个阶段不同的历史语境下,现实主义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法国文学巨匠巴尔扎克的作品充满了批判现实主义色彩,以写实为基调,成为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他善于在特定环境下塑造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再通过人物再现的写作手法,折射社会,堪称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所描绘的现实世界,并非是生活的复制品,而是基于小说家敏锐的观察力,用小说写作手法呈现真实的世界。可以说,他是一位创造现实的现实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是世界艺术发展的高峰阶段,世界范围内的文学潮流不断涌现,产生了许多代表性的特征与风格的派别。其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是较为鲜明的两个对立分支,浪漫主义侧重于描写个人的理想性想象,而现实主义则强调现实性描写和情感的现实性抒发和表达,缺少浪漫主义的理想性成分,较为偏重对于现实社会的具体现象的理性揭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出现共同促进了19世纪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实主义表演创作方法为演员"真实、自然、生活化"的创作提供了训练捷径。本文从现实主义表演创作的美学原则、创作准则、风格特征三个方面,系统论述现实主义表演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从辛亥革命时期莘莘学子的报国之志到红色革命时期的终极的精神粮食,再到21世纪的发展个性、注重个体思维的过程中,中国绘画承载着现实主义这一“伟大理想与抱负”至今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旅程。至今,现实主义的信念仍然影响着我们当代的画家和我们的美术教育。现实主义的“理想与抱负”是否仍然如同黑夜中海上的灯塔一样将指引我们驶向艺术思维创作的终极彼岸,来接受我们的祈祷?  相似文献   

11.
陈英 《现代妇女》2014,(4):289-289
杜甫的诗集中收录了大概有一百四十首七言古诗,其中大部分是广义上的歌行体,也就是这篇文章所分析的对象。歌行是诗体的一种,广义上定义为,乐府即是歌行。本文对杜甫的乐府七言歌行的抒情手法、音乐节奏等艺术价值进行分析,对杜甫歌行艺术得出比较系统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杜甫是我国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多忧国忧民,被称为"诗史"。除了忧国伤民之作,家庭亲情诗同样是杜甫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月夜》一诗便是杜少陵思念家庭亲人的名作。从艺术特色、情感内涵与情感特征等角度出发,探究分析杜甫《月夜》一诗体现出的真挚感人的亲情,挖掘《月夜》一诗的亲情内蕴,以便更真实、全面地了解诗人杜甫。  相似文献   

13.
戴春雷 《现代交际》2014,(12):42-42
现实主义理论传入中国后,一直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衍变。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社会语境下,现实主义理论经历了不断被政治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滕小艳 《老年人》2011,(8):39-39
在长沙城区沿湘江风光带上,紧傍着浩浩湘江,矗立着一座巍峨古朴的高楼一杜甫江阁。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冬天,“诗圣”杜甫就是病逝在湘江一艘破败的小船上。湘江曾为他哭泣,湘江将永远为他骄傲。  相似文献   

15.
杜甫的一生可以说是颠沛流离的,生活的困窘、仕途的坎坷让他饱受人间的苦寒与世态炎凉,而在诗歌创作中杜甫也喜欢选用浮萍、转蓬、扁舟等颇具象征性的意象,其中,杜甫对舟更是有其特殊的情愫。这一叶扁舟是杜甫逃避失意人生的所在;是他漂泊羁旅生涯中的工具;更是他最终的归宿。  相似文献   

16.
肖宝根 《职业》2013,(31):26-26
李白和杜甫是家喻户晓的唐代大诗人。在“学而优则仕”的古代,他们也卑躬求过官职。至于才华横溢的李白、杜甫,是否参加过科举考试,史上有不同说法。总之,他们都有过卑微求职经历。  相似文献   

17.
18.
马旭 《国学学刊》2023,(3):27-36+139
杜甫题画诗是杜诗题材中的一种,杜甫诗意图是指宋以后画家或文人取材杜甫诗诗句、诗篇或者意象而创作的图像,二者是诗画结合的具体表现,通过分析杜甫题画诗与杜甫诗意图的“再现”功能和“寄托”诗学思想,能够发现诗画“合璧”促进了杜诗的经典化。杜甫题画诗以“言志”“表真”的方式描述绘画,生发绘画所蕴蓄之情,能够体现画外之音,象外之意,作为杜诗题材的一种,题画诗提升了杜诗的价值,成为开此体之先锋者。杜甫诗意图从重形似到重神似、从表现杜甫诗意到表达画家情意,与中国绘画理论发展有关,更与杜诗接受密切联系,题画诗与诗意图通过同质性互为关联,并以各自擅长的方式促进了杜诗经典化。  相似文献   

19.
富热隆是法国现代派的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他的绘画思维主要是围绕借鉴前者、背道而驰和对现实人民的写照的三种绘画思想展开的,富热隆艺术创作走着一条坎坷的道路,也尝到过冷落与敌视的滋味,但他从不消沉与妥协,也不固步自封,而是自强不息与时代俱进。  相似文献   

20.
艾米丽她的性格是独一无二的,缄默中又总是带着几分以男性自居的感觉,生性寂寞,自小内向;她在什么时候开始显得很特别呢?是她的少女时代,在她和姐妹们在家里编故事、写诗的时候,她就显得非常特别,艾米丽的作品属于纯净的抒情风格之间总笼罩着一层死亡的阴影,并且和波德莱尔或爱伦·坡那样总是被恶这一主题所困惑,这在后来收录她们的诗歌合集中有所体现。她迫切需要创造一个虚构的世界来演绎她的小说,借小说人物之口把自己心底几近撕裂的痛苦淋漓尽致地发泄出来。所以当她写《呼啸山庄》时,困惑与不安的情绪变得更加急躁。但这部作品的诞生饱含了作者的所有心血并交织了所有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