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禅宗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禅宗整体活动而言,是审美生存方式,是生活的艺术,禅宗即艺术。狭义说禅宗精神与艺术形式融合形成新艺术种类,包括禅宗文献录中的艺术成分以及禅诗、禅画、禅宗建筑等艺术题材,它与世俗艺术其他宗教艺术相比较而存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国的文化都是诗意的.诗歌是以最精练的艺术形式集中反映人的情感和社会化生活的文学样式.中国自古就有"诗言志"的说法,毛长苌在<诗大序>中写道"诗,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孔子也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经怨".在诗歌中,诗人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愿望、需求、动机、兴趣、理想等心理因素通过诗歌这一文学形式生动地表达出来,所以诗歌自古就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3.
肖小英 《职业时空》2008,4(10):237-237
禅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一种自在随性、返璞归真的生活之道,在现代设计语境之下,禅体现为一种质朴而放达的生活姿态。在室内设计中,禅体现为一股清、静、朴、拙的自然之风,成为一种天人合一、物我和合的高雅语义。禅宗的兴起与发展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对我国文化艺术的影响更为深远。随着中国文化的向外辐射,在中日文化交流活动之中,禅宗东传日本,同样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一种生活哲学,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深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日本的设计界,禅早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文化,同时随着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等人的出色表现及日本禅学家铃木大拙的宣扬,禅走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4.
<正>托马斯·普林格尔是南非英语诗歌的奠基人。普林格尔因他大量的诗歌而被人铭记。这些诗歌主要关于他在南非定居的时光。《贝专纳男孩》是普林格尔的代表诗作。这首诗有力地传递了普林格尔的废奴主张,闪烁着人道主义思想,是早期南非英语诗歌的杰作。在这首诗中,诗人极力向读者展示了一位勇于追求自由的黑人男孩。这位黑人男孩即使自己身陷困境也依然对世界怀有爱,即使历经再多艰难险阻也没有放弃对自由的不懈追求。这样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南非黑人形象打动了众多的读者。而这位非洲男孩形象也让世人认识到黑人拥有和白人一样丰富的情感并懂得表达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王美龄 《现代妇女》2014,(2):197-198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正式提出"以禅喻诗"的主张,使"以禅喻诗"成为了一种风气。其实,从内在本质来讲,"以禅喻诗"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本文仅从艺术思维和宗教思维,灵感与顿悟,"语不惊人死不休"与"不立文字"这三个角度来论述。  相似文献   

6.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魏晋玄学以及佛教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玄佛合流"的特色,即禅宗特色。笔者通过这种特色,对陶渊明的部分诗歌简单的从心不染著、智慧观照、超越苦难这三个具有禅宗思想特色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公元八世纪,禅走出印度,与我国本土的儒、道思想融为一体,别立禅宗,成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尽管禅有着浓郁的宿命论观点,但由于它重生活意识,重人主态度.不承认任何权威偶象,尤其禅书不少有关为人处事的箴言哲语的故事传闻,隽永深邃,不仅极富启迪人笠亘况朗领二,而目体现人际关系的造条准则和极差,要是架中胄粟,妙田尚生,对于我们环代人际天往和o关活动,顶不失为超越三号、一自八路由孟玉自霎。老板娘的布施一天.义梵和尚正欲返回去院,天公努然浓云囹尔,暴风雨勒博系顺。又梵纷纷起爱,不想赶带脉裂…  相似文献   

8.
王保群 《职业》2011,(23):135-13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诗经》中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诗篇,可以分为恋爱诗和婚姻诗两大部分。婚恋诗主要在《国风》中,《国风》一百六十篇,反映婚姻恋爱主题的将近一半,《郑风》《卫风》《周南》《召南》中写爱情的诗也很多。  相似文献   

