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冉 《现代妇女》2014,(12):386-386
当代中国雕塑发展迅速,雕塑的精神是雕塑的灵魂,目前我国雕塑精神正处于转折时期,雕塑文化、精神的发展处于转变时期,是由西方文化向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变,是由浅层文化向深层文化的转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与国民文化精神意识的不断增强,雕塑中在政治、经济的精神文化影响了中国雕塑家对传统的认识,是其民族自信心和时代责任感具体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孙江龙 《现代妇女》2014,(12):380-380
中国传统雕塑绘画性强,别有一番东方审美趣味,也符合中国古人审美的欣赏习惯,他们是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及审美观点出发去看待雕塑艺术的。题材的选择,内容的表现,造型的设计,都有不同的体现,传统雕塑造型的设计不仅仅是对审美的追求,更多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所以当我们今天去欣赏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也需运用中国绘画的审美眼光,去欣赏和把握这种美感的点。  相似文献   

3.
中西文化差异由来已久,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古代雕塑赖于多种原因,呈现着不同的风格样式,在各自的传统文化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本文从作品的创作理念,作品的技巧、形式,作品的背景、功用,作品的材质和雕塑家的社会角色等方面做了比较分析,旨在从深层认识中国古代雕塑之个性与伟大精神,并使其得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贯穿于整个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五四运动时期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提出了"打倒孔家店",对儒家思想文化进行了彻底性的批判,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大批判。立足于此,当代青年人更应思考五四运动的精神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弘扬五四运动时期保留至今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5.
从几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到新时代,中国的雕塑一脉相承,通过不断的继承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雕塑文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早己融入到民族的血脉之中,儒、释、道被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柱,而儒道文化作为中国本土产生文化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大,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显而易见。本文从对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神的分析入手,找出儒道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进而追寻21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归宿。  相似文献   

7.
李典才 《现代妇女》2014,(5):339-342
本文通过对旌旆(旌旗)意象文本上的纵深研究,在时间上梳理从先秦至汉唐时期其意义的生成和演化到最后的成型,然后在大的背景和文化空间下对旌旆意象特别是唐代边塞诗歌中的旌旆意象,进行细致解剖和分析,发掘其意象内部存在的不同层次之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马立龙 《现代妇女》2014,(12):379-379
本文分析了当下社会飞速发展的趋势下人们对文化雕塑概念、理论的不同理解。通过分析文化雕塑的概念及其演义和对文化雕塑各项创作设计因素的解说,并通过对当前多元文化互动下的文化雕塑观念,及其环境艺术形态的关系互动等问题的理论理解和阐述。在收集和大量阅读相关资料的同时,并试图阐明在现代全球化趋势下,通过发掘社会民众对文化雕塑产生新的艺术观与诉求性方向,提出当前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思路,即雕塑的社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意象油画是西方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学体系在碰撞、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是通过油画技法来表达中国精神内涵的一种绘画形式。"意"即"写意"、"意韵"、"意境","象"即"物象","不求形似"只是"取其意气所到"的写意性追求使意象油画取得了与中国写意造型语言相近的意味。  相似文献   

10.
董佳伟 《现代妇女》2014,(12):390-390
中国是历史文明古国,中国雕塑文化传承至今,经历了以观赏性、实用性、文化性、社会性等过程。在中国的现代雕塑中,雕塑的社会性题材越来越多地被艺术家们重视。雕塑能够反应社会的生活、文化等,而社会也会对雕塑的题材产生深远的影响。雕塑题材的社会性不仅是雕塑的一种取材的性质,更是社会价值与社会文化的一种体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雕塑题材的社会性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文化传播是在特定的社会及精神文化发展背景下产生的,精神文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得到了延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以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践行群众路线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红岩精神和长征精神来指导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延续。本文主要是从红岩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和长征精神的内涵及意义的基础上,对文化传播学视野下的红岩精神及长征精神进行深入化的探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论文体富有中国民族特色,其特征是非常鲜明的。形式诗性化,语言形象化,文体多元化,体系潜隐化。中国古代文论为什么选择了不同于西方的文体呢?究其原由是:由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所决定,传统文化精神影响着古人对文体的选择,汉语言文字的特殊性为中国文论采用众多文体提供了可能,中国文学批评家非职业化形成了文论体式的多元化,时代风尚引导着批评家们对文论形式选择和创立。  相似文献   

13.
梅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人雅士的咏怀对象,有关梅花的诗词在我国文学作品中,数量是很多的。在文学作品中,梅花这个意象成了传统文人的精神象征,被传统文人视为花中“清客”,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本文主要通过对宋代梅花诗词的研究,从贞士和隐士两个方面来解析中国传统文人精神,并略探梅花与宋代文人精神两者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相似文献   

14.
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常常通过对意象的描写进而借物抒情。而这种意象的使用也使中国古诗词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喻意美。在诗词英译的过程当中,由于语言、文化、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对诗词中意象的翻译也常常需要译者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对中文诗歌意象翻译的研究在中国的翻译发展与文化传播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较少的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很多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一个原因。中国古代尊鬼神、重礼教,艺术重心倾向于实用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了天才的艺术水平,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呈现出独特性。这个时期的社会风气相对开放、自由,妇女的地位也有明显的提高,但这只是相对概念,妇女在中国古代社会处于从属地位这一事实仍旧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南北朝女性地位虽然有提高,但是也显现出局限性和不平衡性,大体来说,北方女性的地位要高于南方妇女。  相似文献   

17.
"意",即意境,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在对当代传统写实雕塑的探索中,"意"有了一种新的诠释。本文首先从古代画论中关于人品、心境对绘画的影响,论述了在当代的艺术环境中心境与传达雕塑的"意"的密切关系和重要作用。并选取引用中国古代画论的重要思想和一些具有代表性雕塑家和他们的作品作为例证进行分析,说明心性在艺术家创作之前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代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审美境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从诵读积累、知人论世、意象情感、比较迁移这几个方面探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辉 《现代交际》2011,(1):71-71
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佛像雕塑艺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很多出土的文物中的雕像造型生动优美,神采奕奕,这表明中国古代的雕像已经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古代的佛像艺术有了很大的推动,并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佛像雕塑艺术宝库。对中国传统雕塑产生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内容上由以表现人和动物为主题,变为着重表现佛、菩萨的宗教信仰崇拜;在技巧上由简明质朴发展到了精巧圆熟;在风格上由雄伟、挺秀转为庄严、富丽。  相似文献   

20.
孟颖 《现代妇女》2014,(10):282-282
唐宋词作为中国文化一支灿烂的瑰宝,以其精炼、优美、以及含蓄的风格著称,并富含中国特色文化意象。本文以许渊冲英译本《唐宋词一百首》中文化意象的翻译为例,首先介绍了文化意象的含义及类别,并阐述了不同文化意象所对应的翻译方法,最后指出唐宋词中的文化意象翻译应尽量减少意义的损失,并保证语境的完整、流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