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陈荣武 《社会学》2009,(2):34-42
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基本权利保障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而农民工同住子女的受教育权的平等保障问题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课题。致力于接受农民工向住子女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成为继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后的第三种办学模式和社会转型期的新型产物。本课题将上海市具有典型意义的A行政区农民工子弟学校作为研究样本,对该辖区内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总体情况进行了实证调查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享受应有的义务教育平等权、通过“启动扶持金”等破解农民工子弟学校面临窘境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90年代,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员开始出现举家随迁的流动模式,农民工随迁子女群体也由此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群体在步入成年后,出现了内部较大差异的分化;但无论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留驻城市或返乡就业、创业,都是当前国家战略发展所需的现代劳动力。对916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研究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完成其义务阶段教育后,能继续留驻流入地的人员超过了一半;完成义务阶段教育后去向不明的,多为社会特征水平偏低者;城市返乡农民工子女在家长特征水平上偏低。因此,应以国家宏观需求和个体微观分化的特征为立足点,对该群体后义务阶段的管理与教育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3.
张艳如 《现代妇女》2014,(11):349-349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民工流动浪潮。而进城农民工子女是指那些随父母进入城市社区或者是在城市社区出生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们。自从2011年两会代表提出不鼓励农民工子女上大学的问题后,此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笔者从农民工子女上大学的必要性出发,对农民工子女上大学的路太远、太坎坷的原因进行了探析,并试图对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大学难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4.
关注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龄前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60户有0—6岁儿童的来沪务工家庭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座谈会方式,了解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龄前教育。结果显示。进城农民工普遍重视子女的学龄前教育,责任心强,教育投资和期望都与上海本地家庭相当:但由于他们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及职业等社会经济状况相对不利,所以在亲子时间、养育知识与技能、幼儿园教育认同与社区参与等方面存在不足,进而影响到他们对子女的照料投入、教养方式、控制感、成效感、投入度以及与幼儿园和社区教育的配合。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工进城,在同一座城市生活的少年儿童却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群体——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少年儿童,虽然他们是同龄人,属于同辈群体,但他们在受教育的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了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同辈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影响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同辈群体社会距离的因素主要是教育隔离、社会隔离和心理隔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从农村涌入城市。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教育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要真正解决进城农民工流动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关键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本文从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现状入手,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多方面深层次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7.
赖喆 《现代妇女》2014,(8):98-98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宪法劳动关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是研究公民劳动权问题的前提。通过分析宪法规范与变迁过程,可以发现宪法劳动关系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公民择业自主性提高,国家从劳动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宪法劳动关系中国家的主体地位在弱化但没有消失,宪法劳动关系仍只存在于国家与公民之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进城农民工子女数量剧增,一系列社会问题随之而来,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这些进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体现以及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可以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打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为社会热点。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年龄和教育程度上的差异,导致其教育认知度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教育行为。本文就此方面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相关人士等途径,了解兰溪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对子女教育问题认知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当代老年》2011,(2):4-4
据介绍,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今年将在全市国有企业启动在聘农民工带薪休假制度,让农民工与国有企业职工享受同样的休息权。同时,确保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对27万农民工子女就读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对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就读普通高中发放助学金。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我出生未满月,生父就因犯罪判刑入狱。后来,生母改嫁,我靠继父抚养长大成人。现在,我的生父年老体弱,无生活来源,要求我赡养他。请问,我履行了赡养继父的义务,还有赡养生父的义务吗?家旺家旺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一、第三款,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父母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  相似文献   

12.
方兴未艾的“民工潮”,是农民走出封闭、摆脱贫困、增加收入、走向小康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我们必须充分肯定“民工潮”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但一定要看到,由此带来的矛盾和影响也是相当复杂、尖锐和严重的。其中农民工留在家乡的子女上学受教育的问题,就已经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而成了重大的社会问题。最近,衡山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就此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了解到了许多的情况。问题多多:打工家庭子女成长堪忧衡山县是个农业县,全县41万人,农村人口达36万,占了将近九成。改…  相似文献   

13.
宋冉  赵子乾  孙玥 《职业时空》2008,4(6):139-140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倾向将子女带到条件更好的城市上学。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成为一个必然趋势时,由此产生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一、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目前,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的流动人口已经达到1.21亿人,比1990年增长4.67倍,其中74%为农业户口,  相似文献   

14.
在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庭教育的好坏,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成才往往起关键性的作用。目前,进城务工人员在对待子女的家庭教育方面仍存在许多缺陷。本论文将针对玉环县范围内的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受教育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当前玉环县范围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家庭层面、学校层面、政府层面出发,为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提出相关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中转移的伴生现象。虽然政府出台了“两为主”政策、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教育公平理论认为,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因此在分析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原因的基础上,应着眼于采取一系列对策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6.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跟随农民工进城的子女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关注。本文首先分析随迁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其次,从不同主体维度,试图总结出随迁农民工子女之所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春风拂地,万物勃发。2006年3月13日至14日,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先后在北京胜利闭幕。要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两会”议论最热烈的话题,有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等等,都是民生问题,也是国家发展大计。他们建言献策,反映民意,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改“变上学难、上学贵”的现状“上学难、上学贵”,这个问题不仅农村严重存在,在城镇也十分突出。由此带来的是“教育不公”,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影响到科教兴国这一基本国策的实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给教育不公”画像…  相似文献   

18.
丛菁 《现代交际》2012,(6):46-47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民工携带妻子、子女进城务工,进而产生了农民工随迁子女这一特殊群体。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的生活及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的心理问题和矛盾。本文简要列举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及主要表现,从制度、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等角度分析了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即影响因素,旨在提出一些保障和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何谓遗赠扶养?比方说 ,张老三无后 ,但有一幢不错的住房 ,他要求李小二为其养老送终 ,条件是死后将住房等遗产赠予李小二 ,这种关系就是遗赠扶养。1985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 :“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 ,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 ,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同条第二款还规定 :“公民可以与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 ,按照协议 ,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 ,享有受遗赠的权利。”一般来说 ,遗赠扶养协议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遗赠扶养协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宪法没有明确规制公民权利在受侵犯后的救济措施。尽管我国宪法序言明确宣示其“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效力”,公民及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但由于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保障机制的不建全,从而使宪法原则在实际的政治生活和司法实践中难以得到落实,侵犯公民权利易于反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