9.
禅宗创立于中国,成长在日本,对日本民族的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中国禅到日本禅的演变,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发展和延伸。日本是世界上拥有庭院最多的国家之一,本文以日本特色的庭院为例,探求日本庭院渗透的禅意识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双重性格的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把握日本民族的部分特性,并加深对日本民族今昔行为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既是一位兼济天下的诗人,也是一位舐犊情深的慈父。白居易的仕途一波三折,经历多次家庭变故,但他始终深爱自己的子女,并对他们呵护备至。白居易以子女为题材的亲情诗情感真挚,且多用比喻和典故,在众多以子女为题材的亲情诗中占有重要一席。从白居易的子女(金銮子、阿罗、阿崔)题材亲情诗入手,探究其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并研究诗人内心的情感及心路变化,从而进一步观照白居易复杂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
作者是美国汉学家,2006年春开始了一次穿越中国中心地带的旅行,追溯已经成为中国本土文化重要支脉之一的禅宗各代祖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游历经历,并诉说了个人对禅的体悟。  相似文献   

12.
明末竟陵派钟惺、谭元春的诗论中多有以禅论诗的现象,而学界一般认为两人的诗禅理论源于南宋严羽,然而此论实有可商之处。钟惺、谭元春诗论中所谓的“冥悟”或“静悟”,其禅学渊源出于曹洞宗默照禅,与严羽“妙悟说”主临济而下曹洞正成相反;而其目的,一在反对江西诗派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一在矫正公安派的“矜其小慧,破律而坏度”,两者持论虽近却殊途异道。故不可以说竟陵以此继承沧浪,不可以说钟谭所论之“悟”来源于严羽。  相似文献   

13.
《瓦尔登湖》与《辋川集》同是宁静、充满智慧的作品,本文通过典型片断解读作品中山水之景中带有的禅宗思想的独特之处,探寻作者的人生态度,来把握作品的艺术和思想价值,以期对现代生活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陈华 《职业》2013,(6):37-38
根据语文新大纲(2009)的要求,在诗歌教学中注重对人物生平及其思想的介绍,借助"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引导学生"由其人观其诗,再以其诗观其人",从而在诗歌鉴赏课上努力达到读诗、读人、读己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向有诗国之称;而我国的古诗文与绘画的关系向来密切。诗和画是密不可分的艺术,画因诗存,诗因画传,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诗歌与绘画可以相互补充,互相启发。  相似文献   

16.
王军 《金色年华》2008,(Z3):22-23
《短歌行》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是曹操诗歌中最具有代表性"言志"之作。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这首诗选入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本,但笔者对诗的解释有所不同,本文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和陶诗,是指苏轼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于扬州、惠州、儋州等地时,以相同的韵律追和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诗,"和陶诗"代表苏轼晚年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的转变,苏轼的诗学思想也是在乌台诗案之后才开始表现出来的。相比于早期的豪放旷达,在政治上受挫以后的苏轼思想变得不再激烈而是平和,和陶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这种平淡的风格正是苏轼晚年诗歌所体现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其诗歌以写实性居多,本文主要分析杜甫诗在写实中的象喻性。  相似文献   

19.
诗歌具有音、义、形、境四个创作空间,本文通过分析《设计诗》一书,论述其如何以"形"来表现诗歌的其他三个空间:音、义、境,进而阐明书中运用了"平面设计"这一媒介对"形"进行表现,最终说明《设计诗》一书中体现的诗歌和平面设计的融合,肯定了视觉诗这种新颖的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20.
少林寺是一座寺,释迦牟尼佛第28代弟子达摩祖师嵩山面壁9年,开创了中国禅宗和少林武术,少林寺成了“禅武同源,禅拳归一”的禅武世界的载体和象征。少林寺又不只是一座寺。1980年一部港版武术大片《少林寺》公映后,伴随着“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惊世壮举,少林武术迅速在世界各地名声大噪,成了八方善男信女的朝拜圣地,以及人潮如织的旅游圣地和一块日进斗金的黄金宝地,更成为了一个百行百业寄生的沃土。曾经的一方净土转眼间就被无以计数的车轮脚印踩踏得五彩缤纷、零乱不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